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此时法正却出言道:“太子,雍凉确实有马匹之利。然而若得关中,却可一举成气吞天下之势也,不可不察啊。”
如能拿下,届时或许可以收拢不少人才,对曹魏的人心士气也将会是巨大的打击。
法正继续道:“天下有识之士若见王师已得关中,亦将群起响应,届时曹魏内忧外患,何愁大事不成?与此人心向背相比,马匹、地形当属小利也。
“敢问法尚书,汉中之兵不分,便定可一战而得关中否?”刘禅并不退让的直视法正。
“再往北,冀州、乃至幽并亦不乏如此地形。届时敌军大批骑兵在手,我等当如何应对?儿臣从未听闻不靠骑兵而一统天下者。”
说一个“可”字很简单,但法正却不能轻易说出口。
“陛下,臣以为,太子所言有理。”只见他表态之后转向法正道,“孝直,西出祁山固然所耗粮草甚巨。然强攻关中,我益州健儿亦势必死伤惨重。
自古北方统一南方常见,而以南统北则少有成功者,刘禅知道成功的,也就朱元璋一人而已。
“如今陛下治下农桑技术提高,去年丰收所储尚可支持所需,今年亦无甚大灾,粮草消耗尚有法可补。人死,却再难复生矣。”
他对骑兵的敬畏,自然比刘禅这个灵魂现代人更大。
刘禅继续道:“南中虽有滇马,此马山林作战尚有长处,若比之曹魏好马,所差远矣……进兵中原之后,只堪当挽马之用。
要论好处的话,显然还是攻占关中的好处更大。
毕竟他自己当初就被虎豹骑撵过,甚至方今天下,步兵再如何开发出针对骑兵的战术,也只是尽量填补劣势而已。
法正说的并没有错,但只有一个问题……
“雍凉之地则不然,曹丕重兵无暇西顾,唯陈仓张郃等中央军可救,若先以汉中佯攻牵制关中之敌,未必不能一战而取雍凉。”
如张三爷一般的许多武将则已经放弃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就等着结果,指哪打哪就完事了。
若是后者,法正可以给出不下十个理由,证明关中一定能打下来。
群臣一听太子说的也很有道理啊,老刘刚才几乎已经要否定分兵了,此时又犹豫了起来。
“首先便是马。两军交战,骑兵乃是重中之重,偏安守成尚需骑兵机动防守,何况北伐进取。”刘禅唤人将地图挂起,站起身继续道。
而且,同样也只是弥补差距而已。
然而刘禅却并不认同,这些日子他考虑这个问题甚久,关于雍凉、关中的物产人口等情况亦多有了解。
刘备听着不时点头,这确实算是一个相当大的好处。
刘禅先给出了自己的第一个理由,这些事情他已在心中思考许久,此时老刘问起回答的毫不迟疑。
他确实对刘禅的陌刀队寄予厚望,可难道还能变他个几万陌刀兵出来不成?
诸葛亮也在完善依靠战阵、临时防御工事、劲弩,共同防御骑兵冲击的打法,但这需要部队的胆识、配合、训练,三者缺一不可。
“且雍凉之地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粮产甚巨。若为小利而二分汉中之兵,势必导致进攻关中的兵力不足,臣以为不妥。”
法正沉吟片刻,亦拱手道:“孔明所言有理。陛下,臣亦以为太子之策更佳,关中还是佯攻为好。太子年纪虽少,眼光之长远,却是令臣佩服,此陛下之福也。”
【法正好感度+5】(85)
“哈哈哈,好!既如此,便兵分三路,北上伐曹!”老刘最终拍板,定下了三路北上的大方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