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85.第85章 林李之辩

85.第85章 林李之辩

 热门推荐:
    第85章 林李之辩
    苏文棋只是微微点头,除此以外,并未多言。
    李添威闻言,却十分诧异,加上本来就有股火爆的脾气,当即便问:“谁?大哥,这事儿我咋不知道?”
    江城海并未解释,只是拍了拍老二的手臂,示意他冷静下来,一双眼睛,却仍然盯着身前的苏家少当家。
    李添威不肯罢休,转过头又去问苏文棋。
    “你打探到了什么风声?”
    然而,苏文棋却对此事十分谨慎。
    “二哥,我不是爱挑拨离间的人,说到底,这是你们弟兄们自己的事儿。我只是碰巧听到了点动静,没有确凿根据的话,我可不敢瞎说。而且,听海哥刚才的意思,应该也已经觉察到了。”
    李添威的眉毛拧成了一股绳,虽然不满,可还是很快冷静了下来。
    毕竟,查内鬼的事儿,让外人帮忙,传出去实在让人笑话。
    江城海沉默不语。
    毕竟,他也是今天听许如清说起冯保全的事儿,才有所觉察。
    方才,苏文棋虽然回避了问话,可“海老鸮”混迹江湖多年,仍然从他的画中寻到了自己想要的线索。
    尽管还不知道是哪个弟兄漏的风,但起码把风漏给了谁,心中已然有了个大概——还不确定,但八九不离十。
    “那你为啥相信老二?”江城海问。
    这一回,苏文棋倒并不讳言。
    “我听说,李二哥跟海哥的时间最长,当年还在山头上当胡子的时候,伱们就拜了把子。几十年的生死交情,最难的时候,也没掰过,如今这点微风细雨,老哥俩了,犯不上。况且,李二哥的仇家也不少,想变也没那么容易。”
    江城海静静地听着,并未回话。
    苏文棋又说:“当然,我也知道。人嘛,此一时彼一时,总是会变的。可这世上,哪有万无一失的打算?有时候,总得赌一把。”
    李添威听在耳朵里,脸上不禁红一阵白一阵。
    这话他也认同,可放在自己身上,总觉得有点别扭。
    江城海则是就此作罢,接着讲双手往桌角上一搭。
    “说正事儿吧。”
    苏文棋点点头,又给两人蓄上点茶水,放好茶壶,说:“简单说,我想跟海哥谈和,过往的恩怨,不管你信不信,我愿意一笔勾销。”
    一笔勾销?
    这话从后辈的嘴里说出来,难免让人觉得有些可笑。
    江城海沉吟一声,说:“文棋,不是我倚老卖老,而是我跟你爹他们结怨的时候,你还是个小孩儿呢!我知道苏元盛现在让你当家,可他毕竟还在,你也只是个小儿子,你说一笔勾销,就能一笔勾销?”
    苏文棋点了点头,表情坚定。
    “这也是我爹的意思。”
    江城海和李天威同时愣住。
    “海哥,我爹当年也很看重你,你还记得吧?”
    江城海点点头。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
    当年,“海老鸮”离开绿林,初到奉天,苏元盛就曾想要拉拢他,可他当时为了尽快消掉官府的通缉,最终还是给周云甫当了头马。
    其间,虽然江湖纷争不断,但冤有头债有主。
    江城海跟苏家虽然有过摩擦,但根本谈不上深仇大恨。
    毕竟,他当时按照周云甫的安排,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了白宝臣身上。
    “既然你们想谈和,为啥不直接去找周云甫?”江城海问。
    话到此处,苏文棋的脸上忽然闪过一丝阴狠,再度重申了立场。
    “我们苏家是想跟‘海老鸮’谈和,陈万堂当年配合周云甫杀了我两个哥哥,这个仇,解不了。”
    话虽然说得漂亮,可实际上,苏家还是忌惮“海老鸮”和他的几个弟兄。
    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江湖厮杀,人手充足固然重要,可兵贵精,不贵多。
    只要有钱,一人一块大洋,上街拉个十几人壮声势、充场面,不成什么问题,但那到底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枪声一响,立马作鸟兽散。
    “海老鸮”之所以蔓儿响,是因为他手下的几个弟兄,每个人都有独当一面的实力,完全不同于那些点钱就能找到的小喽啰。
    可是,这样的想法,在江城海看来,实在有点幼稚。
    说是跟“海老鸮”谈和,其实只是想让他离开周云甫。问题是,江城海一旦离开周云甫的庇佑,除非干脆离开奉天,否则白宝臣就会立马对他动手。
    江城海思忖了片刻,忽然联想到商会会长的位置,紧接着立刻明白了苏文棋的打算。
    “你是想把我支走,等着看周云甫和白宝臣互掐,最后两败俱伤,剩下你们苏家一家独大?”
    “海哥说对了一半。”苏文棋解释道,“我的确是想坐山观虎斗,但我不是为了苏家一家独大。说实话,自打我两个哥哥死后,我爹早就不想再掺和江湖上的事儿了,我也不想我家一直这么黑下去,等除掉那两家,再找陈万堂把我哥的仇报了以后,苏家便不愿再过问江湖,只想老实做点实事。”
    江城海有点意外:“你们家想洗白隐退?”
    “可以这么说,但我觉得,当下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苏文棋推了推鼻梁上的镜片,“国难当头,眼下当务之急,应该是澄清商界,改天换地,实业兴邦,救亡图存!”
    又是这套词儿——江城海明白了。
    西洋三年,东洋三年,苏文棋游学归国,也跟很多留洋青年一样,言辞之间,总喜欢带上“救国救民”之类的话。
    这也难怪,就连许多公派出国考察的大臣,回来时都有求变的心态,何况他这样一个年轻人?
    可说完这番话,苏文棋自己也笑了。
    “我知道这话听起来可能有点幼稚,但我确实是这么想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听不懂!”江城海连连摇头,“但你说的不幼稚,没人爱受洋人的气!”
    苏文棋顿时面露欣喜:“海哥,你也支持革命?”
    江城海想了想,并未直面回答,转而问了一个不着边际的问题。
    “你看过水浒没?”
    “啥?”苏文棋一脸疑惑,“呃……知道一点儿,但懂的不多,海哥怎么突然问这个?”
    “林冲和李逵是谁,这总知道吧?”
    “那肯定知道。”
    “那你说,这世上,是林冲多,还是李逵多?”
    苏文棋一时没反应过来,寻思了片刻,却说:“这两个都不是凡人,都不多见。”
    江城海微微颔首:“那我换个问法,是像林冲的多,还是像李逵的多?”
    苏文棋再次沉思。
    林冲和李逵,虽说都是梁山好汉,可要说区别,那就大了去了。
    林冲落草为寇,那是一退再退,一忍再忍,周围人的人一劝再劝,直到被逼到墙角,实在没地儿可去了,才趁着雪夜,下了狠心落草。
    可李逵却手持宣板斧,人头飞溅,连眼都不带眨一下的直肠子,经不住忽悠,奔赴梁山,只需要一个念头就够了。
    非要二选其一的话,那还是像林冲的更多。
    “海哥,你觉得他们成不了?”
    “不知道,我就一个粗人,不懂这些大事。”
    江城海不置可否地站起身,却道:“我只知道,关外刚刚停战,满打满算,也才四五年的时间,当年你还在留洋,鬼子和毛子打得多狠,老百姓有多遭殃,你大概听过,但没见过。”
    “海哥,那谈和的事儿……”
    苏文棋连忙站起身。
    相谈得不甚畅快,本以为没戏了,可江城海的脚步忽然停住,迟疑了一会儿,方才头也不回地说:“我考虑考虑吧。”
    闻言,跟在身后的李天威有点惊讶。
    考虑考虑?
    这可不像“海老鸮”的风格。
    江城海一声,上过战场,当过胡子,混过江湖,即使生死攸关,也从来都是果断行事。
    如今显出犹豫,无非是心中有了挂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