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且看,如果主公真的准备启用世子,孩儿极有可能会被派到世子帐下任职。”
“若果真如此,至少可保我庐江周氏数代富贵!”
周异听到这里,不由恍然大悟。
自此以后,周异再也不想着入朝为官,反而每日养、读书,闲暇时分甚至还要溜溜鸟,日子过得好不逍遥快活。
至于周瑜,也没有丝毫怨言,仍旧每日勤勤恳恳的工作。
看到周瑜以及庐江周氏的表现以后,周琦脸上不由浮现出了些许笑容,暗自想道:“如此,倒也不负孤一番心意。”
周琦放下了陈文递过来的情报,随后抬头问道:“若我没有记错,陆议已经年满二十,要行冠礼了吧?”
陈文点头道:“正是如此。”
周琦手指轻轻敲着案几,沉默不语。
吴郡,吴县,陆府。
如今的陆氏,自从陆康被吕布所杀,父亲陆骏被免官以后,就远不如以前兴旺,前来府中拜访之人也少了许多。
至于陆骏为何被免官,可谓是众说纷纭,却没有一个定论。
不过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哪怕楚王娶了陆骏的亲妹妹,哪怕有这层姻亲关系在,陆氏未来的日子也未必好过。
只因陆玉毕竟属于妾室,所生儿子亦为庶子,根本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书房之内,陆议正捧着一卷书,丝毫没有因为即将来临的冠礼而有所松懈。
只因自从自己父亲被免官以后,陆议就感觉到了些许危机。
说起陆骏被周琦免官,其实与陆议也有些许关系。
当初周琦把嫡长子周继派往徐州为质,也让陆玉产生了些许不该有的心思,想要依仗自己的娘家陆氏,把儿子推到继承人的位置上。
也不怪陆玉会有这种想法。
无论出生、容貌还是学识,她都自忖不输于正室史玟,对方只是更早嫁给周琦而已。
若只有陆玉自己,她倒也未必会去争什么。
奈何自从生了儿子以后,陆玉就逐渐将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儿子,自然希望他能继承周琦的基业。
如果周继没有前往徐州,那么始终作为继承人培养的这位嫡长子,就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陆玉也不至于起了歪心思。
周继离开了襄阳,前去徐州作为人质,久久未归,终于让陆玉找到了机会。
她知晓自己外甥陆议年少聪慧,就将其调到自己儿子身旁,想要把陆议培养成自己儿子的左膀右臂。
甚至于,她还写信给了自己的兄长,想要让陆骏举陆氏全族之力,帮助自己儿子培养势力。
陆玉事情虽然做的隐秘,但是襄阳上下早就已经遍布周琦的耳目,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周琦耳中。
才开始,他并没有妄动,而是想要看看陆骏与陆议接下来会做什么。
事情却是让周琦略显失望。
陆骏虽然没有答应自己妹妹的请求,却仍旧把陆议派到了陆玉身旁,时常陪伴在自己表弟左右。
陆议平常的言语间,也在刻意引导自己表弟如何成为一位君主。
这件事情,自然是触动了周琦的底线。
按照华夏自古以来的传统,都是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
这种传统能够传承数千年,自然有其道理。
很多人觉得立贤可能更好。
但是请问,何为贤?
就好比汉末所谓察举制度一样,官府可以征辟有名望的士人,地方官吏亦可举荐贤德之士。
只不过,如何才算得上是有名望的士人?如何又算得上是贤德之士?
不可否认,朝廷所征辟以及地方所举荐之人,的确又才能非凡之人。
可是想要拥有名望,最主要的途径还是依靠自己背后的实力,与其他士人相互吹捧。
普通人,如同戏志才、徐庶之流,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若不苦心经营,也不会拥有名望。
立贤亦是如此。
你眼中的贤,或许也是包装过后的产物,或许只是其背后势力的经营,未来继承基业以后,或许也是对方手中的棋子。
最为重要的是,在选贤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兄弟相争,以及属下臣子的站队。
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内乱。
历史上袁本初、刘景升的前车之鉴,周琦可知知晓的明明白白。
如果一开始就把嫡长子当做继承人培养,只要不是痴傻蠢笨之人,在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后,纵然不能成为雄主,至少也可以担任守城之辈。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就好比后世的富二代,如果老老实实继承家族基业,纵然肆意天酒地,钱财或许几辈子都不完。
如果喜欢折腾,反而有可能把家产败光。
周琦也相信,有了自己给周继留下的班底,只要他不作死,楚国必然未来可期,也不需要周继多么雄才伟略,稳定才大于一切。
陆玉的举动,触犯到了周琦的底线,他这才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将自己的大舅哥陆骏免官,并且让陆议回到老家吴郡读书。
周琦此举,虽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原因,可聪慧如陆氏父子,又怎么可能猜不到自家主公的心思?
父子二人心中惊惧,自那以后就待在老家哪里也不去,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时间。
这两年以来,先后又有不少陆氏子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免去了官职。
周琦此举,不仅是为了警告陆氏父子安分守己,也是在打压陆氏的势力。
当年周琦入主扬州,就属庐江周氏与吴郡陆氏权势最盛。
就连周氏都被打压,更不用说是陆氏了。
“阿议,明日就是你的冠礼,今日且歇息一下吧。”
陆骏走进书房,看着苦读不辍的陆议,轻声说道。
陆议放下了手中书卷,抬头看向自己的父亲,忽然问道:“姑姑与外弟在襄阳可还好?”
陆骏闻言,沉默不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