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宴楼春 > 26.第26章 仙慧节
    等江予衿到了,人也就齐了。
    一行人就这样出发了。
    江予衿掀开帘子看了眼站在城门口的张澎然后又坐了回去。
    沈知蕴笑他,“你就这么怕张大人啊?”
    江予衿叹气,“被刑部找麻烦的是我又不是你,关仲都给放出来了,张大人每次见我还是不得些好话。”
    “所以我把你从京里调出来可是顺了你的愿?”沈知蕴笑着问。
    “滚吧你,我这样躲着张澎,还不是拜你所赐。”江予衿无语。
    沈知蕴否认,“关仲又不是我叫人害进去的,你怨我有什么用。”
    “出京查办,也只是从一个坑掉到了另一个坑里。”江予衿平淡地叙述事实。
    “你现在满心的不情愿,等回头做好了学田的事情,回京嘉赏,你可就满心的情愿了。”沈知蕴戳穿他不愿查办的假象,“多少人求着我南下的时候举荐他们呢。”
    “还没开始查你就想到嘉赏了,大言不惭。”江予衿摇头。
    沈知蕴无所谓地笑笑,“学田要是没办好,我也就不用在内阁待了。”
    如果没办好着事,就失去了陛下和宁寿宫的庇护,内阁也跟着遭殃。
    但她越过杨世林举荐江予衿,本就惹了杨世林不快,回去如果不得嘉赏,便是腹背受敌。
    沈知蕴夸张地感叹,“我可都是为了能让你升官发财,越过内阁举荐了你,才惹恼了杨世林啊!”
    江予衿嗤笑,“可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沈知蕴想起先查的县,位处霖州。早前她查阅过当地的风俗习惯,最近的日子霖州当地要祭仙慧娘娘,捏泥土小物互赠对方,祈福平安。
    有捏的,捏动物的,手艺好的有捏人的,能把人捏的惟妙惟俏,那边的泥塑手艺也是远赴盛名的。
    为了办得更热闹些,各城县的人都会去主城,也就是逸城,聚在一起热闹一番。
    “你知道过些日子霖州有一个仙慧节吗?”沈知蕴问。
    “我估摸着咱们到霖州的时候,百姓们过节就该热闹起来了。”沈知蕴盘算着。
    在京中,无大节不过,也不像各州各地有风俗各异的小节,她对霖州的泥塑手艺还是很感兴趣的。
    “仙慧娘娘?”江予衿问,他没听过这节日,但听见“仙慧”二字,他救想起了仙慧娘娘。
    “对,祭仙慧娘娘祈福的一个节日。”沈知蕴点头。
    “京中好像不太流行祭仙慧娘娘。”江予衿说。
    “是啊,京城里百姓家里的神像,大多都是观音佛祖,或者财神武神。”沈知蕴说。
    “什么时候?”江予衿问。
    “下个月初五。”沈知蕴说。
    “那确实等我们到了霖州,也差不多能赶上了。”江予衿一顿,又说,“但你不是要先去县吗?霖州的主城可是逸城。”
    沈知蕴无奈感叹,“没办法啊,公事在身,赶不上了。”
    “不过县也会小办一下的吧。”沈知蕴期望着。
    “可能吧,那我可以给我媳妇买些泥塑手品,祈福平安。”说到自家夫人,江予衿一直平淡的脸色上流露出几分温和的笑意。
    沈知蕴一噎,不小心被同僚秀了一波恩爱怎么办?
    有一众士兵护送,走的官道,路上显眼得很,队伍浩浩荡荡,也无山匪敢来造次。
    其实都是当地州府提前整治好的,朝廷命官若在谁的地界上出了事儿,便是要掉谁的脑袋。
    每每路过州府,知府总要留他们休息,当然公务在身,不可能答应,都只是些地方官员巴结朝廷命官的客套话。
    离京是越来越远,离霖州是越来越近。
    等要进霖州边界的时候,一行人准备在州外驿站里过夜歇息。
    快到驿站的时候路过一个茶摊,沈知蕴瞟了眼茶摊里的伙计,端茶的那人又高又瘦,带着个草帽,往碗里倒茶水的时候倒的满满当当的,端的时候不好拿,双手拖住碗底才慢慢端给客人。
    见沈知蕴掀起帘子,江予衿也伸着脖子瞟了一眼,“怎么了?”
    队伍已经路过那个茶摊,不在视线之中了,沈知蕴想了想,还是没说什么,“无事,随便看看。”
    等到了驿站,沈知蕴下车,驿站提前来了霖州的官兵驻守,霖州的同知甄晔也提前在这里等候着。
    “下官是霖州的同知,甄晔。大人们舟车劳顿,天色已晚,明日再进城也不迟。”甄晔揖手说。
    邓长春见沈知蕴没异议,说,“甄大人有心了。好,今晚先在这里休息吧。”
    转头交代下人把马车拴好,给护送的士兵们好好安排安排,一路上劳烦了。
    “敢问几位大人都是……”甄晔试探地问。
    邓长春正要介绍沈知蕴,沈知蕴先开口了,“我是此次查办的辅臣,姓沈。”
    甄晔作揖,“见过沈大人。”然后又讨好地笑着说,“沈大人真是年轻有为啊。”
    沈知蕴笑笑颔首。
    接着又介绍其他几位大人。
    “这是学政辅司钦差大臣邓大人,这是学事政差大臣骆大人和辅臣江大人……”
    沈知蕴把各位大人和自己的职位调了个位,三位都是人精,神色不变,按沈知蕴介绍的应承下了自己的新官职。
    甄晔都一一作揖,“几位大人们,我们进驿站里再去说把。”
    甄晔将人迎进驿站,边走边说,“大人们来的真是好时候,霖州最近有祭仙慧娘娘的庙会,主城逸城这两天可正是红火,其他城其他县的人可都往逸城订旅舍,留下来玩乐呢。”
    邓长春好奇,“这庙会通常有什么热闹呢?”
    甄晔介绍,“百姓们会互赠泥塑制品……”
    “雕上彩漆……”
    “祈求平安的有,祈求姻缘的也不少……”
    晚膳的时候,甄晔为人圆滑,能说会道,把这霖州好玩的事情讲了个遍,众人也听得津津有味。
    吃了些冷酒,沈知蕴站起来说他有些头晕,出外面吹吹风凉快凉快。
    甄晔也站起来,问,“沈大人不碍事吧?可需要叫些人陪着?”
    沈知蕴摆手,“不用,我就去院子里走走,不出驿站。”
    邓长春抬头看了眼沈知蕴,沈知蕴把手按在邓长春肩膀上不留痕迹地一压,邓长春便明白了,举起酒樽笑着说,“甄大人,这霖州风俗可真是有趣,还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快给我们讲讲,你知道的,京城可是拘束得紧。”
    甄晔又坐下给各位大人侃侃而谈起来,余光却一直看着沈知蕴走出去才收回来。
    骆曾文话少,邓长春狡猾,江予衿冷淡,甄晔想讨话讲了半天光自己口干舌了,对面三位大人是只听热闹了。
    驿站门口守门的是甄晔带来的官府的兵,他说京城的士兵们一路上都是步行,太过劳累,让他们去歇会儿,有霖州官府的兵守着。
    沈知蕴同意了,让北大营的士兵去休息了。
    她走到大门口,门口的守卫有些惶恐。
    沈知蕴似是随意地问,“你们都是逸城的府兵?”
    守卫回话,“回大人,有些人是从逸城跟着甄大人来这里的,还有些像小的一样,是青城的城卫。”
    青城,就是进入霖州地界最近的一个城池,他们明日入城便是要去青城。
    沈知蕴又问,“那你就是青城当地人了?”
    听起来好像有些醉了,说话含糊。
    “回大人,是。”守卫规规矩矩地答。
    “这霖州的风俗可真是有趣,听说最近有个什么什么仙的庙会……”沈知蕴似是想不起来了。
    那守卫提醒,“仙霖节。”
    “对!”沈知蕴肯定地说,心里想着如何套话。
    她又随便问了些守卫霖州的风俗,和甄晔说的大差不差。
    说着说着沈知蕴好像是累了,蹲下靠着墙断断续续地说着。
    说多了那守卫也觉得沈知蕴没什么官架子,这几日跟着甄晔拘谨得紧,现在放松下来话也多了起来。
    “霖州地界民风好啊!”沈知蕴感叹。
    谁不爱听人夸自己家乡,那守卫也高兴地接话,“是啊,当地人都很热情的。”
    “我们这一行人今日来驿站的时候,路上还有个茶摊,这做茶摊买卖的都是本地人吗?”
    守卫想了想说,“离驿站路程不足一个时辰的那个茶摊吧。”
    沈知蕴说“是”。
    “那个茶摊好久了,十来年了,我小时侯出城玩就有这个茶摊了,是个寡妇开的。年轻的时候丈夫去征兵,身体扛不住,在校练场上给练死了。”
    “寡妇?在城外开茶摊,也不怕造了歹徒。”沈知蕴说。
    “害,那个妇人泼辣得很,也没人能欺负的了她。”
    “没个儿子或者雇个男伙计吗?”沈知蕴问。
    “儿子没有,伙计……也没有吧,驿站外的茶摊活儿又不忙,雇个伙计,那还不得亏死。”那守卫说着。
    沈知蕴想起那个又高又瘦的伙计,倒茶水的时候倒那么慢,来的客人坐那都要口渴死了,才慢悠悠端上去。
    ……
    等里面大家吃饱喝足了,就都回房了,毕竟明日还要早起赶路。
    沈知蕴去找邓长春,敲门问,“邓大人。”
    邓长春打开门略微诧异,“沈大人何事?”
    “先请进来说话吧。”邓长春微微让开,让沈知蕴先进去,然后关上门。
    “明日就要进入霖州地界。”沈知蕴说。
    邓长春点头,“沈大人有什么要安排的吗?”
    他还没猜出沈知蕴晚上找他的意思。
    “明日启程,我打算让你们先带一拨人进州,先去逸城。”沈知蕴说。
    邓长春不解,“为何?不是说先去县吗?”
    之前内阁议事,都提前定好了查办的顺序和地点。
    沈知蕴摇头,“我们这一路浩浩荡荡的,走到哪都有人传给下一个州府。霖州估计还以为我们会先去逸城,如果我们改道县,逸城那边立马就得了消息,做好了准备,到时候去了县什么也查不出来,就起不到威慑的作用了。”
    “何况今日连霖州都没进去,逸城的同知都走这么远的路来迎接我们,说明霖州这次是不准备给我们彻查的机会了。”沈知蕴说。
    “确实,还没进霖州呢,同知都出州迎接了。”邓长春表示赞同。
    “一路上全是霖州的眼线,我们到哪里他们都是清清楚楚。”沈知蕴说。
    今日茶摊那个瘦高的伙计,倒茶的技术那般不熟练,估计就是霖州的眼线了。
    “你和骆曾文先带人去逸城,一来吸引眼线,方便我这边突袭县,二来你们在那边拖住知府,等后面他就算得了县的消息,也不能离开逸城来县了。”沈知蕴说。
    邓长春思量了一会儿,点头,“可以,那国银押送到哪呢?”
    沈知蕴说,“国银比我们先一天被护送离京,我早就知会了护送国银的林将领,国银还是送到逸城再往下分发更为安全,骆曾文算法了得,本来他在户部就做这些工作,他跟着你,到了逸城,你们先把国银清点一番,不要经他人之手。”
    “好。”邓长春又问,“那明日北大营的士兵大人您要留下多少?”
    “十人。”沈知蕴说。
    邓长春皱眉,“会不会太少了些?县城封闭,当地人野蛮,如果遇到什么事情,十个人可难以保证大人您的安全啊。”
    “不会,士兵们体格健硕,人多了太过显眼。”沈知蕴说。
    “明日一早,我们先一起入城,我的马车走在后面,城中人多,然后再叫十来人跟着我和江予衿走小道去县。”
    邓长春点头,“好,甄晔以为沈大人你和江大人都是辅臣,关注点都在我和骆大人这里。等甄晔发现大人您和江大人走了,我就说你们随地查办去了,他也不能怎么办,也不知道你们去了县。”
    分开两路查办学田,倒合了邓长春的愿。他先前领了杨世林的令,还要想着查查地方家族与京城世家的关系,与沈知蕴分开行事,倒是方便了许多。
    左右查办的重任是从县城开始的,沈知蕴那边不乱,查办的事情就乱不了。
    沈知蕴说,“明日跟我走的士兵我让人去知会,你就不用操心后面队伍的事儿了。”
    “好,那就这样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