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绝秦 > 第447章 戬 (二十四)

第447章 戬 (二十四)

 热门推荐:
    第447章 戬 (二十四)
    等了五天,不见韩人出城来攻,虽说粮草充裕,但秦人兵士心中免不得是要犯嘀咕的。
    这些日子,他们做的是砍伐树木、行挖战壕、垒土筑防之类的事情。
    轮班做这些事情,虽说是没有什么风险,却也叫人紧张。
    而长久的紧张,会使人越发的想要回家。
    家里万般好,国中军中,虽说都有些苦楚,但比起出国来打这不指导为什么要打的仗,还是好得多。
    很多兵士都想要回去洗个热水澡的。
    但条件艰苦,出门在外,他们连热水烫烫脚都只能在梦中实现。
    厌战情绪越发浓重。
    但大家是可以克服的。
    王翦知道这一切,也没有别的法。
    ——这也是他所从未遇到过的事情。
    不说是他,这世上的将领,都几乎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以往,有厌战情绪的,只有是出身非凡的人物。
    这些人普遍身居高位,厌恶战争的情绪往往出现在战况僵持、或者陷入劣势时候。
    厌战的本质,也并非是厌恶战争本身,而是厌恶“战败”。
    战胜时候,大家往往沉浸在建功立业的喜悦与巨大的成就感、巨大的利益所带来的满足感中。
    惟是到了战况僵持,甚至露出败相时刻,他们胸中炽烈的情绪被现实情况熄灭,这才开始反思战争的必要性。
    从而,会有敦伦之后清醒时刻里的那种空虚和孤寂感,此时想想,战争给自己、给国家、给“人”本身带来了什么呢?
    于是发出“无义战”之类的屁话感想。
    但没有人会想到,有一天,这样的厌战情绪,竟然会在卑贱的兵士当中蔓延开来。
    ——以往,这些人参军是服役、是挣命、是土里刨食的人为着五斗米和举家的肚皮在拼杀。
    他们目的很明确,很功利。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没有资格,也更不会去思考什么战争应该不应该,战争好不好。
    他们只想要“论盈”,他们只想要敌人的脑袋。
    他们见到那血淋淋的脑袋,虽然身体作呕,然而心理是满足的,是喜悦的,那种喜悦会稀释一切的厌恶,冲淡一切的不满。
    脑袋,就是钱!就是家人的饱饭,就是命!
    那时候,没有平常兵士会厌战。
    不打仗反而会被这群人埋怨。
    可如今,日子好过一点点,他们就开始厌战了。
    王翦不知道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但总体上,这群人大概是开始思考战争的必要性了。
    不过出于对秦王陛下的信服,他们是不会炸营、不会悖逆战争的。
    遇到事情,也会发动自己的智慧与能力。
    然而终归是跟拉磨的驴子一样的,不抽打抽打,不会自己走路。
    暂时来看,不成大问题。
    但日后呢?
    王翦为着这事情担忧着。
    韩国,不是他要打的最后一个国家。
    这一战,也并不是他的最后一战。
    可,连第一战都开始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那么往后呢?
    此时这情绪不会对战事有太大影响,往后积累起来,怕就不好说了。
    他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但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城里城外都有自己的烦恼,但仗总是要打的。
    傍晚,火烧云在天边形成橘黄,云气幻化各种形态,地平线上晕染瑰丽的光景。
    新郑的城门打开。
    第一时间,秦军军营之中的守哨便将这消息报告上级。
    随后的短时间中,整个军营动作起来。
    斥候报告说看规模,新郑只出兵三四千人时候,王翦直皱眉。
    紧接着第二次来报,斥候说大约只有两千人。
    这时候张唐冷笑着问:“讲清楚究竟是有多少人?难道韩人还能出了兵又把人拉回去不成?到底有多少?”
    斥候有些为难:“应该就是两千人左右。”
    “那为什么之前报告说有三四千人?”杨端和不解。
    “他们阵形太分散了,完全不像是军队,远远看过去,的确是有三四千人的规模。”斥候也很不解。
    这都打到家门口了,不应该上最精锐的部队,做最殊死的搏斗吗?
    为什么还在阵形上搞这种吓唬人的策略?
    难道还指望把敌人吓走不成?
    王翦皱皱眉:“两千人?再使人探查探查,看看韩人除了这二千人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举动。”
    “唯。”斥候领命下去。
    “二千人……”杨端和捋须:“王将军觉得,他们是要打,还是要试?”
    都打到家门口了,韩人应当是没有什么心思派兵出城来拖时间等救援的。
    真想要拖,固守城门,效率更高。
    所以韩人可能的战略方针就只有打和不打两种。
    两千人的军队规模很微妙。大平原上,没有遮掩的两千步卒,说是要打一仗,是可以的,说是要拿来试试秦人水平,再做决定,也有可能。
    说是用来麻痹秦人,使人从侧翼、后方袭击,也有可能。
    “不好说的。”王翦想了想,问杨端和借了印信、令旗,发号施令道:“前军整备,论替休息的五千人中,整理出三千人着甲、列阵,准备与韩人战,余二千人,分四组,从其五百主,按战时安排,往周遭巡守,如遇有敌军,立刻相互拱卫,派兵回报。”
    战争开始了。
    秦军在两盏茶之间集结完毕,将王翦的军令变成行动上的现实。
    随后斥候探查到了更多的情况。
    杨端和知道了韩人的阵形、兵士人数,便大概猜到了,韩人这一次的袭击,并不是要正式开打,而是多半要做一次袭击以观后效。
    王翦也能猜到这样的安排。
    很中规中矩,只是人数控制得有些精妙,韩人城里,是有些有水平的人的。
    随后便是两军对阵。
    大平原,所能够用到的战阵、战术都不多。
    韩人勉勉强强地结成锥形阵朝着秦人冲锋,冲锋速度不快,秦人都猜测对方应当是重甲的步卒,于是都有些紧张。
    接触之前,韩人在八十步之外便稀稀落落地射了两轮箭。
    排头的亲兵看着那无力落下的箭雨,都很有一些懵。
    那个距离,为什么要放箭啊?射不到人的啊!
    五十步中,秦军开始缓步。
    行进过程中有一次极快速的变阵。
    有序的箭雨发出。
    天上斜落杀人的雨。
    大部分的箭在这个距离之中,是没有直接杀死一个人的能力的。
    不落在眼眶、喉咙等极其脆弱的部位,韩军中了箭,也该只是受伤。
    射完箭,秦军立刻变阵。
    这时候,排头的秦军发现敌阵似乎有些奇怪。
    他们于是谨慎起来,将这个信号说与身后专司情报传递的同袍。
    随后一排一排,秦军立刻通晓了这个情况,并且做出了一些紧急应对。
    很快,血肉冲撞。
    喊杀声中,两军正面遭遇。
    韩人的锥撞在了石头上,瞬间被崩灭。
    而秦军的方阵则像是被撞散了一样,分割开来,变成一块一块。
    韩缜在城墙上,初看时候,有些惊喜和不敢置信。
    随后便是绝望。
    因为秦军的石头被撞散了之后,那一块一块的小石头,大致看过去,是一样大的!
    这就意味着,他们不是因为韩人的冲撞而被打散的!
    他们是自己散开的,是有建制地散开,是有应对措施和相关的准备战术的!
    并且,这些秦人兵士的整体素质,高得离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