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20章 朝堂小妙招,装悲苦与撂挑子(跪求追
    第20章 朝堂小妙招,装悲苦与撂挑子(跪求追读 月票)
    深夜。
    苏良家中。
    书房内,烛光明亮。
    一袭红色薄纱裙的唐宛眉端着一盘栗子糕走到苏良面前,道:“今晚,真不睡了?”
    “嗯嗯,不睡了。”
    苏良将唐宛眉拉到怀中,朝着其白皙的额头吻了一下,道:“你快去歇息吧!”
    唐宛眉撇了撇嘴,勾住苏良的下巴。
    “那明早我给你做鱼羹,好不好?”
    说话间,唐宛眉将一块栗子糕喂到苏良嘴里。
    “好!”苏良一脸笑意,朝着唐宛眉白皙透亮的脸蛋儿上轻轻捏了一下,然后又指了指自己的脸。
    唐宛眉甜甜一笑,朝着苏良的脸颊上吻了一下,方才离开书房。
    今晚,苏良准备坐在书房中,瞪眼到天亮。
    包拯教给他的第一个小技巧,名为:装悲苦。
    真诚很重要,但套路也不能少。
    赵祯心地仁善。
    苏良明早若顶着一双黑眼圈、面容憔悴地去见君,只需拿出那张小报,然后朝着那里一站。
    赵祯便能觉察出苏良的委屈。
    当即,苏良便开始思索,明日应该如何说,才能让赵祯完全相信自己无半分结私党之意。
    翌日,四更天。
    苏良望着铜镜,不由得大喜。
    神色萎靡,黑眼圈明显,俨然一副悲苦之色。
    他洗了把脸,然后喝了一碗温热的鱼羹,便奔向皇宫。
    今日无朝会。
    但在天亮时分,赵祯基本就坐在垂拱殿批阅奏疏了。
    半个时辰后,天微微亮。
    苏良已站在垂拱殿外等候多时。
    半盏茶后。
    苏良被召了进去。
    赵祯抬起头,看向苏良,不由得一愣。
    “苏良,朕观你脸色不太好,可是生病了?”赵祯关切地问道。
    苏良举起手中的小报,道:“禀官家,臣并未生病,只是昨日看到一张民间小报,上面的内容简直是要致臣于死地,臣无心睡眠,想与官家深聊一番。”
    一旁的内侍立即将小报呈递到赵祯面前。
    赵祯接过小报,认真阅读起来。
    稍倾,赵祯微微皱眉,朝着一旁的内侍道:“赐座!”
    此小报若是有别的臣子呈递到他面前。
    他必然会火冒三丈。
    因为上面对苏良结党的指控甚为具体详细,更何况前几日欧阳修、石介等人还出言夸赞了苏良。
    但苏良亲自呈递上来,再加上那一副憔悴的面容。
    让赵祯不由得觉得,此事可能是有内情的。
    当即,苏良坐了下来。
    “官家,小报所言,臣不愿过多辩解,辩解亦无用。今日,臣只想讲一讲臣对这两年新政之策的看法。”
    “首先,臣对范相公、富相公等变革者是充满敬意的,我大宋好男儿谁不想大宋强盛,谁不想让西夏称臣,谁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也是最初很多人支持变法改革的原因。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们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答手诏条陈十事》确为良策,但却没有完全考虑实际情况,事实已经证明,此变法之策乃是错误的!”
    苏良说完此话。
    一旁站着的内侍张茂则不由得猛地哆嗦了一下。
    赵祯的面色也变得严肃起来。
    自去年九月,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推行以来,反对者最多也就是弹劾范仲淹等人结私党、有造反之嫌、利用新政排除异己等。
    但无人敢说,新政已经失败了。
    因为新政是赵祯点头的。
    在他未曾宣布新政失败前,谁敢说这种反对朝廷总纲领的话语。
    但苏良不但说了,接下来他还有充足的理由。
    “臣得益于台谏官可翻阅各个衙门资料的权利,详细查阅了《答手诏条陈十事》的执行情况。臣发现,此策在执行中过急、过猛、过度,存在诸多问题,失败乃是必然。接下来,臣将从数个方面,以具体事例论述新政为何注定失败。”
    “其一,重疴不宜用猛药。改革变法最忌讳的便是急于求成,迫于一蹴而就,然而新政却欲想在一两年内变百年之局……”
    “其二,内耗严重,争论不止。改革者过于清高,保守派过于重利……
    其三,官员上下不能一心,难以做到上行下效。自改革吏治始,朝廷便未考虑地方官员的认知情况……”
    ……
    苏良几乎是一口气,将他看出的新政弊病结合一些事例,全都讲了出来。
    “臣相信,范相公、富相公等人的所作所为皆是为了朝廷,曾经的吕相、章相反对变法也是为了朝廷,只是认知不同、立场不同。臣以为,我朝仍需要变法变革,但须缓缓图之,而当下的新政已经被证实,是失败的。”
    赵祯听完,不由得长呼一口气。
    “好一句:我朝仍需变法,但须缓缓图之!”
    他对苏良的说法非常认可。
    在赵祯眼里,范仲淹、富弼等人就是好心办坏了事情。
    另外,改革派确实风头太劲,有结党嫌疑。
    自大宋立国以来,便将相权一分为三,中书、三司、枢密院三大衙门,政、财、兵完全分离。
    同时,负责监管的台谏官地位不断提高。
    便是为了遏制相权。
    可一旦呈结党之势,朝堂上全是一家之言,那将会极大地威胁到君权。
    这是赵祯所忌惮的。
    这时。
    苏良站起身来。
    “官家,臣做的所有事情,皆出自本心,至于结党,臣实在是欲辩无言。官家若有疑,臣请求离京外放!”
    这是包拯教给苏良的第二个小技巧:撂挑子。
    此技巧的关键在于:展现过自己的能力后,再撂挑子。
    听到此话。
    赵祯不由得笑了。
    他从不怀疑苏良的正直与真诚。
    只是因很多年轻官员空有一腔热血,听到范仲淹等人提出要富宋强兵,便脑子一热,疯狂支持。
    将任何反对者都当成奸臣,根本不知新政对朝廷内部的破坏。
    他才对苏良产生了些许怀疑。
    而现在。
    苏良将新政存在的各种缺陷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
    赵祯自然不再相信苏良是新政派的无脑吹。
    此小报上的内容,自然是守旧派担心改革派卷土重来,故而刻意来打压苏良。
    朝堂之事,赵祯的心里似明镜一般。
    怎会将这位敢言他人而不敢言的台谏官外放!
    他直接将小报一撕为二,然后看向苏良,道:“此种民间小报,为获利而胡说八道,朕自然是不相信的。”
    苏良不由得长呼一口气,他终于又逃脱一次结私党之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