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大决战(十九)
文质彬彬,威风凛凛。只道是并吞八荒,功盖万古;横槊赋诗,笑傲前尘。却不料,南征北战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着,如画的江山都丧尽,好头颅也与那肝胆分。只落得,一代英雄归黄土,几行烟柳掩孤坟。这才是,运河悠悠连今古,载舟覆舟俱凡人。
皇帝的征兵命令传达到整个天下时,叛乱风起云涌,原本还对杨广抱有希望,认为只要再忍耐一两个月,皇帝就会休养生息,坏日子就会结束的一些百姓,得知皇帝一意孤行,仍旧要穷兵黩武的计划后,他们终于丧失了最后的自我安慰,也跟着其他反贼一起造反了。
事实上,早在杨广开始远征燕国时,中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反贼,只是那个时候,数量不多,规模也不大,所以杨广没放在心上,理都懒得理,就当是普通的山贼好了。
那个时候,大多数百姓,仍旧相信,他们的坏日子也就这两三个月,再忍耐忍耐,坏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所以没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造反。
但是,皇帝的做法让他们彻底醒悟。
忍耐?去你娘的!
坏日子很快就结束?滚!
杨广的征兵诏令抵达哪个郡县,哪个郡县就爆发叛乱。
距离涿郡最近的河北山东河南,更是杨广压榨民力的重点区域,因为这里离得近,压榨出来了可以迅速投入使用。
一时之间,中原各地狼烟四起,到处都是反贼。
叛军攻城略地,杀死帝国官吏,文明一点的,还会推举当地士族做名义上的领袖,装点一下自己的队伍,表明自己是仁义之师。
粗暴点的,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烧杀抢掠那都是基本操作,偶尔屠杀几个士人家族,发泄一下平日里的怨气,那也是常有的事。
在众多起义队伍中,河北窦建德最是得民心,他开仓放粮,且不强制征兵,愿意种田的就回家种田,愿意跟他一起造反的,就跟他一起造反。
除了农民起义,还有贵族/士族/门阀叛乱。
上一个能让上下两个阶层都感到不满,贵族/士族/门阀和底层百姓一起造反的,叫作王莽。
大多数起义军,他们起义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攻打帝国的粮仓,用帝国的粮食,来招募那些吃不饱饭的百姓。
帝国的两代皇帝,搜刮全天下百姓的粮食,存入粮仓,却又舍不得用来赈灾,如今则是成为了反贼们用来扩大队伍的财富。
趁着天下大乱,杨玄感偷偷回到了中原,并且暗中联系自己的老朋友【李密】,邀请其一起造反。
李密和杨玄感一样,都是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地位比同时期的李渊要高。
可是这样的一位关陇贵族核心成员,居然也要造反,要知道,关陇贵族可是大隋的立国之本,是帝国的基本盘。
现在连基本盘都要造反了,这大隋,是要完啊!
李密对杨玄感提出造反的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千里奔袭,直取涿郡,生擒杨广,则一战定乾坤!
这个上策,可谓是深得汉末王珏的兵法精髓,换成王珏来造反,估计就得千里奔袭、生擒杨广了。
中策是攻取关中,凭借山川险要,阻挡杨广大军的反扑,坐等杨广被关东叛军杀死。
下策是攻占帝都洛阳,控制帝国的统治阶层,以权贵门阀的家属作为人质,从而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
杨玄感听了上中下三策后,说道:“你说的上策,实在是太冒险了,我没有王珏那样的用兵如神,这个上策对我来说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