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策骑天下 > 第七十四章 盐政司丞
    他焉能不知自己的儿子,无奈已故皇后杨燕和现皇后杨婵护短,姐妹俩都说奕儿是长子,自古太子都是立长不立幼,况且奕儿无非比较“敦厚老实”而已。自己何尝不喜欢次子秦王司马柬,次子聪慧,只可惜他是老二。杨皇后又为太子奕娶了太宰贾充之女贾柔为太子妃,如废奕儿,贾家势必力保。贾充已故,会被人戳脊梁骨说自己人走茶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重要的一点是,奕儿的儿子司马志自幼聪明伶俐,讨人喜欢,隐隐有其祖父之风范。因此,他索性就装糊涂,将大臣们的劝谏置若罔闻。
    太子妃贾柔,性格一点不温柔,还非常泼辣。翻天鼻、大龅牙,面黑身短,脸上还有一大块胎记。仗着父亲贾充是社稷功臣,自己又是贾家嫡女,瞧谁都不顺眼,有如泼妇一般见谁怼谁。自己儿子见到她,就像老鼠见了猫似的,唯恐躲之不及。
    司马鉴有时忍不住想教训教训太子妃,亦被杨后拦住不了了之。因此他睁只眼闭只眼,眼不见为净,借口批阅奏章,他常宿暖阁,贾柔便在后宫愈发嚣张跋扈。
    眼前他被这位刚满十五岁的侍女用柔软的小手揉摸有些亢奋起来,盯着她的饱满。侍女感觉皇帝盯着自己,娇小的身躯不自禁地颤抖起来,全身皮肤起了鸡皮疙瘩。
    他看着这张稚嫩的小脸,顺从中透露着羞涩、恐惧、紧张、
    渴望。他满意的笑了起来,非常享受自己掌握着天下生杀大权,所有人都为他生为他死,他要更多的土地,更多的子民,他想长寿,统治天下万万年。
    他转头问道:“寒石散可曾到?”
    小黄门道:“已经到了,请皇上服用。”说着,躬身双手托着一个檀木盒子,盒子里装着一颗鸽子蛋大小的药丸。
    侍女取出药丸,递给司马鉴。司马鉴头一仰,倒在侍女怀里,张开嘴示意侍女喂他。侍女红着脸用嘴含着丹药,给他渡了过去,司马鉴这才满意地拍了拍她,示意她离开。
    门外报,董嗣已在门外候着了。
    “宣”司马鉴从榻上坐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衣裳。
    董嗣躬身进入暖阁,瞥见司马鉴坐在榻上,腰板挺得直直的,显得格外精神,忙跪下叩拜道:“臣支度郎董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司马鉴略略抬了抬手,道:“平身。今日爱卿所奏何事?”
    董嗣起身,躬身说道:“皇上,自古盐政关乎百姓和朝廷的生计和税收。盐税是朝廷的重要税收,盐税征高了,影响百姓生计,征低了朝廷陷入无钱可支。如果盐政制定地合理,可使国泰民安。前段时间渤海郡守司马轩上书的陇西榷盐书中提到私盐必须收为官营,臣以为司马轩所奏的一刀切不足以改变朝廷盐政的根本问题。因为最重要的盐商税,并没有考虑周到
    。”
    司马鉴最爱听的进谏,就是大臣怎么帮他充盈国库。他饶有兴致地看着董嗣,说道:“哦?听爱卿所言,司马轩的陇西榷盐书值得商榷?”
    董嗣道:“我西炎盐税收入分两大块。一为盐税,及盐生产出来的时候征收十税一。二为盐商税,现在我们西炎对盐商征收的盐税很少,只是象征性地征收一点。这是我大行皇帝对子民的庇护,让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宽松的盐政虽然养民,但长此以往对国家不利,国库无钱可支何以赈灾、养军、兴修水利、兴修城池?故合理的盐政必须全盘考虑,既能保证国库充盈又不增加百姓负担,那么只有削减盐商的利。故陇西榷盐书所说的一刀切,将私盐全收归官盐而不从盐政上做改变,没有多大的实际作用。”
    司马鉴兴奋起来,急切地问道:“那么爱卿有何良策?”
    董嗣道:“臣奏请皇上,维持盐税十税一不变,同时征收盐商税十税三。”
    司马鉴一惊,心想:那不是百姓每买一斤盐,我就要收四成以上的税?百姓岂不是要骂我是贪君昏君了?
    只听董嗣又道:“皇上知道臣的侄儿李赫开采陇西盐矿,制成精盐销往西炎各地,备受百姓欢迎。李记盐铺支持新盐政,保证不提价,士族盐商那边由李氏盐业补贴。这样既充盈了国库,又不影响百姓生计,各地盐商也不会哄抬盐
    价。”
    “好!”司马鉴刚才心中的疑虑瞬间打消,心中大快,说道:“董爱卿所奏,朕准了。具体怎么实施?”
    董嗣不慌不忙地说道:“因为采盐熬盐技术在民间,可民制、官收,然后商运、商销。盐由朝廷统购统销。朝廷专门成立一个盐务管理机构,西炎境内所有盐场的盐都由这个机构管理,出的盐由这个机构统收统销。”
    司马鉴龙心大悦,心想:李赫这小子朕倒是有心想见见了,此子爱财不贪财,既然你李氏盐业主动让利给朕,朕也不小气。说道:“董爱卿,这个机构你负责成立,就叫盐政司。嗯,升五品盐政司丞,位同尚书侍郎。让支度尚书汤绾来一下。”
    边上的小黄门一溜烟地去找人了。
    不一会儿,汤绾前来。
    司马鉴恢复到面无表情的样子,说道:“汤爱卿,朕命董卿为盐政司丞,筹建盐政司,位同尚书郎。还属你支度尚书管辖,好好与董卿聊聊,他将是你的左膀右臂。报备吏部,盐政司衙门单独找个地方,这事你去办吧。”
    董嗣朝汤绾揖了一礼,说道:“下官拜见尚书大人。”
    汤绾在皇上面前不敢托大,忙还礼道:“董大人不必多礼,以后咱俩同朝共事,还需同心协力才是。”
    董嗣道:“下官一定与大人同舟共济,做好份内之事。”
    司马鉴瞧着二人,沉声说道:“你俩管着西炎的钱袋
    子,朕如无钱可用,唯你们是问!西炎百姓吃不饱饭,揭竿闹事亦为你们是问!汤绾,董嗣这个盐政司是重中之重的衙门,你找几个放心的人给他用。”
    汤绾拜道:“是,皇上。”
    “你俩下去办吧,各地分支机构尽快设置起来。人手不够找吏部要人,盐役不够找各地郡守调屯兵。特事特办,别拖泥带水。”
    “是,臣等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