88读书网 > 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 第212章 210.诸葛亮:阿楚不如多与蔡夫人走
    第212章 210.诸葛亮:阿楚不如多与蔡夫人走动(求订阅月票)
    听着诸葛亮的告诫,黄月英突然觉得有些累。
    因为,诸葛亮的提醒,不无道理。
    她迎天子败了,哪怕,迎天子这事儿是别人提出,刘表自己想去的。
    但等到一段时间后, 刘表会自然而然的把自己的因素与过错从中摘除,相反,她的能力“不足”,却会在刘表眼中不断放大。
    她曾经不止一次的听人说,处世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谋事,第二层次是谋人,第三层次是谋局。
    她自以为是谋局者, 如今看来,却更偏向于谋事。
    她自以为拿捏了人性,但实际上,一些细微的改变,她还无法察觉。
    “处事无非人性,谋局无非人心。”诸葛亮想了想,开口安慰,“阿楚也莫要觉得气馁,如今方过正旦,阿楚不过十五岁。”
    黄月英还是有些气馁,她前世,已经活了三十岁了啊!压根不是诸葛亮说的十五岁!
    “那……我当如何?”沉默了半晌, 黄月英还是问了出来。
    她需要建议,需要眼前诸葛亮给她合适的建议。
    “阿楚可记得,此前说过的九字真言?”诸葛亮笑着。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黄月英想了想, 又说了一遍,随即失笑。
    若真的要称王称霸的事业,哪有如此简单的?不过是一些小小的挫折罢了,她竟然就气馁了。
    即便刘表偏心于黄祖, 但黄祖也还是得换。
    换黄祖的原因不是因为黄祖会对柴桑袖手旁观, 而是因为……黄祖这能力着实太废了。
    想到上次江夏那边的人头滚滚,她一时都无法分清,到底是孙策太勇猛,还是黄祖真的太拉胯。
    江夏之地,至关重要,必须得搞个合适的人,放过去。
    诸葛亮也笑,“阿楚明白过来即可。”
    “若依兄长所言,即便我姨丈在见到此信后,仍不愿撤掉黄祖……”黄月英停顿了一下,而后道,“便只得动用到后手了。”
    “后手?”
    “民心。”
    “民心?”诸葛亮微愣,随即叹气,“可若这般……阿楚与刘荆州的关系,便会出现更大的裂痕。”
    “无妨。”黄月英摇头。
    刘表那种性子,这个时候跟你关系不好了,过段时间他又能记起来你, 还能记得你种种的好处……在后世, 她也见过这样的领导的。
    如今她是给刘表做全能辅助, 只要刘表还有那个野心……她这个全能辅助就缺不了。
    再者,她的“大把柄”还在刘表手上呢。
    所以,即便她因黄祖这件事与刘表产生了不愉快,但于她后续的计划无碍……只是,会更费力些。
    诸葛亮摇头,“阿楚倒不如,多去蔡夫人那边走一走。”
    黄月英眼神一亮,好家伙,什么风……能抵得过枕头风啊!
    君不见蔡夫人枕头风一吹,本来还挺喜欢刘琦的刘表,一下子就只喜欢刘琮了?
    “兄长当真是,算无遗计!”黄月英笑着夸了一道。
    诸葛亮也是笑着摇头,阿楚啊……倒是可爱的紧,他这就算无遗计了?不过是些许小手段罢了。
    有了诸葛亮的指点,黄月英疑惑尽去。
    是啊,刘表确实没几年好活了,随着年纪越长,身体机能越发下降,刘表的雄心壮志,就会被消磨殆尽。
    在那之前……她需要尽可能的把荆州的地盘往外扩一扩,继续钓着刘表的雄心壮志。
    而蔡夫人手里拿捏着刘琮,刘琮的性子又是个软糯糯的……在这般乱世之中,她得给刘琮寻好安身之所,也给刘琦一个好的结局,不然……也对不起刘表对她的这份信任。
    当下,便诸葛亮书房中拿了纸笔,开始写信。
    一封给刘表,一封给蔡夫人。
    给刘表的信,只写了她查到的关于黄祖以及江夏黄氏一些不法的证据,希望刘表能换掉黄祖,同时,还推荐了刘磐与黄忠镇守江夏。
    江东来人拜访刘表,刘表会通过其他渠道知道。
    否则,她这信就太过可疑。
    给蔡夫人的信,也写了黄祖的这些,但着重写了上次黄祖大败时,尸山血海,人头滚滚,浮尸遍地……
    是以,她想请姨母帮忙,劝说姨丈换上得力之将镇守江夏。
    至于怎么劝说,蔡夫人自然会有自己的办法,可不能小看蔡夫人拿捏刘表的本事。
    诸葛亮见黄月英丝毫不避讳他,满眼柔和,这人啊,竟是如此信任他。
    他又怎么能辜负阿楚的信任呢?
    想起兴汉商行的宗旨,是为了提升汉民们的生活水平,努力脱贫致富,缩小乃至消除阶级差距,以打造一个藏富于民的时代……
    他留在蛮山的那一个月,也不仅仅是给蛮族们上课,同样的……也是理解兴汉商行那本章程理解了一个月。
    阿楚的想法,很好,很理想,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比一平天下,还要难啊。
    但那样的世界,却引得他止不住的向往。
    若真能那般,便是实现了前古未有之大道。
    只是,在那之前,天下……也要平。
    写完这两封信,黄月英心里头松快了些,刚打算出门,一抬头就看到了诸葛大佬那亮晶晶的眼神,“兄长可是要看一番?”
    后者却是摇摇头,笑着道,“阿楚行事,亮,自是放心的。”
    “好。”黄月英也笑,随即出门喊了黄武,让他把这信给襄阳那边送去,必须分别送到刘表与蔡夫人手上,黄武应下后,也就去安排了。
    回到诸葛亮书房中,黄月英才轻松起来,“说起来,这几日都未见兄长出门。”
    “出门?”诸葛亮想了想,可别了……就初一那天灯会上的情况,他已经不敢出门了。
    到庞山民家中拜访的人不少。
    有的想给他说亲,有的想给阿均说亲。
    简直就……防不胜防。
    于是,庞山民只好来讨主意,他就只能说,天下世道混乱至此,他暂时无心此事。
    庞山民随后也就以这借口打发了楚安的这堆富户们。
    至于诸葛均的,当然是以长兄为父为借口,让他们问诸葛瑾去,然后,一堆人才只能暂时灭了这心思。
    黄月英见着诸葛亮这表情,随即哈哈大笑,“兄长到了今年,即将成人,就没有喜欢的女郎君吗?”
    诸葛亮抬眼看了看黄月英,笑眯眯的摇摇头。
    “啊?”黄月英一愣,内心略有些叹气。
    “阿楚为何叹气?”诸葛亮依旧笑问。
    “只是觉着,兄长这么大了都还没思慕之人,太惨了些。”黄月英想了想,认真的道。
    她不知道历史上诸葛亮和黄月英到底是因为感情结婚,还是单纯因为地位与家族关系结婚,但她还是希望……诸葛亮能有真正喜欢的人。
    可是,诸葛亮现在都二十了啊!
    二十了还没个喜欢的姑娘?
    大佬的脑子咋长的?
    全看书去了?
    当然,如果真如历史上那般……她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
    想到这里,黄月英突然惊恐起来,她……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啊?那是诸葛大佬啊!
    于是站起身,脚下飞快,噌的就跑出去了。
    诸葛亮见此,微愣,随即哈哈大笑,也不知阿楚是想到了什么,这表情变化,倒是丰富多彩啊。
    所以啊,他还是得再等等才行。
    ……
    楚安县。
    两名白衣商人带着一队护卫,接受着县兵的盘查。
    今日第一章哈。
    早上现码滴~求各种哈,宝子们。
    上班去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