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303.第303章 陛下要御驾亲征?

以后白、丝绢、陶瓷等出口,和其他海外贸易,包括市舶司收入,及与各国海外贸,都归海贸部管。

当天皇帝和他们说了很多,诸大臣听明白了内阁的运行。

现场还是那么些人,枢密使葛洪、签书枢密院事李宗勉、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兼兵部尚书魏了翁。

门下侍郎胡梦昱兼新成立的教育部尚书,为后面撤消门下省做准备。

二皇帝试图放权,给内阁管理国家的权力。

好在大宋的兵马没有再突破,去年全国兵马(水陆合计)为一百零六万,其中包括了济州岛和大员的全部兵马。

内阁和新部门的成立,以及在全国推行是需要时间的,赵与芮估计最快也得一年甚至两年。

比如像丈量粮田的事,如果全体内阁反对,皇帝会收手吗?

但有些大臣认为,只要内阁中有赵汝述和梁成大这种马屁精,永远不可能一起反对皇帝。

这么一解释后,大伙就懂了。

历史上赵与芮的儿子叫赵禥,也就是宋度宗。

因为时间一长,进过内阁秘书郎的会很多,但不是个个能进内阁成为正式成员。

成员另有邓若水、徐元、杜范、杨长孺、李皇、赵汝述、乔行简、胡梦昱、秦卓、梁成大。

魏了翁见四下无人,立刻道:“陛下要离京,最好立太子以监国。”

现在赵与芮要统一在各地设医院。

原枢密院,三省会在后面两年内陆续裁并,把相关职能和官员并到六部和成立的新部。

他飞快说了下内阁运行管理模式,几乎在他意料之外,所有人在场官员听到后,眼睛都一亮,感觉到皇帝稍微有点放权。

太学和各地教学都划归教育部,为以后全国设置学校铺垫,礼部关于科举和教学的事,也全划归教育部,礼部以后只负责外交和礼仪。

大宋第一批内阁由现场十七人组成。

这样的好处就是,从沙州瓜州开始,守军人口稀少,一路攻下容易,而且能先把西夏最大的几个产马地全给占了,同时切断原西辽地区和西夏地区蒙军的联系。

退役的老兵,朝廷优先安排为役员和家乡的保长大保长,这个政策,目前很受军队欢迎。

当年木华黎都没有攻破的延安,西安,纷纷被蒙古攻破,到四月为止,整个潼关以西的原金国地盘,除了凤翔还在宋人手上,其余已经全部归蒙古所有。

皇帝赵与芮改为上朝五天,休息两天,即给大部份官员放假,但休息的两天,各部都要有官员轮流值班。(这种值班还有加班费)

一般上午上朝,下朝后,内阁留一名首相或副相,带两名大臣,加四名秘书郎到选德殿批复奏折,皇帝也可能和他们聊聊政务。

先是报收支,说大事。

皇帝这几条改革一说,大伙发现新成立的几个部门,取代了三省,明显能看到这些新部门职能更好,更利于国家和百姓。

他以为皇帝是答应自己不会御驾亲征。

内阁首相为李宗勉,副相为魏了翁、葛洪。

因为原本三省和枢密院的功能就和六部,甚至其他部门重合。

内阁成员三年任期,最长不能连任三届,即九年。

赵与芮还是很能生的,成亲之后娶的几个妃子,现在个个都生了儿女。

但这没办法,他每年在军事上的投入是越来越重,这钱要是不投,哪能打的过蒙古。

今年是户部尚书最高兴的一年,全年算完开支后,还余下四千万贯,两千多万石粮,又破了新纪录。

简单的事都交权给内阁处理,皇帝不知省了多少事。

与此同时,宋军在吐蕃境内征收大量骆驼。

内阁召集所有人一起商议,皇帝允许,如果内阁所有成员都反对皇帝这件事,皇帝会考虑。

人事任免四品以下(不包括县府主官),和财政支出十万贯以下,由首相和内阁在下午下朝后,自己关上门决定,再报由皇帝再批复。

但内阁改制和部门改制又是两宋以来少有的大动作,赵与芮估计最少半年,平稳运转后估计得一到两年。

果然。

下朝之后,如果有重要的事,皇帝会召集部份内阁成员一起议论,比如军事,人事任免四品以上(包括县府主官),财政单项支出十万贯以上。

古代上朝文武百官好多人,上午说了军事,可能下午全临安城都知道了,一旦敌国有细作在京师,用不了多久就传的天下皆知。

赵与芮不动声色看了眼魏了翁,大概知道魏了翁猜到了自己心思。

“请魏卿,像以前一样,一如即往的支持和相信朕。”

去年军费开支也破纪录,皇帝造了大量的大型船,更多的兵甲和火炮。

一皇帝在偷懒,把很多事情交给了内阁大臣来处理。

李宗勉和魏了翁在皇帝是沂王时就跟着他,似乎明白了皇帝有什么打算。

另有黄朴、谢方叔、余天锡、郑清之四个秘书郎,这四人这几年专门帮皇帝批奏章,算是赵与芮的贴身秘书,虽然事情好像不起眼,但能算参与军国重事,他们四个还是干的一头劲。

吏部尚书邓若水,工部尚书徐元、户部尚书杜范、礼部尚书杨长孺、刑部尚书李皇,侍御史赵汝述、中书侍郎乔行简、门下侍郎胡梦昱、都进奏院都院秦卓,权判尚书都省事梁成大。

这么多条条款款听完,首任首相李宗勉感觉以后皇帝上不上朝都不重要了。

中书省相关官员会有大部份转到海贸部,为后面撤消中书省准备。

这样三省和枢密院被取消后,六部权力就大大增加了。

皇帝想了想:“内阁,简单来说,就是我大宋最高管理机构,皇帝在皇城时,负责根据皇帝旨意处理全国军、民,政务各种事情。”

去年朝廷没干多少大事,改制的事也只有榷酒一项,即以前只有朝廷可以卖酒曲,或朝廷指定的商家卖酒曲,现在也是全面放开,同时征收酒税。

也有部份会被安排到大员等海外,然后会分到大量的田,这也是少数退役军士喜欢的选项。

魏了翁闻言,微微松了口气:“是臣多心了。”

像这次年轻的黄朴,谢方叔,还有余天锡,郑清之是进内阁渡金学习的,将来的内阁成员,都必须有这样的经历才行。

这是?打算要和蒙古人开仗了?

然后从新一届状元和进士中选取四到六人替补(其中明年就是赵与芮在任第二届状元出现,所以这届可能只呆一年)

未来的内阁成员(即各部尚书和主官),必须从进过内阁的秘书郎官员中选拔。

内阁成立之后,大宋朝会的运转模式也要改变。

先是耶律楚材在黄河以北,奏立10路课税的事得到成绩,来信说今年有望大丰收,得税粮和钱不少。

皇帝批复后,有与内阁成员意见不同的,打回内阁。

其他问题中涉及军事也不在朝堂上议论。

“皇帝不在皇城时,内阁可以直接处理全国军、民、政务各种事情。”

现在突然要提出所谓的内阁,而且还提到皇帝不在皇城的事,这不是为御驾亲征做准备吗?

虽然说关上门研究也不一定能保密,但至少比上朝研究讨论好。

自倒回谷惨败之后,蒙军大军就停驻在延安府附近,军中一片哀愁和不满之色。

以后入内阁任秘书郎的新科状元和进士,要在内阁学习三年,考核合格后,可以到下面为官员。

身为兵部尚书和枢密副使,魏了翁当然知道不少朝廷军事内幕,皇帝在过去一年不停调兵遣将,增加军备,很可能是在为大型军事活动准备。

不知为什么,以前史弥远、韩侘胄这种权臣,等于是以一个人或一个派系代替内阁,取代皇帝处理政务,大伙都不甘心,希望皇帝能掌权。

但居然和历史上一样,目前只生了一个儿子,叫赵祺。

“过完年后,朕想成立内阁,试行内阁制。”

非军事问题中,人事任免四品以上不议论,财政单项支出十万贯以上不议论。

原枢密使葛洪兼任新成立的‘商税部’尚书,以后朝廷全面征收商税时,由此部负责。

其余折子由秘书郎看过一遍后,把认为重要的用黑笔圈圈,递交给内阁值守大臣。(每天两人在选德殿,其中一人必然为副相或首相)

值守内阁批复后,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再用红笔圈下来,最后递交给皇帝。

这次议程差不多。

他便道:“魏卿不用担心,其实魏卿从朕在沂王时就跟着朕,应该明白朕的为人。”

赵与芮听完后还是摇头,然后道,咱们行政开支占比还是太大。

内阁四位秘书郎各负责一部份,有些是他们可以批阅的。

有的只针对小孩子,如慈幼院,有的只针对伤残兵士,如医药院。

但皇帝只说考虑,并没有说一定会改正。

中书侍郎乔简兼新成立的海贸部尚书。

海贸部还会有自己的水军,到时会有两军水军,一万两千水军划给海贸部。

同时也是给拖雷看,你不要老是屠城,留着汉民,我们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接着他的侍卫撒礼塔来信,他们已经扫平了辽东原金国势力,现在只有东夏和高丽还在,他请高丽联合出兵灭东夏,高丽没回应,他想问窝阔台,下面先打谁?

很快西夏也传来消息,西夏附近有敌军哨骑出现,初步查探像是宋军,另宋军占据了临兆府,大兴土木,且派出哨骑驱赶咱们,拖雷更是问窝阔台,能不能对宋动兵,好好教训下宋人?甚至建议攻克凤翔,驱赶宋人回四川境。

窝阔台得到各种消息后,立刻召集蒙古贵族,商量下步决策。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