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太子英明 > 第282章 人头为尘尸化土
    第282章 人头为尘尸化土
    </h1>长寿翁急忙说道:“太子殿下何出此言?”
    “临晋县冤案无数,是太子殿下来到,才使得冤案一一得到平反。”
    “临晋县的贪官污吏,才能够被绳之以法。”
    “太子殿下是临晋县百姓的大恩人,如何能说对不起啊?”
    萧逸对长寿翁摆了摆手:“老丈不要着急,孤王还有后话。”
    接着,萧逸继续大喊道:“相信,大家都跟这位老丈一样,不解孤王为何会说对不起。”
    “孤王,是大夏国的太子,不是临晋县的县令。”
    “职位不同,责任不同。”
    “整个大夏国的百姓,都是孤王,以及父王的子民,孤王应该给你们一个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
    “但是,就在孤王来到之前,你们没有,反而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是孤王对不起你们,是大夏国对不起你们。”
    “不过,请你们体谅。”
    “大夏国在乱世中建国,经过连年战争,国库空虚。”
    “内有六国余孽蠢蠢欲动,外有各国列强垂涎我大好河山。”
    “内忧外患,再加上国库空虚,使得大夏国的处境是举步维艰。”
    “父皇和孤王,有心将大夏国治理成盛世之国,有心让大夏国的百姓都过着安居乐业的太平日子。”
    “我们有此目标,也一直在努力。”
    “请大家相信父皇和孤王,出不了几年,大夏国就会风貌大变,天下太平的日子指日可待。”
    “此生不悔入大夏,来世还做大夏人。”
    “这就是孤王此生奋斗的目标,孤王要让所有的大夏国人,都会有这样的荣耀感。”
    “若是乡亲们相信孤王,请接受孤王这一拜。”
    说着,萧逸双臂前伸,双手并拢,手腕弯曲,对着三十万百姓来了一个九十度的鞠躬。
    立即,全场轰动了,所有的百姓再次跪了下去。
    “太子殿下……”几乎一大半的人,都是泣不成声。
    萧逸大声喊着:“临晋也是潼关的故道,孤王突然有了灵感,愿赋诗词一首,送给乡亲们,算是今日离别的纪念吧。”
    所有人一听,不由大喜,太子要作诗了,是为他们而作。
    立即,哭声渐渐止住,嘈杂声也渐渐散去。
    萧逸朗声说道:“这首词的词牌名叫做山坡羊,词名叫做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孤王在此立誓,此生要为大夏国的盛世努力,孤王要让大夏国的所有百姓,全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孤王还要让那些贪官污吏,那些为政不作为者,那些欺压百姓的豪门大户,付出惨痛的代价。”
    三十多万人,很快就一起欢呼起来。
    “太子英明。”
    “太子英明。”
    ……
    有笑着喊的。
    有哭着喊的。
    有跪在地上喊的。
    有跳着喊的。
    这一幕场景确实震撼了所有人的人心。
    那些被萧逸新提拔的官员,个个都是暗下决心。
    一定不辜负太子殿下的厚望,一定要做一个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
    萧逸的这些随从,也都暗下决心。
    哪怕是自己身中千刀万剑,也绝不能让太子有任何危险。
    卫红雪一直通过马车的窗口望着萧逸。
    得夫如此,妇复何求啊。
    萧逸的身影,在卫红雪的芳心中,越来越大,越来越重。
    春儿和秋儿,也是一眨不眨地盯着萧逸,芳心甜甜的。
    太子殿下真是世上最好的男人了。
    只不过,晚上的时候,太子殿下太坏了。
    会那么多的花样,差点没把人家羞死。
    皇甫南阳也是热血澎湃,大夏国后继有人啊。
    常年受四周列强欺负的时代,很快就会过去。
    皇甫无情三女,望向萧逸的目光,也远不如以前那样冷漠无感情了,多了那么一丝的光彩。
    林虎兄弟,现在对萧逸的佩服简直是五体投地。
    就算,现在给他们回燕云,给他们打仗的机会,恐怕他们也不愿回去了。
    保护萧逸的安全,在他们看来,已经是大夏国最重要的任务,他们为自己是萧逸的护卫而感到无比的荣耀。
    萧逸又转过身来,对临晋县的官吏们喝道:“你们,都是孤王亲自任命的官员。”
    “孤王对你们信任,将临晋县交给你们,希望你们也不要辜负孤王的厚望。”
    “若是,你们有任何不作为,有任何贪赃枉法,有任何欺压百姓之举。”
    “孤王绝不会手软,定会要了你们的项上人头,重罪者连带全家。”
    “你们要谨记,君为舟,官为舟,民为水。”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天下,永远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当权者的天下。”
    “若是有什么权贵逼压你们,此处距离长安不远,你们可以随时向孤王回报,孤王自然会为你们撑腰。”
    一众官员慌得急忙下跪:“下官等不敢忘记太子殿下的吩咐,一定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绝不会辜负太子殿下的厚望。”
    接下来,在三十多万百姓的目送中,萧逸离开了临晋县。
    下一站,重泉县。
    相同的事情,再次上演了。
    再下一站,是莲勺县,还是一样。
    继续,是万年县,跟长安城中的万年县同名。
    再往西南,是高陵县、阳陵县、长陵县。
    最后,过了渭桥,就是长安城。
    这一路上,萧逸花费了足足半个月的时间。
    这半个月的时间,还是“人头滚滚”四个字。
    被萧逸斩杀的贪官污吏和恶霸豪强,足足有上千人。
    相关家眷被流放的,足足三千多人。
    还有一些官员的女儿,小妾什么的,被打入教司坊。
    萧逸走一路,杀一路,事情传到长安,震惊了整个朝廷。
    放眼整个东洲,莫说是太子了,连皇帝也没有一个敢这么干的。
    于是,弹劾萧逸的奏折,犹如雪花一般,飞到了萧天行的龙案之上。
    其中有一个奏折,竟然还写了一首诗,用来形容萧逸的残暴。
    这首诗的内容是:“太子一路血一路,人头为尘尸化土。回望千年东洲史,残暴如斯怎称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