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魏逆 > 第315章 积虑

在浊世红尘中,不黑未必是白,不赢也未必就是输了,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就如在清查士家屯田之事上,公卿朝野皆以为赢家只有天子曹叡,而顶着无数压力、背上骂名也要彻查的夏侯惠非但没有迎来去积弊的美誉,最后的上疏还沦为天子增校事权柄的棋子,也是输家那般。

但夏侯惠本人觉得自己没有输。

他的初衷,不过是想让魏室社稷的隐患少一些而已。

今也算是大抵达成了,何来言输?

然而,待时间来到盛夏六月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是真的输了。

天子曹叡让他犹如小丑那般输得很彻底。

一来,是太尉府清查京畿各郡典农部十分迅猛,仅是一个月的时间便上疏庙堂说结束了。

明面上,被倾吞的田亩都追回来了,弘农与河东太守也换人了,然而代价却是所有过往皆不问,诸如藏匿部民、奴役士家等不法事都姑息。

这样的结果,令夏侯惠大失所望。

虽然他知道屯田积弊难以根治,但至少也要做到,经过这次肃察,可令京畿典农部五年八年无有舞弊贪墨之事吧?

如今一切过错皆不究,信不信待到翌年春耕时,那些追回来的田亩又变了姓氏?

夏侯惠并不觉得,被朝野赞为聪颖之主的天子曹叡连这点都预料不到。

但现实就是狠狠的给了他一巴掌。

曹叡下诏清查结束了。

还狠着夸赞了太尉司马懿老成谋国、是可使民无忿的社稷重器。

惟有让夏侯惠有一点宽慰的是,曹叡下诏嘉奖罢了,便以侍中陈矫为司徒、尚书右仆射卫臻为司空,稍微抑制了司马懿在朝中无人班列同的地位超然。

另一个缘由,则是曹叡又觉得宫禁里乏趣了,想着在芳园西北起土山景观。

但先前不再征士家宫室力役之言犹在耳,遂亲自持锄掘土,让百官自公卿以下至太学生皆来挑土垒山;并遣人在山上种桦、竹、杂木等善草以及捕山禽杂兽放置其中。

着实让公卿百官与上万百姓同甘共苦了一把,也将簪缨者的怨气根植在魏室社稷里。

就连上苍都看不过去,让京师洛阳在六月迎来了一场地震。

毕竟“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既然魏室天子将公卿百官当作役夫来用,那以后也不要怪他们在魏室天子权威被践踏的时候熟视无睹、无动于衷了。挑了好几趟土石的夏侯惠,倏然觉得武帝曹操那句“我基于尔三世矣”,或许不是后继有人的欣慰,而是悲从心来的怅然。

当然了,觖望归觖望。

夏侯惠也没有尝试着去犯颜直谏。

而是安分守己的每日往返中护军署与中书监之间点卯,安之若素候着景初二年的到来。

他早就心冷了,也不复对曹叡报有希望了。

如何在这短短一年时间内,让自己成为曹叡心目中的社稷砥柱、能托付后事的忠臣,才是当务之急。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就在六月末,自并州五原郡而来的上疏,让他迎来了排除竞争对手的机会。

这份奏疏是田豫上的。

以复置的云中与五原以及朔方郡皆靖安、西部鲜卑各种落与内附的杂胡部落皆安抚得当为由,请庙堂允他辞去都护河套之权。

如不出意外的话,田豫自请罢去兵权,应是知道了太尉司马懿卸任雍凉都督之故吧。

司马懿作为魏国唯存的辅政大臣,都放下兵权归朝了,他作为蜀主刘备的故吏,也理应识趣些。

再者,继鲜卑轲比能授首、辽东公孙覆灭,魏国北疆无有狼烟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为魏国征战多年,却不改官职止于郡县,如今年近七十了,也不想继续在边地担任着重号将军,以免迎来构陷攻讦、为家门招来祸事。

奏疏先至尚书台,后转中书监,依着曹叡先前的嘱咐,录了一份放在兼领中书侍郎夏侯惠的案头。

对此,在朝政庶务鲜作建议的夏侯惠,此番不吝笔墨。

附录谏曰:

“臣惠窃以为,陛下宜准奏。边地出产不丰,今北疆无患,撤军可减少开支,免边民供养之苦。田将军戎马多年,熟谙行伍,若归朝可为陛下参详兵事,若转任他处,宜转淮南、荆襄为上。盖因田将军早年曾有破贼吴之功也。此外,臣惠斗胆妄揣,陛下若忧心田将军离任、边地胡虏复为患,可以宗室子弟出镇之,亦可为我魏室社稷磨砺都督之选也。”

让小吏依流程呈上去后,他便归去中护军署静候天子召见。

因为他能笃定,对于田豫的去留,庙堂公卿能给予曹叡各种参考意见,但“砥砺都督之选”这六个字唯有他敢说、能说。

果不其然。翌日将近晌午时分,在东堂的侍从便前来中护军署,声称天子赐膳,让他赶紧过去。

赐膳是真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