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273.第273章 钉马掌

孔明语调没有起伏,干巴巴道。

李世民同意了,敦煌太守在楼兰古国旧地,也就是如今的罗布泊地区沿线设立驿站。

总之,侯君集不惜马力领着大军到达碛口后,麴文泰直接吓死了。

你的人马要是不足三万,我嫩死你信不信啊?

侯君集表示:小爷就两万骑兵,你来弄死我一个试试?

麴文泰:试试就逝世。

“只是想不到此等小物,竟还有如此益处。”

最终还得是李世民,看不下去这个昔日旧臣搁这儿丢人现眼,勉强赞了一句:

“做的不错。”

而且对古代来说,夏季钉铁马掌,冬季钉胶皮马掌,泥地多的地方可以考虑木马掌,棘草较多的地方还能用皮质半裹马掌。

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

根据如今出土的墓葬来看,南北朝时北方的部分地区就有了钉马掌的习俗。

“勿言其他,麴文泰定要活擒而来!”

河西的财赋情况李世民了然于心,因此思考的也很简单。

“在西域多年,想来亦学胡舞,正宜与颉利伴舞!”

不过让侯君集失望的是陛下并没有问他征伐高昌的看法,而是提了另一个问题:

“这大漠道,能开否?”

自此,商人们可以直接从敦煌向西走大漠道至焉耆,西域的中道重新打通。

马蹄铁还跟冶铁技术息息相关,就比如马蹄铁很好制造,但固定马蹄铁的马蹄钉还是略有门槛的。

然后发出了最后通牒:

看着侯君集面上浮现的喜色,李世民还是不愿再多说其他,指了指光幕道:

李世民:你要是亲自来长安认个错,此前的罪过就一笔勾销。

曾经驻守安西都护府的岑参写诗记录下了这一行见闻: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无道彼辈,皆好图一时口舌之快。”

随后麴文泰也不装了。

若是高昌这个钉子一时半会儿不能动的话,那便要考虑一下直接打通大漠道了。

虽然这些被高昌刮走的财赋在放在整个大唐不太起眼,但他李世民不嫌弃。

甘露殿中,侯君集的心脏跳的很快。

然后饶有兴致道:

“这马掌之策甚善,此乃以铁木皮等换马匹之寿命,甚为合算!”

不同的地区环境有不同的马掌选择,对古人来说若无官府牵头,这种事情还是太麻烦了。

张飞哑然,也不由得更加羡慕。

至此,大唐正式有了用兵西域的桥头堡,开始磨刀霍霍向西突厥了。】

而且古语有云,礼不伐丧,唐军乃是王道之师,用得着出此下策?

这高昌收的,都是大唐的钱!

“那便交由君集去办。”李世民轻巧任命道。

房杜二人对视一眼:

堂堂国君被当场吓死,然后录于青史被耻笑千年,怎么看也不算便宜吧。

但冷兵器时代,马掌的发展是跟驮负的重量息息相关的。

求天可汗重新开放西域的中道,以避开高昌这个天价收费站。

侯君集在河西时一直在禄福县停留,离敦煌并不远,因此对其情况也熟悉。

此事赵云略有发言权,他想了一下道:

首先是联合了西突厥再次洗劫焉耆,破其三城,掳掠男女钱财而去。

次日攻高昌城,当日麴智盛举城投降,随后老侯兵分多路,连克二十二城,俘八千户,两万余人,凯旋而归。

最大原因自然就是因为从敦煌到高昌这条路非常难走。

然后更是公开给薛延陀可汗写信:

西域诸国自然不服气,于是最终将官司打到了李世民面前:

“在辽东时,便见过有胡人爱惜马力,以绳、钉等法,将木头置于马掌处。”

唐朝多为长途奔袭的轻骑兵,因此对于马蹄铁的需求并不大。

李世民力排众议,在此设西州。

赵云想象了一下,若是他麾下的战马皆能钉马掌,则良马能奔驰更久还不必担心损伤。

秦叔宝和李靖这种老将就算了,怎么连新来的这个苏烈都不带正眼瞧一下的?

【事实上麴文泰一开始的装腔作势自然是有道理的。

侯君集当即挺了挺胸脯。

怎么没人羡慕我呢?

张飞心下一突,子龙如此态度,他怎么总觉得不是好事呢?

赵云也直来直去:

“雍凉第一批骑兵,能否由云来统帅?”

果然……张飞叹了口气,选择了顾左右而言他:

“大哥,这高昌小国的国祚都有一百多年呢!”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