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逐鹿中原(八十八)
燕国四百二十三年秋(633年)
勿吉城(吉林市)
数以千计的勿吉人开始向北迁徙,他们将要前往难河下游,难河与黑水交汇之地生存。
这是因为,勿吉国王已经将勿吉城以及难河城,以及周边地区,卖给了燕国。
燕国则把最近卖不出去的香料、玻璃、丝绸、瓷器等支付给了勿吉国。
这也不算是坑蒙拐骗,毕竟勿吉地广人稀,要那多么地也没法开垦,不如卖一部分地给宗主国燕国。
虽然可以直接强占,但毕竟是自己小弟的国土,做出这种事,会引起其他小弟的不满。
这就是燕国的仁义,明明可以直接强占,但燕国选择钱购买,免得自己众叛亲离。
再之后,便是征调人力物力财力,日复一日地改造沼泽森林,把沼泽变成耕地,把森林砍伐一部分,变成居民区。
“终有一日,这里将成为我们燕国的大粮仓,黑水对于我们燕国,就如同巴蜀对于秦国。”
这样的改造往往是几十年几十年来计算的,平均三十年时间,才能改造一小片区域,这一小片区域,就可以生活十万居民。
彻底把黑水地区改造成燕国的后方粮仓,这个时间起码需要两三百年,消耗一整个王朝的寿命。
燕国人把改造东北的计划,称呼为【都江堰计划】,因为燕国确实是把东北当成了自己的巴蜀。
山海关就是燕国的函谷关,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就是燕国的关中汉中,东北平原就是燕国的巴蜀天府之国,鹊岛群岛(倭岛)就是燕国的河套平原,香料群岛就是燕国的西域都护府。
当燕国正在经营刚买来的南勿吉地区时。
长安城
这一年,中原发生大规模蝗灾,许多地区出现人相食的悲剧。
皇帝李世民,下罪己诏,祈求老天爷宽恕大唐。
由于漕运的基础设施还没修缮好,所以很难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灾区,因此,李世民号召百姓自发地前往粮食丰收区吃饭。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名叫陈祎,法号玄奘的僧人,趁机离开长安城,一路向西,前往佛教的发源地天竺/身毒,寻求更多佛法。
由于他是唐朝的僧人,故而也可以称之为唐玄奘。
此时,西突厥正在发生内战,西域各国趁机独立,唐玄奘通过西域进入天竺的通道,被暂时打开。
突厥人的特殊体制,导致他们虽然扩张速度很快,但内战也非常频繁,十年时间,有五年在对外扩张,有五年时间在内战,永无休止的战争。
突厥人体制,使得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同时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内部崩溃瓦解,政治体制极其不稳定,除了军事扩张很猛,实在是过于拉胯。
“世间皆苦,此行西去,求取真经,拯救苍生!”
唐玄奘西行天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去传说中人民富裕、百姓安居乐业的天竺,寻求真经,寻找让百姓幸福安康的办法。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由于距离太远,所以唐朝人并不知道天竺的黑暗面,只能从书籍中看到天竺文明的辉煌,同样的,天竺人也看不到大唐的黑暗面,看到的只有万国来朝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