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几天,村里各家各户都在为过年的事忙碌,所以会上门串门久坐的人並不多。
但是过了年后初三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傅璟佑和陆淼突然返乡、村里频频进出的小汽车,还有三两天工夫就过来好几趟的胡志远,以及陆淼的病,等等等等。
似乎每一件事都有著吸引人的点。
村里人拜完了年,送完了客,赶在开春忙活起来之前,每天都三三五五成群的上傅家嘮嗑。
所有人都想打听个热闹。
但是陆淼需要静养。
乡里乡亲的,傅璟佑不好把人拦在门外,就把后院收拾出来。
平时家里来人的时候,就让在大门口或者堂屋里坐。
由田桂或陈桂芬陪著喝茶閒嘮。
而堂屋通往后面厨房的门,则一直都是关著的。
陆淼在后院看书,或者晒太阳午睡,傅璟佑没让前面的动静吵到丁点。
也就偶尔她精神头足,又嫌这无聊、嫌那无趣的时候,才由著她跟几个相熟的嫂子、妹子坐下嘮嘮嗑。
一般关係亲近的,也都有分寸感。
进来见了人后,至多是说几句关怀的好话,再閒聊点家常。
不好多问的话题,人家压根不会问。
所以一段时间下来,家里家外的氛围倒也良好,没引起什么衝突和不和谐的地方。
倒是敏敏。
大河村除陆淼和傅璟佑外,敏敏也是焦点人物。
上家里来串门的人见不著陆淼,在傅璟佑那边又打听不到什么,便都把目光都聚集在了敏敏身上。
贺大哥和赵兰香不做人,当初敏敏被带走后,距离现在也有好几个年头了。
这次回来,村里人眼见敏敏落落大方,已然是大姑娘的模样,心里不禁感慨:
这要是时间再往前推上个几年,说敏敏是城里来的知青娃娃,恐怕也是有人信的。
而就敏敏渐渐长成大姑娘的这一桩事儿,村里就不少人都动起了心思。
正月初十,几个老嫂子上家里来串门嘮嗑时,就打听起了敏敏的亲事安排。
说著说著,这个夸起了自家的外甥,那个说起了自己的侄子。
什么小伙周正一表人才,人眼里有活儿,家里条件怎么怎么样的。
嘴里嘮著,手也閒不住,拉著敏敏就在胳膊和屁股上摸一摸的打量:
“小敏呀,五婆说的可都是实话!你要是有想法就跟五婆说,五婆安排你们先见见看看的……”
敏敏性格偏向靦腆,熟人长辈面前就更是了。
此时敏敏笑容勉强,一个劲儿的往回抽手:
“不了,五婆,我不……”
可那老太婆就是不放,死拉著敏敏还要说点什么。
傅璟佑走过来一抬手,直接把敏敏拦去了身后,笑著说道:
“五婶,她还小,谈婚论嫁的事儿还早著呢,这事儿往后看几年再说。”
人常说伸手不打笑脸人。
傅璟佑和顏悦色的想就此把事儿揭过去,可同村的这个五婶却跟打定了主意似的,神色严肃正经,不依不饶道:
“还小什么呀!乡里的丫头一眼就能望到头,哪家的姑娘不是八九岁开始定亲,十六七就嫁人?她这个年龄再谈定亲就已经晚了,嫁人倒是还合適……”
说著话,五婶把矛头指向傅璟佑道:
“小六啊,婶子也不跟你避讳,她亲娘老子不是个东西,管不了事,那她的人生大事你们这些做叔婶的可就得帮著拿拿主意!婶子的话你也要往心里去,往后她年龄要是再大点就真不好找婆家了!你们眼前要是有这方面的打算,又暂时没有合適的选也不打紧,我那大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