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云惊了,她这才刚提议写小说,杨宪就有创意和思路了?
杨宪当然有,只要他想,根本就不用构思和琢磨,脑子里有着数不尽的小说等着他署名。
杨宪开口道:“你也可以这么理解,接下来这段日子徐大哥都不在,你们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可以直接来找我。”
杨宪拿起筷子,不太好意思道:“你这也太客气了,怎么还劳烦你一个堂堂郡主亲自下厨给我做饭呢。”
大家都想知道,徐达这支船队,这一路远航,最终会发现什么。
不仅仅是京城,如今整个大明王朝,对于徐达带领的这支船队的返航,都充满了期待。
杨宪开口回道:“好,我写小说。”
所有人都在等着看这最后的结果。
杨宪伸手接过茶杯,抿了一口,沉默了片刻,这才开口道:“有关中山王这次出海远航的事情,想着还是亲自过来和你们解释一下。”
杨宪写起来就忘了时间,直到闻到了饭菜的香味,抬起头,这才看到徐妙云直接端着烧好的饭菜过来了。
可想要联系到罗贯中实在是太难了,寄了几次书信,对方都没有回复。
杨宪决定写一本属于大明的航海王。
徐妙云则是起身去给杨宪沏了壶茶,倒了一杯放在杨宪面前,开口道:“杨先生今天怎么会有空来徐府?”
可对于徐妙云而言,能够看到杨宪写的新小说就已经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了,至于时间,她完全可以等。
而在明记这边看来,则是认为这人怕不是写小说写傻了吧,有钱不赚,我们是来给他送钱来的,又不是来害他。
在徐妙云看来,等到真正看到杨宪小说,恐怕得等上一段时间。
此时在一般人眼中,徐达的这次远洋航行是一件十分凶险的事情,很有可能会一去不复还。
最后王月悯干脆让手下人去杭州,按照寄付银钱的地址去寻他,可等到明记商行的人到时,发现早已是人去楼空。
徐妙云将方才摆在桌上,微笑道:“我做的,杨先生尝尝。”
因此杨宪心中多少还是有些过意不去,准备登门向徐妙云他们解释一下。
“杨先生今天来,是来关心我的吗?”徐妙云抬起头看着杨宪,开口道。
杨宪点了点头,开口道:“都可以。”
之后罗贯中继续过上了东躲西藏的生活,只是如今随着印刷业的革新,以及报业的崛起,他如今的生活倒是比以前要过得好上一些。
徐妙云开口道:“眼下就有一个,看过杨先生你写的《红楼梦》后,便一直没见到你有其他新作品,一直挺期待你写的新小说的。”
航海王这部小说的诞生就很戏剧。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遐想连篇。
“刚才看你太过专注,不忍打扰你。”
如果大地真的有尽头,尽头是怎样的一幅景象,是否真的如有些人所说,是无尽的深渊。
杨宪这边说干就干,拿起纸和笔就开始动手写。
“你下去忙吧。”徐妙云微微点了点头,开口道。
罗贯中一开始只想着赚一些稿费,用来生活。
因此在接到王月悯信件的第二天,便是直接从住的地方搬走了。
毕竟小说家在古代是不入流的行当。
而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小说类型就是罗贯中上面讲的那两种。
杨宪也认出了眼前这人,去年除夕的时候,自己给徐府的新年礼物就是经他手。
到了中山王府门口,守门那个下人一眼便是认出了杨宪,让人进去通报的同时将其迎了进去。
徐妙云守在一旁看,心中那个震惊无以复加。
而这一本航海王则更加白,更加接地气。
“是什么类型的小说,是神话传记,还是历史演义?”罗贯中跟着开口问道。
甚至有人直接在江南日报的小说版块上,开始连载海上冒险的小说,小说的名称就叫做航海王,讲述的是一个叫做王路飞的航海家为追寻传说中的海上大秘宝而开始航行,然后在航行的途中,不断结识到新的伙伴,探索一个个神奇的岛屿,解决一个个敌人,最后成功找寻到宝藏的故事。
与当朝杨国公重名。
只不过邻里都不知道他小说家的身份而已,因为罗贯中总是习惯深居简出。
就算抵达不到尽头,那么这一路上又会发生什么精彩的故事。
要知道明朝通俗小说,已经足够白了,不然也不能够叫做通俗二字。
向周边的邻居打听,也都是不知其去向。
首先做决定的人是朱元璋。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看到杨宪这个名字时,并不会将其认为是那个大明第一国公的原因。
在这个时间点,这篇小说一经连载刊登就取得了大成功。
要不然写出《红楼梦》这种宏伟巨著的曹雪芹也不至于穷困潦倒到死,而后世考据明代小说家大多生平不详,因为当时的小说家基本等同于早年街头卖艺相声家,社会地位很低。很多作家没有别的营生,一生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写出来的东西在当年怕是也没有什么人认可,所以现在他们基本都生平不详。
王月悯按照杨宪的提议,原本想着花重金直接让他来京城的。
其实这件事她是不在意的,并不是说徐妙云不关心徐达的安危,而是她不会把这件事和杨宪连在一起,迁怒于人。
菜做好,开饭了。
从早上一直写到了中午。
工作人员摇了摇头,开口道:“都不是,是一种全新的小说题材,我将其称为冒险小说。”
要知道天圆地方,这个学说,千百年来已经深入老百姓们内心。
“就这么定了,现在就写!不用以后了,你今天就能看见。”杨宪直接拍板道。
事实上杨宪家里另外一个郡主天天干这事。
中山王府。
“嗯,好吃好吃!”
“那你多吃点。”
“那我不客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