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皇上,秦王带着太子造反了 > 第138章 老朱:啊!反了!反了
    转眼间,大半个月过去。
    在这期间,老朱并没有在朝堂上提起凤阳之事,太子朱标也没有提起。
    这让一众淮西勋贵不明所以,开始猜测,陛下是不是没打算治他们的罪。
    但胡惟庸却清楚,陛下不是不管,而是在等待什么。
    朱棡将李善长等人从凤阳带回来之后,李善长被软禁了起来,其他人则是统统关进了诏狱。
    有人按捺不住,托关系进入诏狱打听情况,亦或者进去和从被凤阳押来的人沟通,让人背锅。
    朱棡也趁此机会,又得到了一些证据。
    数天后,奉天殿,早朝。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陛下!”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老朱看着下方的臣子,最后目光又在淮西勋贵当中停留了一会儿。
    勋贵们心中一凛,感到一丝不妙。
    紧接着他们就见到御史台的一名御史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
    “准!”
    “陛下,臣弹劾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等人,纵容家人,强买百姓土地,致使诸多百姓家破人亡。”
    “期间,使数十名百姓丧生。”
    话音落下,就又有一名御史站了出来。
    “陛下,臣弹劾……纵容家人强抢民女,其父阻拦,被打断双腿。”
    “陛下,臣弹劾……”
    一名名御史站出来,火力全开,枪口对准了那些淮西勋贵。
    气的这些人脸色难看至极。
    而御史们则是视若无睹,他们大多是浙东人士,与淮西勋贵不对付,现在好不容易得到机会,自然是要喷个痛快。
    一些刚刚从外地赶回来的勋贵,也是错愕不已,旋即大怒。
    老子在外面打生打死,你们这些遭娘翁的读书人竟然偷家?
    这时,一名御史中丞站了出来。
    “陛下,臣弹劾凤阳府知府,勾结勋贵,倒买倒卖中都建造物资,从中牟利。”
    此话一出,不少文官都是不敢相信。
    建造中都,陛下可是极为重视,甚至派遣了韩国公李善长负责,竟然有人将手伸到这上面了。
    难道他们不怕死吗?
    “陛下!”刘伯温此时也站了出来。
    引得一众淮西勋贵怒目而视。
    御史台是由刘伯温掌管的,此刻御史们的弹劾,肯定是刘伯温暗中指使的。
    这老家伙,怎么净跟我们淮西人过不去?
    开国之初,这老家伙就说我们淮西勋贵是骄兵悍将,是祸患。
    “伯温啊!”老朱闻言,看向刘伯温。
    “你有什么事要启奏吗?”
    “臣要弹劾韩国公李善长。”刘伯温缓缓说道。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看向了刘伯温。
    后者心中苦笑,这种得罪人的事,除了会落在自己身上,就不会落在别人身上。
    当时他从太子那里得知凤阳的事的时候,也是震撼不已。
    他万万没想到,凤阳竟然会烂到那种地步。
    而且这其中还有李善长的事。
    “哦?你要弹劾善长?”老朱有些“诧异”。
    “你要知道,善长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咱对他很是放心。”
    “你要弹劾他什么?”
    一番话说完,老朱的脸上看不出丝毫的表演迹象。
    这事儿他从头到尾都清楚,但在这朝堂之上,他得表现出自己是现在才知道的。
    “陛下。”刘伯温心里叹了口气,继续道:“韩国公在督造中都期间,收受贿赂,对倒卖物资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下属之人克扣百姓工钱,苛待百姓,使百姓不堪重负。”
    “期间饿死,累死之百姓,少则数百,多则上千。”
    “百姓不堪忍受,揭竿而起。”
    “事发后,韩国公快速镇压,并将此事遮掩了过去。”
    “给朝廷传来的消息也是一切如常。”
    “臣怀疑韩国公有不轨之心,请陛下彻查!”
    刘伯温听完,深深弯下腰。
    而这番话,也在百官之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凤阳的百姓造反?
    这事儿我等怎么不知道?
    百姓造反,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极为重视的事。
    可那基本上都是在王朝末年,百姓活不下去了才造反的。
    而大明才刚刚建立几年时间,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
    这么大的事,韩国公竟然不禀报朝廷,私自压了下来。
    他想做什么?
    百官心思转动!
    胡惟庸悄悄看向刘伯温,眼底闪过一抹寒芒。
    “伯温呐,你说的可是真的?”尽管老朱早已知道,但这个时候还是要表演一下的。
    “陛下,臣句句属实。”刘伯温认真道。
    “啊!反了!反了!”
    “他李善长是想做什么?”
    “啊?”老朱勃然大怒。
    “凤阳,是咱的老家,咱老家的百姓造反,这是在打咱的脸呢!”
    老朱拍着自己的脸,看着百官。
    “咱臊得慌啊!”
    “你们一个个的歌颂盛世,咱还偷偷高兴呢!”
    “可事实呢,咱老家的百姓造反了!”
    “这就是你们说的盛世?”
    “你们告诉咱,这就是你们所说的盛世?”
    老朱指着百官,大声质问。
    “陛下息怒!”
    在胡惟庸的带领下,百官也是纷纷跪了下来,头死死低下。
    “陛下,此事也只是御史台的一面之词。”
    “有没有证据还未可知。”
    “而这其中涉及人员之多,陛下还没有听他们的解释,贸然定罪,恐有不妥。”
    “而且这其中更是牵扯到了韩国公,还请陛下能够慎重对待。”
    胡惟庸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必须站出来,不然陛下直接定罪,那就晚了。
    果然,在听完胡惟庸的话后,老朱渐渐安静了下来。
    只是胡惟庸并没有注意到,老朱的眼底闪过一抹狠厉。
    “陛下,臣有证据,也有证人。”刘伯温说道。
    “在哪儿?”老朱道。
    “就在宫外候着,等待陛下召见。”刘伯温道。
    “好,传证人!”
    “另,再传韩国公!”老朱道。
    御阶下方,朱标与朱棡并列而立。
    两人从开始就没有出声,这一切都交给了刘伯温,为的就是一开始不将朱标牵扯进来,方便朱标后面的行动。
    朱标看向朱棡,用眼神询问证人会不会出问题。
    朱棡表示没有问题。
    朱标放下了心,安静的等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