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史密斯将饰演一个新加入的角色,是美国kingsmen(王牌特工局)的一位资深间谍特工。
总的来说,这部《尖峰时刻3》还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新线还是程龙,都对其非常的上心。
光影时代总部。
“具体的事宜,等我年底拍完《尖峰时刻3》,明年再来亲自处理吧。”
“嗯?”吴渊有些疑惑,“怎么没有华艺?”
华艺的发展方式比较封闭,都是搞小圈子的那一套,用自己的钱投资自己的导演捧自己的演员,主打一个产业一条龙。
至少比原版《尖峰时刻3》的待遇好得多,重视程度也完全不一样。
“剧组的筹备,估计要等到明年了,还好时间够充裕,能在2008年夏天上映就行。”吴渊语气轻松的说道。
吴渊挑了挑眉,突然问道:“对了,《神话》那边的请柬送来了吗?”
之前他想着找一家民营公司就将剩下的1亿缺口补上,确实是异想天开了。
经过他干涉后产生的《尖峰时刻3》,新线找的编剧做出的剧本,与原版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总是要有人拍属于我们华夏自己的科幻电影,别人不敢,我敢!”
而因为一次缉毒任务而失去了最好搭档的李探长,则是他新的招揽目标。
“《地心引力》的投资方都谈的怎么样了?”
韩董和程龙都亲自给吴渊打来了电话,邀请他参加《神话》京城首映礼。
中影是好公司,一向都是只给钱,不指手画脚,更不会搞什么潜规则操作,国企这方面还是可以的。
程龙可是他下部电影的合作对象。
一方面是锻炼她,毕竟这种过亿投资的电影项目筹备,目前在国内是很少的。
当然,这部电影也承担着开启整个《王牌特工》系列的重要作用,“kingsmen”这个国际特工组织也将浮出水面。
这种情况下,吴渊说要拍自己的科幻大片,而且还是太空题材的,自然会有不少质疑和不信任的声音。
说的再多,也不如行动来的打脸效果更好。
一向脾气很好的吴渊,也被气到了,第一次主动找记者公开发表评论道:“华夏的乡土电影已经有一代人努力耕耘了,对我而言,对新一代的华夏导演而言,故步自封,抱着老一套的电影题材是不可取的。”
程龙大哥在亚洲的号召力,可一点都不输给吴渊多少,他的新电影同样也是瞄准的整个亚洲市场。
“也行吧,四家公司拼盘也好,这样他们的话语权都不大。”吴渊笑了笑,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
“四家公司以三三二二的比例瓜分了这1亿的投资额度。”
这条路确实没走错,也是现阶段娱乐圈资本利益最大化的方法。
“吴导,目前有投资意向的几家公司,单家企业都没办法吃下我们剩下的投资额度。”
“目前谈下来的结果是,沪影、华夏影视、光线和伯纳四家公司,愿意合力出自一亿,补上《地心引力》的投资缺口。”
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航空航天技术,才达到了俄美等大国四十年前的水平,落后了半个世纪。
更别提现在正是公知们活跃的时候,博客等网络平台上,不少打着“学者”旗号的人,都在痛批吴渊。
将这些算是回应的言论贴在了公开报纸上之后,吴渊就再没理会过外界的各种议论、质疑、批评的声音了。
而且参与的公司多一些也好,这样投资分散,单家公司都没有太大的话语权,最大的话语权掌握在光影时代和中影手上。
整部电影依旧延续了《尖峰时刻》系列的风格,也就是搞笑+功夫,两位搭档一路上啼笑皆非的解决了敌人,最终完成了任务。
是用机器流水线作业快,还是纯手工打磨快?
答案不言而喻。
很典型的好来坞爆米电影,只是在故事里增加了程龙独有的成式喜剧色彩,和诙谐的打斗元素。
认为他与其去拍什么不切实际的太空科幻电影,倒不如去脚踏实地的拍一些反应华夏穷苦人的电影,直面社会的弊端,揭露社会不公的电影。
《地心引力》寻找资方的消息被透露出去后,吴渊就一直没露面,而是将具体的谈判事宜交给了李晓萍来负责。
另一方面,也是吴渊确实懒得和各路公司老板扯皮谈判,他到底还是一位导演,不是纯粹的资本家。
可问题是,现在虽然还没有打着华语科幻大片旗号的烂片恶心影迷,但现在的华夏影迷们,对自家确实也是自信心很不足啊。
这不比什么双j计划强?
所以,为表重视,吴渊当然也得去给程龙的《神话》捧捧场,没准还得给他站站台。
还好,《神话》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烂片肯定算不上,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当下称得上优秀的电影。
至少比程龙之后拍的那些华语电影优秀得多
“小张,帮我记着这事,到时候提前通知我哈。”吴渊偏头对自己的助理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