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都主动卸任雍凉都督职责、放下兵权归来京师了,曹叡总不能还将太尉府的事务让旁人兼着吧?
搞不好,就落了个将司马懿雪藏的非议。
夏侯惠对此中干系还是清楚的,就是难免有些惋惜。
若是司马懿按着曹叡给予的期限,年中六月时才归来京师,那他就能将京畿各郡的典农部都清查完毕了!
唉~
清查屯田,对我而言是树立威信的好事,但对你这个太尉来说,却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你一个土都埋到脖子的人,连这点利害都拎不清吗?
这么急着赶回来作甚!
好一阵腹诽后,夏侯惠有些认命的作答道,“回陛下,臣惠明白,更无怨念。”
“明白就好。”
曹叡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叮嘱道,“清查洛阳典农部时,稚权行事犹如酷吏,朝野非议甚多,此些时日就深居简出罢,莫招惹是非。”
“唯。”
恭敬应声,夏侯惠起身作辞,“臣惠告退。”
“慢着,朕还有一事。”
“请陛下明示。”
曹叡没有当即作言,而是借着自斟自饮思虑了一会儿,像是下了什么决心后才开口,“弘农郡乃京师与雍凉之咽喉,非忠诚不可牧守,今太守深失朕望,断不容之留任。稚权兼领着中书侍郎之职、对庙堂诸事不陌生,也试着举荐一人罢。”
两千石之任,且还是近畿大郡,竟也让我参与举荐了?
忽如其来的殊荣,让夏侯惠一时间且惊且喜。
待昂头对上曹叡似笑非笑的眼神,他才明白过来,这是曹叡对他方才直言司马懿之事的嘉勉、偶然有之的殊荣。
且只要所举之人不差的话,是必然被采纳的。
因为曹叡方才的训示中,就有提及如今夏侯惠羽翼不丰、而司马懿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唯。”
抑制着胸腹盈漫的喜意,夏侯惠仔细斟酌了一遍,才开口说道,“陛下,臣惠先前在外任职,对朝中各僚佐知之不多,举两千石之选,唯举荐认识之人了。”
“可。何人?”
“中郎杜恕,杜务伯。”
“以何举之?”
“回陛下,一者乃其父任职河东太守时,政绩天下之最,而彼似有父风;且其父亡于王事,当嘉勉之。另一则是臣惠曾与彼同为散骑,知其人不攀交、务实笃行、才学甚优。”
“稚权换一人。现任河东太守,也在职有些年了。”
呃,看来,经弘农太守的求去,令京畿各郡的太守都得跟着倒霉了。
就是不知道,杜恕出任河东太守还算不算是我举荐的.
“唯。”
夏侯惠再次在心中快速盘算了起来。
但愣是想了足足半刻钟,他心中都没有合适的人选。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天子曹叡此番摆明了是要给他机会,举荐自己的亲近之人。
但他在朝中的根基几乎为零,能够格出任两千石之人,是真的一个都没有啊!
陈骞是曹叡放在他身边协助的人,不能举之;虞松与傅嘏太年轻、资历不足;资历足的丁谧,犹在禁锢之中;另一能被破格擢拔的陈泰正在守丧.就算他举贤不避亲,自家七弟夏侯和如今也至多能外放个上县或小郡,如弘农这种近畿大郡想都不要想。
自己算不算是给了机会也不中用?
心中一圈盘算下来,夏侯惠不由目光发怔。
“怎么不作声了?”
应是猜到夏侯惠为何面露窘态了,曹叡脸上泛起戏谑之色,“难不成,常议朝政、不乏指摘公卿的中护军,竟一介太守都无从举之吗?”
“臣惠惭愧。”
“哈哈哈~”
闻言,曹叡猛然间迸出一阵大笑,笑得异常畅快。
因为他倏然觉得夏侯惠并没有什么变化,仍如他初见时那般纯粹。
就如方才分不清秦王询与齐王芳,就如现在让他举荐个太守以丰羽翼,但他却连个人选都寻不出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