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太子英明 > 第1418章 燕王殿下万岁……
    关河北也很快就知道萧昕下旨对河东之地出兵的消息了。
    但是呢,关河北没敢再进宫劝萧昕,他知道魏少征参与此事,萧昕绝对会对他有所不满。
    所以,接下来的这段日子,关河北很低调,除了上朝之外,不再进太极殿半步。
    甚至于,关河北也不敢派人将这个消息传给身在河东的萧逸,再说他相信萧逸已经得到消息,正在积极备战了。
    也确实如此,萧逸正在积极备战。
    还没等夏军合围过来,燕军的另外十五万兵马已经到位了。
    原本,萧逸准备再调拨十万兵马,但仔细考虑一下,觉得再调拨五万兵马才更稳妥一些。
    另外的五万兵马,就是清一色的骑兵了,萧逸准备继续采用闪电战。
    不然的话,以三十五万防守百万之攻,而且对方会猛烈进攻,铁定是防不住的。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
    百万夏军即将进攻河东之地的消息,已经在河东之地彻底散播开来。
    河东百姓又惊又怒。
    男人们,已经不单单是青壮了,老年人,以及十岁以上的少年,纷纷主动前去报名参军,要保护河东之地。
    萧逸并没有下令募兵,但这个情况又在萧逸的意料之中。
    若是连这种情况都不会发生,萧逸的仁政也就白施腾了。
    安邑城。
    萧逸的临时王府门前,聚集了差不多好几万人。
    大部分都是男人,还有一些是女人,身体强壮那种的女人。
    “燕王殿下,我们要报名参军,保卫河东。”
    “燕王殿下,我们要报名参军,保卫河东。”
    ……
    在这些百姓们的呼喊声中,萧逸出府了,站在府门口,望着这密密麻麻的安邑百姓。
    看到萧逸出来,喊声就渐渐平息下来,直到消失不见。
    所有的目光,几乎都集中在了萧逸的身上。
    当然了,是前几排的百姓,因为后面的百姓是看不到萧逸的,但却能感受到萧逸的存在。
    萧逸拿着一个简易扩音器,大声喊道:“乡亲们,你们的好意,孤王已经知道了。”
    “你们是想保卫河东,而孤王也曾经说过,再也不会放弃河东之地第二次。”
    “所以,孤王保卫河东的心,并不比你们任何一个人差,甚至于更强。”
    “但是,你们都不要害怕,孤王向你们保证,只要孤王在,河东就在。”
    “孤王已经在河东布防了三十五万兵马,不管是战斗力,还是兵器,都要在夏军之上。”
    “或许,孤王的兵力不足,远不及夏军。”
    “可你们也知道,孤王的兵马并非只有这三十五万,十倍之都不止。”
    “只要夏军敢兵马尽出,孤王就会派遣别的兵马,对大夏国发起进攻,让他们首尾难顾,则河东之围自解。”
    “故而,大家伙儿都不用担心,最后的胜利是属于燕国的,是属于河东的。”
    “燕王殿下万岁。”人群中,不知道是谁突然喊了一句,引得所有人都跟着大喊起来,声如雷震,直入云霄,“燕王殿下万岁……”
    萧逸挥了挥手,好一会儿才算是将百姓们的激昂情绪给安抚下去。
    萧逸又继续说道:“不过呢,河东的预备兵还是要成立的。”
    “孤王之意,所有的燕军全部迎敌,守城之责交给预备兵。”
    “如此一来,我四十万兵马就可以尽数投入到战场,此战的胜算也就可以大大增加。”
    四十万兵马?
    河东之地原本就有五万兵马。
    萧逸散播消息的目的,就是要这个效果,让预备兵守城,如此燕军可有四十万之众。
    四十万?
    又多了五万兵马?
    登时,这些安邑百姓就是眼睛一亮,觉得胜算又大了不少。
    三十五万对百万,基本上是一比三。
    而四十万对百万,快接近一比二了,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看看差不多了,萧逸又说道:“情况就是这样了,我燕军必胜,河东必胜,大家伙儿都回去吧,静等孤王的捷报就是。”
    “另外,年龄在二十岁以上,三十岁以下,非独子的,可以报名预备军。”
    “燕王殿下万岁……”百姓们再次大喊起来,慢慢地散去,各回各家去了。
    望着百姓们渐渐散去的身影,萧逸也微微一叹,喃喃自语道;“民心可用,河东必然不失啊。”
    虽说,萧逸拒绝了河东百姓的主动入伍行为,使得河东之地的燕军数量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多出一些预备兵。
    不过呢,这一次的云集,对河东之地的安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萧逸回到燕王府,立即下令,派出无数的细作,从河东出发,分赴大夏国各地。
    这一波细作的任务,就是将大夏国即将以倾国之兵攻打河东的消息散播出去。
    同时,萧逸派在各地的细作也会散播消息。
    大夏国既然是倾国之兵攻打河东,其余各处的兵力自然就会减少很多,正好方便各地的百姓行起义之事。
    萧逸这一招,绝对是釜底抽薪之计,也足以能破了魏少征的计策。
    当然了,这条计策能够彻底起作用之前,河东必须要能扛住夏军的第一拨进攻。
    河东之地最东面的红城,是河东之地的东大门。
    燕军与夏军的第一战,就在红城开启了。
    这一战,夏军投入了三十万兵力,燕军却只有十万之中。
    而且,夏军的统帅,不是别人,正是刘益海。
    刘益海这一次是下定决心,一定要一雪前耻,取得红城大捷。
    一旦红城被攻破,夏军就能长驱直入,进入河东的腹地,则燕军必败无疑。
    对于这一战,刘益海的准备还是十分充分的,对萧逸的战术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刘益海发现,燕军虽然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在武器上却占有极大的优势。
    所以,若是跟燕军相持,拼武器,夏军绝对会吃大亏。
    更不要说,大夏国与北洲国的联系已断,夏军的热兵器就无法得到补充,极为不利。
    也就是说,刘益海想要快速攻下红城,快速取得战斗,唯一的办法就是强攻。
    于是,在大军集结之后,刘益海就率领大军从南皮城急行军,向红城进发,准备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