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的商品价格,实在是太低了,这才引诱得中原商人们哪怕闹着砍头的风险,也要走私燕国商品。侍女正在为他洗脚,父亲则在一旁说起了不久后的事情。
“朝廷把我升任到齐州担任长史,过几天,我们就得动身去山东了。”
齐州,也就是南北朝时期的齐郡,曾经被燕国山东道节度使侯景攻破过。
之所以把他调往齐州,则是因为这两年,他的思想有所改变,不再明目张胆地亲善燕国,加上他对燕国更了解,所以把他调往齐州。
齐州距离登州/光州太近了,随时有可能被燕国劫掠。
“燕国已经打到山东了?”王勃问道。
“嗯。”王福畤点点头:“不久前,朝廷大军在河西集结,准备攻打周国,于是,燕国趁机侵扰山东,据说现在已经在登州攻下好几个县城。”
燕国?山东?
王勃心中突然想起来海盗少女的身影,他隐约记得,在一天夜里,在星空下,李华梅跟他一起躺在甲板上,欣赏着闪烁的星星,不小心提到过,她要带着海盗们去山东参战,为共和国效忠。
王勃不知道共和国是哪个国家,误以为是燕国的自称。
“战乱再起,不知又有多少苍生遭罪。”王勃摇摇头,他虽然是大诗人,在天下有很大的名气,但终究无法干预朝政大事。
对于朝廷攻打雪域高原的战事,他隐约感觉可能会惨败。
“名将薛仁贵,尚且无法征服雪域高原,如今意气用兵,焉能胜之?”
王勃不太看好大唐朝廷的这次远征。
周国与大唐,这些年爆发了很多次战争,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在雪域高原打仗,周国必胜,在雪域高原以外的地方打仗,大唐必胜。
周国真的太熟悉雪域高原的地形了,在雪域高原,他们就是无敌的存在,大唐的精锐勇士,一旦到了雪域高原,也只能任人宰割。
但是一旦离开雪域高原,在西域或者河西决战,周人就会被大唐打得抱头鼠窜,根本不是大唐的对手。
这跟燕唐战争很类似,虽然燕国在中原打不过大唐,一看到大唐主力,就得吓得赶紧跑回辽东,但是大唐也拿燕国的山海关和海军没办法。
雪域高原和茫茫大海,成为了大唐扩张的极大阻力。
又几个月后
共和四百六十八年秋(678年)
当王勃一家人抵达齐州,重新安家落户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
大唐,败啦!
大唐的二十万大军,远征雪域高原,又是断粮断水,又是缺氧,又是不熟悉地形,又是天寒地冻,又是遭遇埋伏,几乎全军覆没,主帅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回河西。
随着大唐在雪域高原兵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出现了。
首先便是西域诸国,又开始按捺不住了,想要造反独立。
然后是草原的突厥人,也想要趁机复国。
最后是契丹人和库莫奚人,他们在得知唐帝国兵败后,决定痛打落水狗,果断停止了对唐朝的称臣纳贡,转而与燕国重新结盟,劫掠大唐的幽云乃至河北地区。
——
唐帝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窘境,打燕国,则失河西和西域,打周国,则失幽云和山东。
燕周两国组成的【反唐同盟】开始发挥作用。
只是,谁也想不到,打得你死我活的燕周唐三国,后面还会有更加精彩的合纵连横。
朋友可以是敌人,敌人也可以是朋友,这句话在燕周唐三国,体现得淋漓尽致。
燕周二国结盟组成【反唐同盟】时,可曾想过,将来有一天,燕唐二国也会结盟组成【反周同盟】,又可曾想过,将来还有一天,唐周二国还会组成【反燕同盟】。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世界通史·宋·李清照》
……
伟大的共和国,为了拯救中原人民,让中原人民脱离专制独裁的水深火热,与另一个伟大的国家周国进行结盟,组成了反对专制独裁的民主同盟,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幸运。——《世界通史·宋·秦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