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杀董可称诛贼,这安禄山造反嘛……”
言下之意自明,就算后世有叹这玄宗不早死之语,但这安禄山终归还是造反。
虽然理解后世对于开墓多是以考究心态,但张飞还是感觉怪怪的。
张飞瞧着吕布的字眼,嘿嘿笑了起来:
“可见无论是玄宗早亡,或此贼早亡,都无法平息……矛盾。”
说罢也不在复言。
而安禄山看着仅有的一个下属史思明,感觉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安禄山则是拒绝军旅,选择了商旅,当了个牙郎,也就是现在俗称的中介。
张守珪仗着优势打算给自己义子一点好处,命安禄山领兵六万讨契丹,但结果是奚人复叛与契丹夹击。
“毕竟后世亦说,此贼速死,然亦乱及八年。”
既然不懂军略无法成节度使的幕僚,那便做如吕布一般的英杰吧!】
在这份工作中安禄山学了六门外语,练就了一副好口才,正待大展宏图的时候,经济危机……啊不,吐蕃人来了。
安禄山当然不懂军略,虽然成功引起了张守珪的兴趣,但最终被打发去做“捉生将”,这个职位类似于侦察兵,主要在敌占区抓活口。
英魂不灭,戍边不绝。
并在之后设都督府,将突厥遗部做分而化之,良善者内迁,不服管教者留在原地作抵挡北方的一条防线。
吐蕃大举进攻河西阻断了丝绸之路,安禄山的商业宏图还没起飞就摔得粉碎,于是他给自己做了新的职业规划:
张飞也笑着叹了一句:
“义父,不好当也。”
【公元712年,这一年,时任河东道岚州别驾的安贞节收到消息:
兄长安孝节所栖身的突厥部落被突厥汗国所灭,举家来投。
不过在看到唐朝的古墓,众人还是坐直了身子,以示对这数百年士卒的敬意。
而对此,赵义深家人的反应是“喜悦不可言”,唐朝军功之贵,百姓对军功之崇拜,可见一斑。
房玄龄相对乐观一点:
“大家勿忧,西突厥未灭,突厥之策尚有转圜之余裕。”
“这安禄山认那唐皇为义父,结果造反打下长安。”
复国!李世民不由得心中思忖,自己对这些突厥遗民的处置是不是优容了一点?
颉利败亡之后,朝中经过讨论,对于突厥遗部是先设羁縻州,将部落头领置为都督。
兄弟见面后,安孝节向当官的弟弟大力称赞了救助他逃出生天的安延偃一家人。
不过这群子辈兄弟当中有一个不和谐的,轧荦(luo)山。
正是这股崇武之风,让唐朝得以缔造一个空前辽阔繁盛的帝国。
732年,安思顺已经官至洮州刺史兼莫门军军使,得赏二百缎三百两银五十万钱,领五千兵马。
白天上班当中介,晚上下班去偷羊。
在安贞节的推荐下,兄弟两人走上了截然不同但又殊途同归的道路:
李世民集中在安禄山身上的注意力终于被暂时拉走:
张飞心态向来放得开,剥了两颗地豆丢入口中,叹了一句:
“这赵义深,乃是好汉儿。”
不可!决计不可!
另一边的阎立德则是见过政治上的大风大浪,看弟弟和其他臣子脸色如常,当下明白其中应有内情。
“那吕布认董卓为义父,结果戮了董卓。”
张守珪本人水平在线,到幽州之后也是捷报频传,安禄山抱着张守珪大腿混经验混的很开心,并同时努力贿赂往来官员,成效显著。
但麻烦也很快到来,安禄山本身并不是传统的武将,靠着外语和外表,他完全是个异常优秀的捉生将,但领军就是一个灾难了。
突厥汗国这个倒是好判断,杜如晦从这安贞节的岚州别驾之位推测:
“这突厥汗国还在河西之北,定为狡诈之辈复国无疑!”
“此制,应是妥当的。”刘备细细琢磨了一下道:
大唐皇帝无意间的抱怨让孙思邈心里哆嗦了一下:
皇子治登基?太子呢?
陛下喊我过来如此推心置腹……孙思邈一时间面色有点发白。
【绝境逢生,安禄山头一次发现这个工作还挺适合自己的。
最终张守珪收安禄山为义子,至此安禄山也靠着亲父、继父、义父勉强凑成了一个三连。
张守珪不是能挥泪斩马谡的丞相,犹豫再三选择了强保义子。
怎么保护?将安禄山押送入京,而长安已经算是安禄山的半个主场了。】
如今犹记秦吏,衷心希望七月大佬健康顺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