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227.第227章 香积寺

但是在肃宗李亨呢,吃了两天药,感觉病情稳定了,开始嫌药苦了。

“就如这后世已过一千三百年,后世之民依旧不忘!”

他们二人呆呆看着光幕上引用的史书记载。

两人都通贯经史,此前看到前朝类似记载只能感叹一声,但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发生在并不久远的子孙后代身上,霎时间感觉仿佛有千钧重量。

帝不仁,则祸及天下。

这时候的大唐似乎站在了一个能够触摸世界顶峰的岔路口。

“真乃…极尽丑态也。”

此时叛军的构成已经极为复杂,既有从河北起兵打了一年多的范阳平卢二镇的边军,也有哥舒翰之败、陈涛斜之败俘获并招降的精锐,也有安禄山起兵后招反的六胡州柘羯。

就这样意义不明毫无价值的死在了长安南。

“纵胡掠民,百姓会记得,青史会记载。”

“庸帝卖国子女拱手送人。”

不不不,后世王朝观我唐之祸,定也会以此警醒,或该先看看后世王朝解决之道?

一时间杜如晦陷入了纠结的心态。

房玄龄与杜如晦此刻也忽然没了记载的兴致。

手底下一群县兵的颜真卿独木难支,不得已撤出了河北。

随即脱去战袍,手持陌刀袒胸出战,面对纵马踏阵的骑兵一声大吼,陌刀劈下人马俱碎,如此连杀数十骑。

但魏征此刻无暇他顾,因为甘露殿内所有人都感到了深深的耻辱:

永王李璘叛乱非常简单,依然还是秉承着李唐的优良门风,你做得,我如何做不得?

香积寺之战本质上就是:大唐边军对战大唐边军,精锐对战精锐。

杜如晦看了看失魂落魄的房玄龄,心中忽然冒起来一个大胆的念头:

作为前军的安西军所向披靡,郭子仪也率中军朔方军压上,叛军开始不敌。

叛将李归仁率军挑战,被唐军击败,唐军压迫至叛军阵前。

甘露殿中回荡着李世民的咆哮。

后世总结出来的那游击战以及消灭有生力量之言读起来意存隽永,但相较起来这肃宗皇帝的决定只能说黯然失色。

垮坐在榻座上,李世民自嘲一笑:

还以为这李亨行不轨之事能有何建树,结果看来还是想多了。

前军有神通大将之名的李嗣业见军阵溃乱,当即高喊:

今日不以身饵敌,军无遗矣!

但被率回纥骑兵游荡在更外围的仆固怀恩发现,随后仆固怀恩率回纥骑兵冲击曳落河精骑后方,叛军骑兵再次大败。

而李世民也在孙思邈的劝慰下平静了下来。

面对想当皇帝的永王以及河北乱局,李亨决定用手中的朔方军和河东军强行收复两京,并且为了保证能够成功,下了两个决定:

河北更简单,肃宗登基使得郭子仪李光弼不得不退出河北去朝圣,不然可能要被划成叛贼了。

殿外的内侍有多远闪多远,生怕波及到自己。

面对逐渐崩坏的时局,李泌给李亨的建议是这样的:

李光弼守太原,郭子仪入冯诩,将叛军从中间分为南北两部分,使其不能联结,再放开华阴,如此叛军就陷入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千里内来回奔袭的窘境,集优势兵力剪除叛军羽翼,最终一鼓作气歼灭叛军。

在光幕徐徐述说怛罗斯之战的遗憾时,他们便有所察觉。

“昏君误国儿郎白白战死。”

“这即便夺回长安又有何用?”

贞观君臣都感觉到了入骨的心痛。

最终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新唐书》记载:帝不听。

于是,回纥出兵。】

他们跟随李世民历经刀剑风霜,平乱局终乱世,可不是让这李亨去将他们的子女拱手送人的!

这一刻李世民忽然想起来了那个戍守边关埋骨高昌的赵义深。

“朕引以为耻!”

常规来说,冷兵器时代精锐军队所能承受的建制损失为15%,也就是说一百人里死十五个能不崩溃,就可被称为精锐。

一个能在怛罗斯血战后依然欲收拢残部与敌决一死战的血性将军。

李泌的谋略思路非常像咱们抗战时的战术:

先压缩战场空间,然后发挥游击战十六字真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随后呢?李亨要履约了吧,回纥骑兵尽掠长安。

这些躺在地上的,尚未瞑目的士卒儿郎中,有多少人的母亲姊妹就在这长安城中?

他们为了解救自己的家人拼死奋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他们是否知道这李亨与回纥所达成的协定?

这个唐,如何变得如此丑陋,如此令他鄙弃?

李世民不能接受:

“如此覆辙,绝不能重蹈!”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