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229.第229章 颜真卿

而忠烈的颜家,似乎注定要由颜真卿来画上一个句号。

做了一揖,魏征道:

“陛下可听闻颜氏家训?”

784年八月,颜真卿被缢死,终年七十六岁。】

写了《祭伯父文》,刻为碑文,追思了堂兄一家的忠烈之举。

但让百官没想到的是,德宗同意了。

这一年十月,颜真卿路过洛阳时去祭祀了伯父颜元孙,也就是颜杲卿的父亲,祭拜了伯父一家。

至于德宗,他李世民压根不想看。

“颜氏一门,两三代,三忠烈。”

整得他李世民心里颇不是滋味,总觉得对方是有意避嫌,不过后来忙起来就暂时忘了这茬。

随后颜真卿又单独为亲手所葬的侄子写了《祭侄文稿》,因为侄子至今还在河北安葬。

虽然未必有用,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另一个宰相李勉认为:若是如此损失一位国老,那丢的是朝廷的脸!

“臣推测,这颜真卿应是琅琊临沂的颜氏。”

这一次的颜真卿同样没有太多时间悲伤,长安刚刚收复不久,他需要为这个朝廷尽一份力,并翘首以盼叛乱的结束。

“不还是盛唐遗泽?”

“经安史之乱不过二十年,旧祸已忘矣。”

李世民颇有印象,因为他刚擢完,这颜籀便以丁忧为名去职。

“就如这德宗时还在为朝廷流血的颜真卿,那是受了盛世的恩泽。”

于是最终也只能叹道:

“这卢杞真乃禽兽之辈!”杜如晦直来直去。

张飞想不明白:

如今看来倒是错怪了,嗯,回头定要召来详细问问。

当时恰逢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便建议派一德高望重之老臣去面斥李希烈宣达旨意,而卢杞认为,这个德高望重的老臣,非颜真卿莫属。

“方能不畏死,敢直言。”

“其祖上有大儒颜之推,据称有作家训。”

卢杞的父亲便是卢奕,端坐御史台殉国,头颅被叛军砍下与李憕、蒋清同传河北,是颜真卿杀段子光安葬了这三位忠良。

张飞没话讲了,只能感叹一句盛唐遗泽恐怖如斯,真不知极盛时是个什么光景。

758年的经历就是如此,被宰相不喜,从御史大夫改任冯翊太守,又转任蒲州刺史,随后遭诬陷贬饶州刺史。

而且此时刘备就已经有点明白后世为何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远的就不说了,这安史之乱的几个皇帝,随便一个换成仲谋舅兄,都不至于打成此般模样。

更别提换成阿斗了,不知道那被光幕称真诸葛的李泌,在“帝不听”的时候有没有想念咱阿斗?

努力绷住笑意,让自己面色如常的刘备,一抬头就看到了一副多处涂改的字帖。

这是什么?

后面的不好写,选了好几个角度最终也不满意,明天补上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