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地,宁愿留着以后用更高效率的机器耕种,也不会分给奴隶耕种。
地可以荒废,但绝不能分给奴隶!
土地就算荒废了,过几十年,生产效率提高了,自然就能好好开垦了。可要是分给奴隶们了,以后一代又一代传下去,迟早会出现人多地少的局面,最后引发社会危机。
为了防止几百年后出现人地矛盾,导致大规模起义发生,必须现在就禁止分田分地,提前把多余人口分批次饿死。
这就叫,防范于未然,未雨绸缪,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只干活不分地的奴隶,越多越好,想要分田分地要人权的自由民,最好一个都不要!
由于共和国的自由民不用缴纳人头税,也不用服徭役,所以他们的生活水平是要比大唐百姓高一些的。
但是,他们的生活水平高一些,是建立在无数奴隶的悲惨之上的。
共和国统计人口时,也没有把奴隶算进人口里面,导致共和国明面上的总人口,一共只有八十万。
国土面积相当于半个大唐,但是总人口只有八十万,因为奴隶不算人,奴隶只算农具/牲畜。
贵族+公民+自由民=八十万。
得知唐帝国准备大规模进攻雪域高原后,共和国也没有划水,紧急制定了【光州计划】,准备等唐帝国主力去攻打雪域高原时,趁机攻打山东半岛的光州(唐朝称之为登州)。
契丹人首鼠两端,虽然他们在表面上臣服于大唐,但如果大唐攻打雪域高原战败,契丹人就会立刻反叛,劫掠河北,如果大唐攻打雪域高原成功,契丹人就会老老实实继续给大唐当狗,甚至帮大唐一起攻打燕国。
作为一个小国,究竟帮谁,那得看谁是赢家,谁赢了,就帮谁!
大国是帮助失败者,进行势力平衡,防止任何一方一家独大。
小国则是帮助成功者,趁机大捞一笔,先壮大自身再说,天塌下来了有大国顶着。
契丹人作为一个实力弱小者,想法很简单,谁赢了,就帮谁,趁机混点功劳,还能抢劫一下失败者,壮大自身的实力。
换成皇帝和世家也是一样的道理,皇帝,或者顶级世家,会选择帮助失败的家族,打压成功的家族,进行实力平衡,防止一家独大。
而弱小的家族,或者说普通的世家,则会选择谁赢帮谁,先捞点功劳好处壮大自身家族再说,自己这小胳膊小腿的也没资格对别人进行实力平衡,能做的也只是痛打落水狗,趁机吞噬失败者,从而壮大自己的力量,等自己的力量足够强大时,自然就会考虑反过来帮助失败者,开始对别人进行实力平衡了。
当初,辽东王家便是如此。
还很弱小时,谁赢了,就帮谁,不在乎谁是天下之主,只要自己能趁机捞好处就行。
等到自己足够强大时,就得反过来了,谁弱小,谁输了,就帮谁,防止胜利者一家独大,最终威胁自己。
看懂这个道理,就能明白国际关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