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秋叶也说道:“我们马上就会搬好。”
傻柱自然是看到了何大清,不过没有打招呼喊人。
轧钢厂保卫科,科长办公室。
他接着正常音量说道:“给你留点时间用来全家团聚,完事后到轧钢厂保卫科报道。我会派人送你去指定的地点做饭。”
李铭看了会报纸,就有电话打进来。
“别不知好歹。你的住处,我已经安排好了,就是住草棚,然后去烧饭。这半个月时间,你要是胆敢偷奸耍滑,看我怎么收拾你。”
李铭笑道:“没错。就是我让治安局查你的联系方式,然后打电话叫你回来。”
李铭敲门问好,“科长。”
“95号院现在是先进大院,住的人都是能评五好、四好的人。你一个抛弃儿女跟寡妇跑了的老混蛋!你有什么资格在这叽叽歪歪?”
这时候,1935年出生的傻柱才16岁;从同学于海棠年龄推算,何雨水大约是42年生人,9岁。
不管是当事人还是看热闹的人,都在等能一槌定音的人回来。
何大清感觉这人很是莫名其妙。
李铭这一次的多管闲事不算无事生非。
“小铭。。。”傻柱一时之间感慨难言。
一开始,5辆敞篷车的小车队先绕场走一遍再上城楼。
“谁不敢了!时间让她定,我随时奉陪。”
更何况,后院老太太午睡醒来,也慢吞吞的到了中院,镇得住何大清。
“是啊。你当时不会是随便说的,现在不敢了?”
等何大清要赡养的时候,保护措施又出现了!
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
陈科长笑道:“我怎么听起来感觉有点怪怪的。你自己都是科长了。”
既然如此,作为热心人士的李铭就要站出来主持公道了。
“要不是看在你是何雨柱兄妹亲生父亲的份上,我一个电话就把你弄进去关起来。”
原来就在刚才。
“喂?轧钢厂保卫科。”
两个小孩没有家族、亲戚帮衬,要顶门立户,还真多亏了有新的正府,以及很可能的后院老太太有帮忙。
这次出了一个小小的意外,座驾敞篷车抛锚了(# ̄~ ̄#)
就是那辆车,不是其他陪同的人坐的车。
她偶尔还有写信给何大清,感情还是有在的。
董大爷是厚道人,没有给看不爽的何大清添油加醋。
陈科长答应道:“你不打算自己运,那就叫他们运吧,他们闲着也是闲着。”
今天值班的彭金福和李雪瑶不知道去哪了,办公室里就剩陈国栋科长。
这点要求自然是同意了,也在李铭预料之内。
根据京城当时的治安情况,何大清这个厨子的消息可能比较灵通,在51年春天跑路的可能性最大。
这样矛盾的事情既然能够出现,这中间肯定是出了些不该有的事情。
“傻柱,他是让我住街上的草棚。你看得下去?”何大清不满的质问道。
“那我就这样跟娄晓娥说了。”
“好,我马上出来。”
杨大奎汇报道:“科长,我先带何师傅回来了,李方胜去找何雨水同志了。”
去保城多年的何大清回来了。
有了联系方式后,李铭就言语威胁了何大清,要不带礼物回来看望儿子、女儿,顺便免费给京城的外地参观人员做饭;要不京城治安局会派人去抓他回京。
李主任这下晓得他不是在闹情绪,是真的不想干了,也就同意了他的辞职要求,要他先坚持到月底有别人接手为止。
走到董大爷等人的身旁,“三大爷、董大爷,这次又辛苦您二位了。咱们下次一起喝酒。我先回去上班了。”
本来就是为了借机发飙,正主还没到,何大清也就掩旗熄火了。
1933年出生的秦淮茹18岁嫁进四合院,也就是51、52年,她不认识何大清,所以何大清是在50-52年跑路的。
小年轻不按套路来,何大清心里没底,问道:“什么草棚?”
“那行,我这两天让张有禄他们把小猪运去养猪场。”
(也有说法:是被冲出来的人阻挡了。)
(也有人说是8月31日那次,这个不可能。‘大管家’做事缜密,这种办法第一次有问题后,第二次不会再用同样的办法。)
可能大多数人是想不到的,也不太相信,但有时就是那么巧。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比较难实现。
李铭也很快就赶了回来。
“娄晓娥说她随时有空。你要上班,怕你上班累着,她挑时间有胜之不武的嫌疑。”
陈科长啧了一声,“你这升职够快的,随便你怎么喊了。”
“我没那么多时间去运。而且要尽快运走,越后面越可能被其他单位征用了。”
他请了城东分局的周副局长帮忙,发了个函给保城的治安局请托帮忙,找何大清这么一个厨子还是容易的。
阎埠贵也笑眯眯道:“我们会看着他的,不会让他乱来。”
“乡下秋收,有禄大哥他们最近不用下乡,您让他们帮我运废旧木料行不?车钱油钱我会出的。”
伦理上来讲,傻柱、何雨水确实要承担赡养的义务。
陈科长关心道:“你搞的旧木料那边存了一大堆,你自己慢慢运走?”
秦淮茹怀疑道:“她真的这么说?”
何雨水原谅了何大清,傻柱基本就没什么说的了。
“他早早嘱咐我跟三大爷要盯着这个事,三大爷已经骑车去轧钢厂报信了。小铭很快就能赶回来。”
能有这么矛盾的事情发生,责任还真该算到相关单位的头上。
“那我还是喊您科长,喊这个顺嘴。科长,秋收、秋种要开始了,左家庄的那块地我月底要还给人家了。”
李铭鄙视道:“老家伙,你在我面前最好老实点。电话里说的很清楚,我让你回京城不是让你享福来了的,是回来赎罪的。”
说完话,他也没有理何大清、傻柱的反应。
整个大院不知内情的人都炸锅了,作为知道些许内情的阎埠贵立马去轧钢厂找李铭。
他挂掉电话下楼到治安股,做了一番布置。
这就是李铭给傻柱、何雨水安排的一个小小的惊喜。
“我还没去向阳大队看过,你在乡下搞的家具厂很大?”
“没多大。这些废旧木料都是按柴火的价钱收回来的,没多少钱。以后想再找这么便宜的木料,应该是没地儿能找到了。”
不管是往前看还是往后数,京城都没有这么便宜的好木料了。
陈科长摇摇头,“也就你的胆子大,别人面对这些东西,白送也不敢要。”(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