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皇上,秦王带着太子造反了 > 第170章 大明皇家军校开始招生
    噼里啪啦!
    一连串的鞭炮声响起。
    大明皇家军校的牌匾正式挂了起来。
    太子朱标亲自站台,也是让大明皇家军校的名声快速传遍了整个京城。
    紧接着就是开始招生。
    入学考试的难度并不低,但相比于科举考试,那就简单多了。
    招生点有人在做着物理小实验,吸引了不少学子的兴趣。
    也有人出了不少数学题,若是有人能答上来,便可直接入学。
    如今距离科举结束不久,留在京城的学子还有不少。
    再加上,大明皇家军校的名誉校长是当朝陛下,副校长是太子殿下。
    只要是能从这里毕业,那就是天子门生,以及下一任的天子门生。
    这前途有多光明,还用得着说吗?
    所以,仅凭这两点,前来大明皇家军校报名的学子就有不少。
    招生点附近,一辆马车中,孔希学收回目光,放下了窗帘。
    然后朝外面的马夫开口:“走吧!”
    人群中,一身便衣的胡惟庸看着热闹的招生点,脸上的表情没多大变化。
    朱标在外面待了没多长时间便进入了军校内部。
    这里的建筑结合了现代建筑风格。
    建筑主体使用的还是混凝土,一来节省费用,二来,相比纯木质建筑,防火性能增强。
    朱标行走在这里面,心情激动,久久不能平复。
    同时,他的心里也有一些遗憾。
    这本是属于自己二弟的时刻,现在却成全了他。
    随后,朱标见了见选出来的教师。
    这些人的学识,品性,能力都不错,毕竟是从数千学子中选出来的。
    而剩下的学子,朱标也没有浪费。
    他们将被朱标授予官职,派往地方。
    两年的游学生涯,让他们对地方上的事,了解颇深。
    走出大明皇家军校门口,朱标回头看了一眼,心头感慨:
    “今后大明的人才,将出于此处。”
    “大明的强盛,也将从此处开始。”
    回到东宫。
    朱标先是给凤阳去了一封信,让朱橚回来担任医学院的院长。
    然后他将几个弟弟叫了过来。
    楚王朱桢,齐王朱榑,以及潭王朱梓。
    “大哥!”三王行礼。
    “老六,老七,老八。”
    “大本堂的课程学的如何了?”朱标笑着问道。
    “都还不错!”朱桢笑道。
    朱标点点头。
    随后道:“往后,年满十岁的皇子,都要进入皇家军校学习。”
    “现在,宫中符合年龄条件的,就只有你们三个。”
    “你们下去之后,好好准备一下。”
    “过两天,会有人送你们入学。”
    “不过你们要记住,进入皇家军校之后,你们没有任何的特权,你们也不许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所有人都要以化名入学。”
    “大哥,这是为何?”朱桢不解。
    “皇家军校的学子来自各个阶层,若有人得知你们的身份,少不得会攀附你们。”
    “皇家军校培养的是为国为民的人才,而不是一群趋炎附势之辈。”
    “所有入学的学子,都是以平民的身份入学的,为的就是营造出一个平等的环境,让每个人的天赋,才能,都能够发挥出来。”
    “记住,皇家军校中的一切,都是要靠自己的本事。”
    朱标缓缓说道。
    “大哥,我明白了。”朱桢点点头。
    “你们两个呢?”朱标又看向朱榑和朱梓。
    “我们也明白了。”后者二人回答。
    “好,那你们就先回去吧!”
    待朱桢三人离开之后,朱标又叫来常茂。
    “让蓝玉别再种地了,进入军事学院学习去。”
    “是。”常茂道。
    上次征辽东回来之后,朱标就又让蓝玉回去种地了。
    不过,朱标发现,这个办法,作用并不大。
    实在是蓝玉的自制力太差了。
    正好皇家军校开始运行,索性就将蓝玉扔进去学习吧!
    军事学院作为第一大院,院长是鄂国公常遇春。
    副院长是魏国公徐达,信国公汤和,卫国公邓愈,以及曹国公李文忠。
    不过现在的李文忠还在边境主持大局,东北的改土归流等事还要他帮忙看着。
    常遇春在年后就已经回来了。
    朱标让蓝玉入军事学院学习,就是想让常遇春好好操练操练蓝玉。
    别人对蓝玉也许会顾忌和自己的关系,不会下狠手,但常遇春就不一样了。
    他是蓝玉的姐夫,蓝玉现在的本事,基本上都是跟着常遇春学的。
    常遇春要收拾他,还不是简简单单。
    ——
    就在朱标忙皇家军校之事的同时,衍圣公府。
    “几位,多年不见,老朽甚是想念啊!”
    孔希学看着面前的几位老者,笑道。
    这几名老者都是在天下读书人心中颇有盛名之人。
    其门生故吏,也不在少数。
    更有在朝为官者。
    “哈哈,衍圣公所请,我等自是前来。”
    一众老者纷纷笑着客套起来。
    随即,客套话说完,孔希学也说出了自己请这些人来的目的。
    “今年科举,相信大家也都听说了。”
    “没错,朝廷不再选用儒学治国。”
    “而如今,朝廷又成立了大明皇家军校。”
    “所授知识,竟是以杂学为主。”
    “而且其中的军事学院,又是第一学院。”
    “朝廷这是想让那些武夫骑在我等读书人的头上啊!”
    “重武轻文,实乃祸国之道。”
    “我等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岂能看着武夫崛起。”
    “届时,大明必将连年征战,百姓将苦不堪言。”
    “我等不能看着上位者行穷兵黩武之事啊!”
    “而且最重要的,武夫手上的权力变大,容易滋生别的心思。”
    “前朝之事,犹在眼前啊!”
    孔希学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情。
    一众老者听得也是纷纷点头。
    让一群武夫丘八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这是绝对不能忍受的。
    至于孔希学所说的前朝之事,他们知道指的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事。
    所以,为了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他们必须阻止武夫崛起。
    “衍圣公说的在理。”
    “我等虽未入朝为官,但也不能看着天下遭受苦难。”
    “我等稍后便联系故友,上奏朝廷,取消军事学院。”
    “不,是取消军校。”
    “如此,便拜托诸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