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嘉靖,万寿帝君 > 第25章 朕愚蠢的儿子哟

第25章 朕愚蠢的儿子哟

 热门推荐: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第25章 朕愚蠢的儿子哟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别看嘉靖已经是半截身子埋进土里的年纪,心理年龄却是不大,人老心不老。
    这玉熙宫的景色虽好,但看惯了,便想着出去走走,见识见识大好河山,见识见识各个地方的女人(划掉)风土人情。
    日月山河,大明江山,北国的风雪、南国的春色、大漠的孤烟、海上的明月……
    皇城根儿的爆肚儿涮肉,南京的干丝烧卖,还有销金的秦淮风月,上海的舸仔煎,天津麻狗不理,广州的艇仔粥和肠粉,旅顺口的咸鱼饼子,东北地三鲜、猪肉白菜炖粉条,火宫殿内的臭豆腐、鸭血汤……
    困居于京城,着实不痛快,整日里都在思考着帝王权术,平衡着朝廷派系,还要为王重阳的抗金大业操心,一日不得消停。
    嘉靖为大明算是牺牲了太多。
    而大明这条漏水的大船,在嘉靖苦心孤诣之下,缝缝补补倒也没有了倾覆的危机。
    严嵩父子虽贪,但被调教得很听话;清流中的张居正,已经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成了嘉靖想要的模样;倒是裕王一系,还在时不时地搞着小动作。
    权力的倾轧和斗争,没有办法避免。
    但阳奉阴违、搞两面派、下小绊子,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裕王!’
    ‘也该去见见了。’
    ‘还有孙子……万历这宅男……’
    二龙不相见,是嘉靖遵守了几十年的规矩,但打破这个规矩,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
    裕王府。
    从中门到寝宫六进十二道门都敞开着,纵深看去,一直能看到六进一十二道门外都站满了仪仗人众。
    嘉靖还是那个嘉靖,离了宫依然穿着一件宽袍大袖的便服,头上只系着一根道巾,这时已坐在寝宫正中的椅子上,面上浮出一看就很假的慈笑。
    只是无人敢注视着他看。
    吕芳也笑着,就站在嘉靖身后的左边。
    三跪九拜毕,裕王含笑低着头站在嘉靖身前的左边,李妃也含笑低着头站在嘉靖身前的右边。
    寝宫正中跪着个太监,他双手捧着世子面朝着嘉靖。
    这世上也许真有“福至心灵”,也就那么半岁大的孩子,这时望着前面那个陌生的老人,不但不哭不闹,而且紧盯着嘉靖的脸直笑。
    ‘看上去还挺活泼的。’
    ‘怎么就长成了个宅男呢?’
    嘉靖拍了一下掌,伸开了双臂。
    裕王连忙从太监手里接过世子,捧给嘉靖。
    嘉靖似笑非笑地望着万历,这孩子在他手里也还是笑着。
    模样和佟掌柜有八分相似的裕王妃李氏一直低着头,这时也不知道情形如何,一颗颗汗珠便从额间渗了出来。
    终究只是个婴儿,嘉靖还不至于将气撒到他的头上。
    把孩子抱在腿上坐下,嘉靖望向李妃,开口道:“你有功,朕要赏你。”
    李妃也不知嘉靖是在对自己说话,依然低着头。
    裕王连忙提醒:“王妃,父皇是在跟你说话。”
    李妃这才连忙跪了下去:“这都是列祖列宗之德,是父皇敬天爱民的福报,儿臣妾何敢言功。”
    嘉靖此趟前来,可不是看便宜儿子、孙子的,他带着很强烈的政治目的:“有功就是有功。朕也不赏你别的,你娘家出身贫寒,朕就给你父亲封个侯吧。”
    李妃竟愣在那里。
    裕王这时挨着她也跪了下来:“儿臣代李妃一门磕谢父皇天恩!”
    说着磕下头去。
    李妃这时也才省过神来,跟着匍匐下去。
    裕王磕了头欲站起时见李妃仍然磕在那里,便挽着她站了起来。
    嘉靖这才发现,李妃竟在哽咽,满脸是泪。
    嘉靖:“好事嘛,不要哭。”
    李妃强力想收回哽咽:“儿臣、儿臣妾失礼了……”
    嘉靖这时慈心大发,对身后的吕芳道:“琉璃厂的镜子,拿出两面赏给李妃的家里。”
    说他抠吧!
    也不算太抠,严阁老买,那也是要三万两银子才能买一面。
    吕芳立刻答道:“是。奴婢回宫就给杨金水传旨。”
    李妃这时又要跪下谢恩,嘉靖连忙说道:“不用谢恩了,替朕把皇孙好好带着。”
    说着抱起了身上的孩子,裕王连忙过去,接过了孩子,递给李妃。
    吕芳这时抓住时机在嘉靖耳边说道:“大喜的日子奴婢再给万岁爷报个小喜,杨金水这回跟西洋的商人一次就谈好了一百面镜子的生意,全款支付。”
    说到钱,嘉靖的神情果然一振:“一百面镜子卖到西洋是多少钱?”
    吕芳笑道:“镜子在我大明各省卖,现在是不到一万两银子一面,运往西洋能卖多少价格不好说。杨金水和洋人谈的一口价,一百面镜子三百五十万两银子。”
    嘉靖颔首:“好事。琉璃厂的产能可以跟上吗?”
    吕芳故意沉吟。
    嘉靖:“嗯?”
    吕芳:“琉璃厂的产能还是太小了,而且,之前严阁老定了五十万两银子的镜子,还没交割,万岁爷,您看是不是能……”
    嘉靖是何等精明的人,一听便知话中有意:“严嵩是忠心为国的,他的镜子便往后推一推吧!先提供给西洋的商人。”
    吕芳:“圣明无过万岁爷。”
    嘉靖:“现在,满朝文武还是都能忠诚体国的,以后这些小事便不要拿来烦朕了。”
    “是。”吕芳大声答着,有意无意看了一眼裕王。
    裕王这时面容动了一下,却依然低头站在那里。
    嘉靖站了起来:“今天的晚膳朕就不回宫吃了,在这里讨一顿斋饭吃吧。”
    裕王立刻躬身答道:“儿臣等叨天之恩,谨陪父皇进斋。”
    …………
    这餐饭可不好吃,裕王府下至厨子,上至裕王,所有人都战战兢兢。
    嘉靖将碗里的饭吃干净,放下碗,裕王夫妇同时也放了碗。
    “知道为什么要摊丁入亩吗?”嘉靖突然问道。
    裕王谨慎道:“回父皇,其一,税则简化,减少了贪污;其二,此次变法,对田多者的利益有损害,对穷人有益,无田、少田者负担减轻,有利万民;其三,地方上便不能再隐匿丁口……”
    对摊丁入亩的税法改革,裕王显然是做过功课的。
    嘉靖站起身,望着庭院中红艳艳的夕阳余光:“大明的饭菜就那么多,他们吃多了,朕吃得就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