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288.第288章 同一个剧本

比如颉利,比如伏允,比如小鲁,比如高昌王室,比如龟兹王等等等。

三十岁的苏定方,十六岁的薛仁贵,以及现在才得知的十一岁的裴行俭。

一脸期待的苏定方看着房玄龄领命后,陛下就没了下文,当场就有点心焦:我呢?

看着苏定方的表情,李世民满脸关怀:

这地儿的老大苏定方觉得挺有意思,居然还有年轻人肯来这里?

于是扫大街的苏定方,对着看仓库的裴行俭发出了邀请:

“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

裴行俭表示,叛乱只手可平,只需要问陛下借一个人。

史载,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附。

苏定方顿时大喜,他在长安这些年自然清楚,修文馆用百姓的话说,那可是皇家私塾,寻常百姓难入。

长孙无忌怜悯的看了眼侯君集,认真思索了一下,摇了摇头,这让侯君集松了口气。

潜在意思也再明白不过:徒弟伱就别想了,安安心心去青海建功吧。

不需要李世民说话,房玄龄已经代答道:

“去岁时此子刚满十岁,陛下念在其父有反王世充之功,特命入学修文馆。”

“等叔宝身体彻底康复,我定再给你当一次副将!”

所以虽然这个亲儿子还没影,但孔明已经提前给其规划好了:

来跟爹爹一起研究这科学吧!

【大非川之败彻底断了唐军的连胜,之后高宗一朝的武将基本上就成了救火队长。

这对师徒在匡道府度过了平静的十年,扫扫大街,看看仓库,研究研究兵法,没事儿看看新闻。

而在咨询裴行俭时,这个苏定方的老徒弟给了李治惊喜。

无论是秦王府还是玄武门,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而且偏偏还一个比一个能打。

而在无人在意的角落,侯君集面色狂震:

“太子谋反?”

李治闻讯之后再次陷入左右为难,毕竟路途遥远,用兵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虽然还不知晓裴行俭的战绩,但单单凭着州府长史为起步,最终成为安西都护,已可称才名。

尉迟敬德觉得自己有夺戟之能已经够猛了。

老兄弟复杂的面色变化都被秦琼看在眼里:

而李治时,唐朝甚至还收留了萨珊王朝的法理继承人。

但在李治和武则天看来,你师傅还没说话,你多什么嘴?

李世勣看着苏定方的面色多有不忍:

作为亲近之臣,在有些事上,尉迟敬德是能摸得准陛下脾气的。

裴行俭的上学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并且还抽空练了一手书法,相当出名。

与后来玄宗时的传统一样,这种封疆大吏卸任后需要回京任官,既给中央作为参谋,也是享享清福。

大唐若出了个十七岁的将军,那他尉迟敬德就真的成老革了。

李治很好奇,谁能这么大能耐?

裴行俭答道:波斯王子,萨珊王朝法理继承人,泥涅师。】

一纸调令下来,裴行俭从长安县令“荣升”西州府长史。

结果这薛仁贵直接赤手空拳冲阵擒将。

凡事总有个但是,年轻气盛的裴行俭很快参与到了“废王立武”的朝堂斗争中,并旗帜鲜明的站在了长孙无忌这边。

不,都不能说求贤若渴了,应当说抢贤若渴。

比如太子谋反啦,二凤亲征啦,侯君集被砍头啦,长孙无忌弄权啦等等,属于vip观众席。

大非川之败后不久,吐蕃就将手伸到了西域,意图联合西突厥反唐。

苏定方也历乱世,故而对于裴行俨和裴仁基这对父兄并不陌生,但对其家人还真不太熟悉。

而等裴行俭长大,乱世刚好过去,顺利拿到了大唐户口。

今日平吐蕃,明日镇突厥,后日平百济,大后天安西四镇又闹腾起来了。

而up主觉得吧,可能是因为老裴家的运气都被他弟弟给吸干了。

但毕业之后,就业又成了一个难题,在大唐的整体风气下,裴行俭选择投身军队,想要从基层干起。

这徐茂公也不过跟那薛仁贵有一场上下级的情谊罢了。

同样一脸喜色的苏定方扭头望去:

“陛下知晓此人?”

李世民眼光压根不往这边瞅一下,于是侯君集鼓足勇气,问向长孙无忌:

李世民矜持的点点头,此前看段志玄灭吐谷浑无功而返,曾还感叹猛将后继无人。

结果如今惊喜频频。

【从唐朝灭东突厥开始,唐朝就给周围不少国家的勋贵王室解决了就业问题。

裴行俭有个哥哥叫裴行俨,隋唐时有名的猛将。

而在公元638年,二凤亲手接到了来自遥远西方的一封信:

拉兄弟一把,求求了!】

感觉前两天写的太干巴了,认真改了下试试,见谅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