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从辽东将门开始 > 35.第35章 粉饰太平

35.第35章 粉饰太平

 热门推荐: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第35章 粉饰太平
    大朝之前,朝中各方势力将所有的可能全都准备妥当,无论崇祯皇帝怎么去问,他们都有一百种方法去自圆其说,并且拿出相应的证据。
    但他们没想到,崇祯皇帝居然要出城。
    实际上,影响崇祯皇帝最终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是司礼监第一秉笔王承恩。
    作为信王府时期一直到崇祯新朝的总管角色,崇祯皇帝对王承恩的信任是不会有任何动摇的。
    这不是什么人去污蔑几句,在朝上弹劾几句,就能够改变的。
    李顺祖不知道为什么王承恩会劝崇祯出城,但很高兴他这样说了。
    当崇祯下旨出城时,朝会中有人站不住了。
    群臣们也都疯狂互相打眼色,最后又推出了那位起初说话的国丈。
    周奎再次站了出来,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陛下,不可轻易出城啊!”
    “城外乱象四起,陛下事关国体,万一有什么闪失,大明怎么办?”
    话音落地,满朝文武顿时一片的哭喊声。
    甚至有文官扑倒在地,一副崇祯只要敢出城,他就敢当殿撞死的样子。
    见此,李顺祖心底冷笑一声。
    这些人自然不敢让崇祯出城,衣炮弹无论他们包装得有多甜蜜,只要崇祯亲自出城看一眼,胜过一百份奏疏,胜过朝堂大臣的一千句谎言。
    到时,全部针对辽军的流言,都会不攻自破。
    李顺祖也知道,这是唯一的破局之法。
    “大朝之上,哭哭闹闹,成何体统?”
    一道中气十足的声浪穿透万众而来,群臣转身看去,见到正是当今帝师孙承宗。
    孙承宗冷眼看着朝堂上这一番乱象纷呈,面容清冷。
    “陛下放心,城外辽东三军将士,早已经将奴骑彻底击退,城内也有五城兵马司、顺天府衙门等有司维持秩序,若秩序不佳,陛下大可以治罪!”
    “身受皇恩,世受国禄,陛下却连皇城都出不得,这岂不是我等为臣子的失职吗?”
    “诸位,老夫说的对吗?”
    语落,群臣皆默然。
    崇祯皇帝眼见孙承宗来了也这样说,更加坚定了出城的想法。
    “诸卿不必再劝,朕意已绝,出城巡视,一则宽慰京、辽三军将士,二则给京师的大明子民看看,大明的天子与他们休戚与共,同舟共济!”
    话已至此,大臣们的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但已经是无人再劝。
    至于国丈周奎,此时也是从地上爬了起来,哭了半天,脸上却没见到一滴眼泪。
    这时,王承恩走出皇极殿,大声喊道:“陛下巡城啦!”
    永定门,瓮城。
    虽然打退了奴骑,但辽军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抚恤,连城外愈发增多的难民,也都是哀鸿遍野。
    很多饿死的妇人,倒在地上依旧紧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城墙上,军营里,横七竖八躺满辽军伤兵的尸体,许多士兵不是与奴骑战死,而是在城内遭受着痛苦死去。
    而这一幕幕,在大朝会上赫然被包装成了一片太平。
    奴骑退走,留下的是满目疮痍,大明京师的土地从未遭受过这种劫难,地上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除了辽军,更多的是各地百姓。
    战争留下的是鲜血、是落寞,是毁于一旦的家园、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
    战后的永定门瓮城没了往日的繁华,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疮痍和伤兵、难民们毫无生气的哀号。
    一声声哭泣声,哭喊声,这还只是在京城,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死在城外来到京城的路上,死在畿辅各处的村庄里,奴骑过处,一片的血流成河。
    城外,卢沟桥附近。
    上千具还没有来得及处理的辽军尸体上空盘旋着几只秃鹫,尸体上好几个箭头还在,那断了的长枪,以及被血污染成黑褐色,看不出光亮的战刀,却依然紧紧握在他们手里。
    突然间,一声尖细的嗓音,穿透了全部的哀嚎。
    “大明天子巡城!”
    “开门!”
    随后,紧闭了数日的内城门被缓缓打开。
    崇祯皇帝一脸期待的走出内城,然而仅是第一眼看过来,他整个人便是呆在当场,在他身后,满朝公卿都是一脸鄙夷的掩住口鼻。
    “陛下,回去吧.”
    “滚!”
    崇祯皇帝一把推开李凤翔欲要搀扶的手,颤颤巍巍走了出去。
    他所见到的,不是奏疏中所说的一片喜气洋洋,不是大明各地在奏疏和塘报中粉饰的太平,而是真真切切的乱世苦难。
    “天子.”
    “是天子来看我们了.”
    一名躺在担架上哀嚎的辽兵,听见了帐外的动静,支起身子眺望。
    许多难民也都是抬起麻木不仁的眼睛,定定望着身着九龙袍的大明皇帝。
    原来皇帝也是和他们一样,两条胳膊两条腿,肩膀上顶着一个脑袋。
    原来他们保卫的京城之中,是真的有天子存在。
    “参见陛下!”
    “陛下万岁万万岁!”
    城外辽军将士缓缓躬身,难民们也伏跪一片。
    这些呼声不如方才朝会中的那样整齐响亮,但却是崇祯皇帝即位以来听到过最动听的山呼,一时间,他的心中有如被刀尖戳刺,隐隐作痛。
    “这就是你们和朕说的,京师百姓太平自在.”
    “这就是你们和朕说的,合围聚歼奴兵?”
    “可朕只是在城外见到了辽东的三军将士,朕只是在城外见到了奄奄一息的千万难民!”
    “有谁能来告诉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崇祯皇帝说完,环视身后群臣。
    眼神过去,无论是多大的达官显贵,都是默不作声。
    “好!”
    “朕自己去问!”
    李凤翔还要去拉,却被崇祯皇帝猛地挣脱,甚至是摔了个踉跄。
    “朕,对你很失望!”
    “司礼监以后你是不用回了,京营也不需要你这样的提督!”
    李凤翔浑身一颤,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陛下.”
    崇祯皇帝再度发挥了自己的乾纲独断,这种时候,没有人敢去触他的眉头。
    “你们的粮饷呢?”
    “你们养伤的物资呢?”
    “朕不是早就御批下发了吗?”
    崇祯皇帝走到永定门中,辽军伤兵养伤的帐篷内,看着眼前一片哀嚎,却没看见多少物资和担架,顿时怒不可遏,连声询问。
    但辽兵们看着站在崇祯身后,那些随便说一句就足以使得他们家破人亡的当朝权贵,个个垂头不语。
    “陛下,臣来说吧。”
    李顺祖知道他们在顾忌什么,普通士卒不敢与权贵作对,普通将领也是得过且过,不敢得罪当朝权贵,但李顺祖没有这么多忌讳。
    换句话说,被拉下水的次数已经够多了,每一个人都不会放过自己,得罪一个也是得罪,得罪一片也是得罪,结局并不会有什么不同。
    “好,你说。”
    “是应城伯孙廷勋,克扣了辽军治伤的物资,克扣了辽军的粮饷,城内这些针对辽军的传言,也都是有心之人风传,现在陛下您也看到了,城外作战的,只有我辽东三军将士。”
    “哪有什么京军啊”
    崇祯皇帝微微颔首,似利剑一般的眼眸直射向群臣之中。
    “孙廷勋,给朕滚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