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也是为了威慑群雄,才展示了一下,就已经让经商出身的燕茗很是肉疼。
虽然他是贵族,现在又是燕君,但在他成为燕君前,是一位拥有贵族身份的商人,与众多行会们关系很好,无论做什么都考虑成本和利润。
用商人的思维来治理国家和处理国际关系,能降低成本,就一定要降低成本。
因此,燕茗的打算是,等到虎牢关后,轰击几下虎牢关,吓唬一下虎牢关的唐军,然后就让盟友的士兵直接攻城。
消耗盟友士兵的生命,总比消耗我们燕国自己的炮弹,要更划算得多!
毕竟,人死了,可以再生,炮弹没了,就浪费了!
计划想好,燕茗在虎牢关外三十里处安营扎寨,毕竟盟军士兵远道而来,都有些累了,需要休息几天,几天后才能发起进攻,攻下虎牢关,救(劫)援(掠)洛阳城。
燕茗安营扎寨的地方,恰好就是当初反董联军安营扎寨的地方。
面对虎牢关这个天险,盟军中有谋士对燕茗建议道:“可以兵分三路,一路陈兵虎牢关外,吸引唐军注意力,另一路绕到黄河北岸,假装要渡过黄河,直接进入洛阳盆地,最后一路从蒲阪渡河,直取关中,生擒李渊。”
对于这个建议,燕茗直接拒绝了。
开玩笑呢?就这三十万乌合之众?还分兵?现在聚拢在一起时,还能勉强指挥得动,要是分散开来,搞什么兵分三路,估计早就四散到周边的乡村进行烧杀抢掠了,根本不在乎盟主的兵分三路计划。
很多战术,不是你想实施就能实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像是兵分多路这种简单战术,乌合之众是没法实施的,一实施,那就不是兵分三路了,而是直接当逃兵跑路了。
士兵们可不会在乎主帅的战术计划,让他们脱离主帅的指挥范围,他们是不会去兵分三路执行战术计划的,而是会直接分散到四周乡村烧杀抢掠,满足自己的欲望。
总而言之,士兵不是机器人,不是主帅发布一个命令,他们就会认真执行,他们是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是有自己想法的人,他们会当逃兵,会划水,会偷懒,会不执行主帅的作战计划,会阳奉阴违。
作战指挥,真的没有那么简单,不是谋士想出一个计谋就行了,不是书生挥挥手就行了。
当同盟军三十万大军在虎牢关外安营扎寨时,唐军开始出现了分歧。
有一部分将领听闻同盟军三十万大军抵达,于是想要回到关中,凭借潼关天险抵挡同盟军。
甚至连坐镇长安的李渊也下令,让李世民回防关中,不要继续攻打洛阳了,因为关中空虚,随时会被偷袭。
但是,李世民拒绝!
“敌人虽然有三十万,但是鱼龙混杂,他们的士兵来自天南地北,从各个势力抽调出来的,相互之间并不团结,甚至相互提防。”
“这样的一股乌合之众,难道我们真的相信他们能执行偷袭战术吗?”
“我们辛辛苦苦围困洛阳好几个月,好不容易快要打下来了,如果回到关中,我们之前几个月的努力,不就全都白费了吗?”
李世民说的很有道理,但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有人举例进行反驳:“当初杨广也是如秦王您这般的想法,山海关都打了好几个月了,如果突然不打,之前的心血辛苦努力不就白费了吗?他也是不想白费努力,可是最后的结果呢?百万大军飞灰湮灭!”
这个例子太近了,也太有说服力了。
面对这样的反驳,李世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