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三国之我为丞相搞后勤 > 第70章 68.这汉家天下,还有救吗?(求月票
    第70章 68.这汉家天下,还有救吗?(求月票月票月票)
    三月中旬。
    正是大地回暖,春耕正忙。
    百姓们关心今年是否能够风调雨顺,是否能够获得丰收。
    襄阳城郊。
    “俺听说啊,沔阳那边搞了个什么曲辕犁,那耕地可快了。”
    “啊?谁搞的?”
    “听说是什么……中华居士。”
    “中华居士?好大口气!那犁当真好用?”
    “好用的很!听说啊,就算没有耕牛,用人拉也快!省了好大力气!”
    “哦?”
    “反正……就是那个什么这个犁啊,它不是直的。”
    一名老者翻了个白眼,而后看着自己的田地,前些日子刚撒了种子,这些天已经有小苗冒出,所以,得看着些,防止有鸟雀光顾。
    “俺还听说,昨日城里的那些读书人,都要去为难那个十三岁的小先生呢!”
    “那小先生干嘛了?”
    “哎呀,小先生被州牧征辟做官了呀!”
    “哦,那就难怪了。”
    “也不知道这小先生到底怎么个厉害法!能让咱们将军都请他做官。”
    “你啊,还是赶紧看好地吧,那边有麻雀呢!”
    “哎,哪儿呢?哎哟!那鸟贼,别吃我稻谷!走走走!”
    ……
    黄月英坐在马鞍上,极目远眺。
    成片成片的农田,都长了绿芽,田间偶有老农追赶驱散鸟雀,保护幼苗。
    看着襄阳城外的这些望不到边的土地,看着这些百姓们仍用撒稻法种田,看着他们赶走鸟雀,看着他们眼中对今年充满着希望,她便觉得心里不太舒服。
    这年代,种田者吃不饱饭,采桑者穿不起罗绮。
    但偶尔,又觉得这个时代在某些方面比后世要强。比方说,这里不会说不允许他们自己建房子,又想起后世那可怕的车贷房贷……几乎压弯了两个人的脊背……略叹一口气。
    总而言之,很矛盾。
    今日她是出城来看看附近百姓春耕进度的,若差不多了,学宫建设也就可以开始了。目前看来,的确差不多了,已经可以开招人手了。
    “阿楚何故叹气?”甘宁骑在马上,问着自家义妹。
    “兄长觉得,这些耕种者,有恒田者几何?佃农几何?”
    甘宁思考了一番,而后摇头,“襄阳城内世家大族林立,而能谓之为世家大族者,无不是数千乃至数万亩田产。是以,这些田产,当多数是他们的,而城外这些老农,当多数是佃农。”
    “正是如此啊。农民吃不饱饭,采桑者穿不起绮罗,兄长觉得……这难道是正确的吗?”
    甘宁摇头,“何其难也。”
    “是以,上下求索罢了。”黄月英呼出一口气,“走吧,回去了。”
    “好。”
    ……
    回到刘表送的宅邸之中,黄月英看着这些端茶送水的仆从,并无异色。
    她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很多东西。
    “郎君。”
    “郎君回来了?”路上的仆从纷纷问好。
    “对了,张叔,”黄月英叫住了姓张的管事,“今日不必准备晚食,我要出去一趟。”
    她刚到襄阳的时候,就带了庞山民的书信,派人送给王璨,主要是想打听一下张仲景的事,约定的是今日下午。
    “诺。”张管事应下。
    回到书房,黄月英看了看甘宁,“兄长,如今春耕即将结束,至各地建造工坊之事,我也已经与我姨丈说过,劳烦请你派人回沔阳一趟,派出四支队伍,护送宋叔他们前往各地寻找合适的工坊地址。”
    “明白了。”
    “宋叔他们的安全务必要保证。”
    “荆州境内,阿楚放心些,甘锐、甘勇、王五以及黄武,可各带二十人护送。”甘宁略一思索,“铁甲不必穿,但皮甲却是可以都穿上。”
    黄月英点头,“弓箭多带一些,反正咱们也不缺铁。”
    “好。”
    “粮食、药材、钱财,都得带够。我会分别准备几封书信,给那几个郡的代理商,请他们出人也跟着跑上一趟,让宋叔他们先勘定好地址,再回信于我,我便至我姨丈那儿拿些文书。如今恰好春耕快结束了,招募人手会方便许多。”
    “好。”甘宁应下。
    黄月英也不啰嗦,便开始写信。
    先是写给宋博他们的,告诉他们整件事的流程,让他们到时候按照流程走便可,要注意工坊造纸的保密性。
    而后又给各郡楚纸代理世家写信,当然,是以楚安君的名义,这毕竟是正常的商业交涉。
    甘宁也不含糊,拿了信后,直接让甘勇一队人回了沔阳。
    虽说在襄阳城里,他完全不担黄月英的安全,但……总归他得护卫好才是。
    “对了,楚纸铺……今日更名了,阿楚还未去看呢。”甘宁想起什么,道。
    黄月英也是一拍脑门,“是忘记了,昨日光顾着和那群人对线了……便是今日,也还有不少人递上名帖呢。”
    这时期,上门拜访是要递名帖,双方互相约定好时间才行的。
    可黄月英觉得,她压根没时间啊。
    襄阳学宫要造,其中学宫的那些藏书,她也得想办法去各大世家那边掏些出来,光从襄阳这几家拿,不现实。
    真是千头万绪。
    估算了一下时间,叹气,“今日去不了了,得先去王仲宣那儿。”
    “倒也是。”甘宁点头,毕竟是已经约好的。
    “走吧。”黄月英又是风风火火的走出了书房,至于黄峻,被他送到习书那儿一块读书去了。
    ……
    一座两进的院子内,一名青年眉头紧锁,看着桌案上的香炉,内心很是不平静。
    昨日那位小先生说的话,让他极度烦躁。
    “郎君,小先生上门拜访。”管事通传了一声。
    “请他进来,奉茶,准备晚食。”王璨开口吩咐。
    “诺。”
    黄月英带着甘宁,则是在管事的指引下,进了这院落。院中草具齐,因着是春日,显得勃勃生机。
    正厅外,她便见到了王璨,脸上虽带些笑,但却有点勉强。
    “在下黄楚,见过仲宣兄。”黄月英见此,便先见礼。
    一是她年纪小,二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阿楚莫要客气,请进。”王璨道,而后看向甘宁,“这位壮士……”
    “甘宁,字兴霸,见过先生。”甘宁也见了礼。
    “当不得先生二字,甘将军也请。”
    “多谢。”
    于是,几人进得厅内,早有茶水奉上。
    王璨在主位落座,看着下首的“黄楚”,表情有些复杂,而后道,“终于是见到了小先生当面啊。”
    “兄长莫要如此,见到兄长,应当是阿楚的幸事。”黄月英赶紧道。
    王璨是谁啊,建安七子之一,诗词文章都很扎实,与曹植并列曹王。
    长安战乱,他便南下投刘表,因为刘表是汉室宗亲,更因为刘表是他父亲王谦的弟子,两人其实是有同窗之谊的。
    只是,他并不受重用。
    如今是他投刘表的第六年……依旧不受重用。
    王璨闻言,脸上的眉头也舒展开了一些,“听闻阿楚昨日甚是锋锐,一人战百。”
    “不过是几个人罢了,多数人也见我年纪小,不与我为难。”黄月英答。
    “阿楚过谦了,昨日那段春秋,治得极好。”
    “兄长客气。”
    “如今见到阿楚,倒是想起了为兄尚在长安之时……”王璨见着那年轻的面庞,不由得感慨。
    黄月英当然理解,王璨长安时,也是少年负名,便是蔡邕(yong,一声)也对他极为特殊,说要把家中的藏书都送给他,蔡邕死后,蔡家真的把藏书都送给他了。
    而今,王璨的藏书……也至少过了万卷。
    “兄长少年盛名,更得蔡公赠书,又心怀汉室,定有一展抱负之机。”黄月英安抚道。
    “说起一展抱负……昨日州牧倒是让为兄作篇文章。”王璨摇头,“可事情都还未发生呢,让我如何作?”
    “可,那事必然会发生,不是吗?”
    王璨默,是啊,曹袁必然有一战,胜者,则为王啊。
    “兄长希望此事发生吗?”
    “自然不希望。”
    “为何?”
    “前些年为兄自长安出,途中见百姓流离失所,无所归依,为人母亲者,忍痛将孩子丢弃于路边草中,悲伤甚重……何也?”
    黄月英感叹,“国无宁日,战火连天。”
    “是以,为兄是真的不希望这天下……继续战乱下去。”王璨感叹。
    “哎……”黄月英只得叹气。
    王璨在刘表这儿是不受重用,可等到刘琮降曹后,深受后者信任。这也和他如今怀才不遇,有很大关系。
    “好了。”王璨见黄月英叹气,失笑,“阿楚便莫叹气了,说回正事。”
    “好。”
    “张机如今仍在南阳,阿楚若是想拜访,待得为兄修书一封便可。”
    “多谢兄长。”
    黄月英谢过,这就是她今日来的目的。
    当然,也是想挖个墙脚的。王璨这样的人才,不能以后留给曹操啊!
    如今自家那姨丈不重用此人,那她就得先和王璨保持好关系。
    “不用客气。”王璨笑着,“兄长也有疑惑,想请阿楚解惑。”
    “兄长请问。”
    “阿楚昨日言,曹司空昧下了献给天子的楚纸?”
    “是。”
    “消息来自何处?”
    “州牧帐下护卫张乾,是他护送楚纸去的许都。”
    “原来如此。”
    “原本,州牧献了中等楚纸百张,上等楚纸十张。”
    “昧了十张上等纸?”
    “是。”
    王璨苦笑,“曹孟德何至于此啊!”
    他原本,也是在静待北方的结果的,相比起袁绍,他是更看好曹操的。只等着曹操匡扶天下,还政于天子。
    此事一出,他心中的希望也是破灭了。
    “因曹孟德心中本就无天子,才会如此。”
    “可阿楚说,曹袁若争,必是曹胜?”
    “是。”
    “那这汉家天下,还有救吗?”
    第一章。
    如题。
    求月票啊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