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策骑天下 > 第七十六章 权臣倾轧
    司马鉴皱了皱眉头,一抹诡异的嫣红悄然泛上了脸颊。边上的小黄门看到,赶紧从怀中掏出一个盒子递了过去。司马鉴接过盒子,从里面拿出一颗鸽子蛋大小的丹药,仰起头吞了下去。由于噎得慌,小黄门在他身后不断地按摩他的后背和前胸。大臣们在底下看到,慌乱地交头接耳起来,嗡嗡声又起。
    大司马杨骏喝道:“尔等若再喧哗,休怪本官不客气!”
    司马鉴左手擦了下眼角的泪珠,用右手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众人看到皇帝没事,都回过神安静下来。
    司马鉴道:“袁问道为人清廉刚正,学富五车,被朕选为太师。袁钊是袁氏后辈翘楚,又是羊凌女婿,乃西炎重臣。朕不信他会谋逆,此事你们怎么看?”说着,他将目光转向孤独慧明、杨骏、卫懽、温彻等人。
    临晋候杨骏是杨皇后的父亲,深受皇恩,不仅封为临晋候还加太子太傅衔。他深谙朝堂上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何况此事牵连到东宫太保、太师,他保持缄默。
    温彻清了清嗓子,拜道:“皇上,袁钊是名门之后,更需洁身自好,臣认为将其调离陇西郡,勾结羌人、谋逆等谣言不攻自破。”
    谏议大夫裴尚横跨一步,转身拜道:“皇上万万不可,边陲重镇岂可轻易换帅,一有谣言就换帅,导致将心不稳。此乃别国离间之计,尚未可知。”
    杜阔嚷道:
    “我不同意,一有弹劾便换帅,以后谁去带兵打仗?如果有人弹劾马峥,温老是不也将他调回来?”
    温彻涨红了脸,骂道:“老匹夫,别东拉西扯纠缠不清。我只是向皇上提个建议,捕风捉影的事无从查起,同级调离也是个解决办法。”
    卫懽看到皇上脸色略微不快,多年和皇上相处下来,他知道皇上在想什么,他清了清嗓子叱道:“你俩别吵了,听我一言。清者自清,你俩别白费力气啦。”
    他俩一看是卫懽出面,一时都哼了一声,不言语了。卫懽少年时便负有“性负静有名理,明识清允”的口碑,他坚持秉公办事,不亲不疏,涉及大小诉讼总能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令人信服,他的面子得给。
    司马鉴看惯了大臣之间意见相左,争得面红耳赤的场面。他朝下面看了看,看到了汤绾身边的董嗣。他点名喊道:“董嗣,你怎么看?”
    董嗣听到皇帝钦点到他,他急忙跨步出列,拜倒在地说道:“众位上官在此,岂有董嗣说话的份。”
    司马鉴沉声道:“说说无妨,你为五品盐政司丞,也让太极殿内的人都认识认识你。”
    太极殿内的大臣们又嗡嗡一片,互相交头接耳开了。董嗣提为支度郎的事,已是皇上破格录用,而没过几天又成为盐政司丞,大家都没听说有这么个机构,应该是新成立的。皇上现在大事怎么不经大家廷
    议或和几位大佬商量被决定任用,这可不是好苗头啊,天子不信任现在的臣子了?
    温彻“哼”了一声,说道:“董大人,你这盐政司是做什么的啊?老朽怎么没听说过?”
    董嗣不卑不亢地说道:“温大人,人总是要向前看的。我们现在比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要进步的多。有些制度不合时宜便要改变,有些事情没有人去做会导致国家发展滞后,有人去做便需要新的机构来管理。西炎财政窘迫,自仁德皇帝(司马圭)实施仁政以来二十多年,西炎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增加十倍之多。人是根本,人口增多咱们西炎国力就强。这是仁政带来的好处。现在情况又有不同,人口多了后,朝廷就需要更多的官吏来管理,更多的基础设施要建设,朝廷就要花更多的钱。没钱不好办事呐,各位上官应该比我更清楚这点。皇上仁德,不忍改变祖制增加赋税,可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导致朝廷无钱可支的地步。 “轻徭役、薄税赋”不能过于曲解,我们必须要制定合理的税赋制度,税收既不影响百姓安康乐业,又要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的用度。故皇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成立盐政司,对西炎的盐统购统销,征收三成的盐商税。有了盐政司,我想陇西郡守袁钊敛财的指控可以迎刃而解。勾结羌人,那只是捕风捉影的事,郡府进出几个羌人就扣上勾结
    羌人的帽子,现在胡人在西炎的少吗?洛阳城内街上到处都是,谁敢说家里没有几个胡人?大家不要乱猜,这事问清楚就行。”
    众大臣哗然,这盐商税征三成,百姓可是要闹事啊。温彻嘿嘿冷笑了几声,道:“董司丞,这三成税一加,你可知会发生什么事?”
    董嗣不慌不忙道:“温大人,全国的盐价由盐政司统一制定,我和皇上商定盐价不涨,维持物价稳定。”
    温彻一愣,问道:“那这三成盐税从哪里来?”众大臣的数百双眼睛也齐齐地看向董嗣。王家、卢家、裴家等士族大臣心里嘀咕:董嗣这小子怎么不通个气,那我们家的盐铺不是要少三成利了吗?看着董嗣的眼神里多了份责怪。
    董嗣不慌不忙道:“盐场,盐矿还是由原来的民间熬制,生产。产出成盐由盐政司统购统销,这个过程我们征收三成盐商税,陇西盐矿是李氏盐业开采的,这三成税由他们补贴给各盐商。也就是说,百姓和盐商没有丝毫影响,只是盐场、盐矿的利薄了。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盐场、盐矿都是皇上的。大家都知道某之前经营李记盐铺,陇西精盐深受百姓喜欢,因此赚了不少钱,这是托了仁政的洪福。现在朝廷到了无钱可支的境地,作为臣子难道不应该为皇上分忧吗?做为生产方,我们李氏盐业愿意缴纳这三成盐商税。”
    原
    本想当场弹劾董嗣的人,突然感觉到说不出话来。听着董嗣大义凛然的话,如果反对新盐政,就是反对皇上,反倒显得自己有私心。跃跃欲试的人纷纷闭紧了嘴巴,互相瞧来瞧去。关陇士族利益集团则乐开了花,李家和董家够意思,牺牲自己的利益保住了大家的利益,这样的盟友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