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明:皇上,秦王带着太子造反了 > 第112章 先定个小目标,亩产一千斤
    良久之后,老朱的心情渐渐平复。
    他再次将田九叫了过来。
    “咱问你,也亩产量还能不能提升?”
    田九下意识的看向朱樉,见后者朝他微笑。
    便坚定道:“能。”
    “好,咱现在封你为正六品农官,门下农家弟子也封为农官,专门给咱想办法提升粮食产量。”
    “若是你们做的足够好,咱可以让你在百年之后入神农庙,受香火供奉。”
    老朱认真说道,由此可见他对粮食的重视程度。
    听到这话,田九也是震撼不已。
    他急忙跪倒在地:“臣田九,绝不辜负圣恩!”
    “好,咱信你,你也不能让咱失望。”
    “只要粮食产量能提高,你要钱咱给钱,你要人,咱给人。”
    老朱再次道。
    “臣遵旨!”田九激动道。
    《农政全书》中还有不少东西他都没有尝试过。
    有了陛下的支持,他可以率领农家弟子放开手脚干了。
    “标儿,回去后就将农家这次的方法传出去,这可是造福百姓的大事。”老朱又看向了朱标,吩咐道。
    “儿臣遵旨!”朱标道。
    随后,老朱又在田间待了一会儿,便带着人回宫了。
    朱标朱樉两兄弟并肩走着,朱标看着一片一片金黄色的稻穗,接着转头问朱樉:“老二,你说,这粮食产量,达到多少,才能让百姓都吃饱肚子?”
    “你算算不就知道了,人均年消耗量乘人口,得出的结果和全国粮食年产量比一次。”
    “就知道还差多少。”
    “不过,人口每年都在变化,咱们要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粮食产量,永不停止。”
    “如此,咱们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去应对一切危险。”
    “老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咱们先定个小目标,亩产一千斤。”
    “之后再亩产两千斤,一直努力。”
    朱樉说道。
    “老二,你这,亩产一千斤,这真的能做到吗?”朱标看着自家弟弟,眼底深处有着期待。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朱樉嘴角扬起,笑道。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粮食产量最高达到过亩产九百斤。
    亩产千斤,那是新世界建立以后的事了。
    不过,这些成就终究是达到过的不是?
    听着自家弟弟的话,朱标也笑了起来。
    “也是,试过了才知道!”
    ——
    朱标回宫之后,就着手安排去了。
    朱樉相信朱标,就没有多管。
    他现在的重心,还是在自家媳妇儿身上。
    空闲之时,他也会画大明皇家军校的图纸。
    计划中,一建二建完成建设任务后,他就会抽调人手,组建三建,开始大明皇家军校的建设。
    大明皇家军校,在朱樉的计划中,是一所综合性院校。
    其中有军事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物理学院,化学院,数学院等等。
    这将是大明的最高学府。
    为大明源源不断的培养人才。
    现在虎威营中的那些人才,其中有不少,将是皇家学院中的老师。
    ——
    伴随着进入盛夏,天气越来越热。
    朱樉便去了服装厂,弄了一些新衣服出来。
    短袖,短裤,衬衫等。
    当然,这些衣服,他也只是在自己家穿穿。
    不过相比于穿几层衣服,倒是舒服多了。
    房间内再放上几块冰,一下子就凉爽了下来。
    这个时代没有空调,但是冰块,朱樉作为皇室宗亲,肯定是不缺的。
    在他的王府之中,就有一个冰窖,专门储存冰块。
    “夫君!你还在画图吗,休息休息吧!”
    徐妙云穿着一身得体的连衣裙,走了过来。
    上衣不大,刚好能遮住胳膊。
    古代就是如此,穿衣不能暴露,否则会被人骂不检点,尤其是读书人骂的最狠,当然,看的最多的也是他们。
    哪像现代,夏天去街上走一圈,回到家后,还满腿都是脑子。
    经常流连于青楼的读书人,要是来一趟现代,恐怕会一边骂着伤风败俗,一边感慨这简直是人间天堂。
    双标嘛,早就被玩出花来了。
    “怎么了?”朱樉放下笔,看着自家媳妇儿,微笑着问道。
    “就是想来看看你。”徐妙云道。
    怀孕的女人,情绪经常不稳定,也比较粘人,所以朱樉会给她足够的安全感。
    朱樉伸手在她的肚子上摸了摸,心中一阵幸福。
    徐妙云现在怀孕两个多月,还看不出什么。
    显怀一般是在四到五个月的时候。
    朱樉也提前准备好了孕妇装。
    “那我陪你散散步?”朱樉笑道。
    “嗯。”自家小娇妻乖巧点头。
    于是朱樉便带着徐妙云在花园中散步。
    半个月后,沐英传回消息,说是已经找到了马氏家族。
    正派人往京城送呢。
    朱樉收到消息,心情激动。
    开启大航海的人已经有了,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造船,造船,还是踏马的造船。
    于是朱樉又拨了一笔经费下去,扩建船厂,招聘工匠工人。
    木材方面,除了让商业司加把劲之外,也让海外的俞通渊尽量想办法。
    不过由于他还要兼顾水师和灭倭大军的粮草问题,所以朱樉也不能给他太大的压力。
    另一边,一建二建的建设任务也接近了尾声。
    应天府的交通网初步完成,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与此同时,朱樉也正式开始组建三建。
    然后开始招聘人手,补充一建二建。
    随后,又给他们下达了修建连通苏杭一带的水泥路。
    此处的消费水平不低,商业司在这里有不少店铺。
    水泥路修建完成后,运输成本也会降低,虽说还有水路运输,但不能只靠水路。
    然后,朱樉又搞了几个水泥厂。
    随着建设任务逐渐加重,水泥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光靠一个水泥厂是远远不够的。
    八月份,皇家军校规划完成,三建也投入了建设之中。
    最近一段时间,朝堂上也没有什么大事。
    沐英的大军,在对神机营的熟练运用下,将战事也推进到了尾声。
    朱棡和朱棣在此战之中的表现很亮眼,二人带着麾下神机营将士,竟是开发出了新的战法。
    沐英特意上折子为二人请功。
    不过朱樉知道,他们已经看不上这点功劳了。
    再大的功劳,比起自己开国当皇帝,算的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