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3章 效仿者
2586、大明党爭的后来效仿者
灵气復甦之前,龟缩阿丑的党爭可是已经红果果的摆放到了桌面上,过去一些大家默契不践踏的底线,当时人家双方可已经开始无视。
他们各自的顶层难道不知道这种种作法,实际上就是对自家阿丑整体性的破坏吗?
他们清楚,可他们並不在乎。
或者说他们心里头还有著一种我依旧是天朝上国,区区些许利益受损而已,对咱们这个庞大且强大的国度而言,根本算不得什么。
可不能让自己的切身利益受损才是!
这和当时的大明帝国末期何其相似。
是已经快到了对方赞成的,我一定反对,別管对错,別管人家提议的是否真对整体有利的程度。
任何只要让自己利益受损的,亦或者只让对方得到利益的,都不可能让你通过。
哪怕在地上打滚都不在乎,就是要给你破坏了。
当初大明帝国党爭之时,不就发展成为了这样一个状態吗?
那个时候,他们可没有丝毫关心这些作法是否会对整个大明帝国造成损失。
那个时候的他们,还真就对建奴们各种鄙视,也从来不认为区区建奴能够將大明帝国给葬送了。
他们无视了底层百姓的困苦,为了一点財政的支出节流,甚至於可以让驛站裁撤。
坐在王座上的崇禎对此没有多大概念,这些熟读经史的朝臣们,难道也不懂?
没有了驛站將疆域各地的文书快速传递到紫禁城,皇帝不得和京城之外的使用府衙失去联繫?
如此还怎么治理大明帝国?
朝臣们有一个算一个对此都一清二楚,可他们就是不会给崇禎解释,因为这么做了,对他们而言,同样是利远大於弊的。
因为一旦驛站裁撤了,他们在地方上的种种事情就很难如过去那般传递到朝堂之上,他们在当地那可都是真正的『顶樑柱』也。
他们还指望著这样的裁撤持续几代人之后,他们的家族在当地能够如隋唐时期那般,发展出真正的世家来。
可惜,他们的算计立马受到了反噬,一个被裁撤的驛站员工乾脆举起了反旗。
他们自以为的强大在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无比脆弱,各地那是一碰即碎。
也是,在他们眼中那些宛如奴僕的丘八们,怎可能还会给这些人卖命,其中多少乾脆转投对家的更是难以计数。
可就算到了这种时候,这些所谓的朝堂大臣们,依旧死死的抱著自己的家財不鬆手。
也就是当崇禎朝著这些大臣们募捐之时,各种祈求,也无非从他们手中抠出二十万两银子。
这点银子又能给士卒们购买几柄钢刀?对防御紫禁城又能带来多少帮助?
甚至於当那些防御的士卒们知晓只筹集到二十万两银子之时,士气势必一下暴跌吧!
其结果,自然是闯王踏马游皇城,崇禎梅山盪鞦韆!
旧的皇帝死了,这些朝堂大臣们一个个立马就朝著闯王下跪,还妄想自己也能成为拥立臣子。
而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闯王可不会和这些人客气,一番拷打,那可是从这些人身上压榨出了七千万两银子,对比之前他们打发叫子一般打发崇禎二十万两银子,何其悲哀!
也难怪崇禎遗言里说这些朝臣皆乃亡国之臣,至少这句话还真就没说错!
整个这一过程之中,你会发现至始至终,这些大臣士绅们就从来没有过节操。
也从来都只会对自己的那份利益咬牙守护,而后才是如何从其他人身上撕咬更多利益。
至於这份大家一起的疯狂撕咬,是否会让整个大明帝国彻底崩塌,他们之中真正在乎的又有几个?
哪怕到了大明帝国崇禎死后,他们內部各自之间的利益爭夺,不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一日吗?
也不要以为后来者能够从这段歷史之中得到真正的教训,不存在的。
人性会在这其中发挥出淋漓尽致的作用来。
会在大大小小的团队、企业乃至於国度之中周而復始的发生。
就好似你已经对这段歷史之中每一方做了完美的总结,对此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可你就真捲入这样的漩涡,就可以做到克制了?
打一个比方,你现在进入了一个大型企业集团担任高管,你是其中某一个派系的,集团之中两大派系已经到了近乎你死我活的程度了。
你这个时候作为一个身上已经有著明显烙印的高管,你哪怕想要置身事外,可能吗?
谁不知道双方要真正大战之时,最先也是最必要的作法,就是將那些二者之外的人员给彻底清理乾净了再说。
没有人会想自己和敌人你死我活之后,最后获取最大的利益的,反而是那些看客们。
既然选择去做看客,就不要怪第一口屠刀落到自己身上了。
也就是说,在大战开启之前,你这个已经捲入期內的傢伙,只能最坚定的站队才有资格拥有后续。
你哪怕一开始是不得不加入其中,可加入了之后,从中得到升职加薪了之后,你还会如一开始那般犹豫吗?
好处那可是实实在在的。
还未开打,就有了这般好处,等到打贏了之后,是不是我也能够成为高级总裁之一,是不是可以將自己现在的薪水翻十倍?
哪怕这样的前景更多的还是属於自我幻想,但谁也无法否认同样可能成为现实。
到了这般程度,你会发现哪怕你心里头无数次提醒自己,双方继续这么折腾下去,迟早很多底线会被一一踏过,迟早会让整个集团公司內部出现许多问题,进而影响到公司的正常运作。
等等等等,你依旧不得不紧隨自己的派系做出种种烂事。
你会发现从这些烂事之中,你获取到的利益很快就超过了自己从集团公司拿到的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