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太子英明 > 第217章 甚至于会损减寿命
    第217章 甚至于会损减寿命
    </h1>太极殿。
    萧天行已经拿到了议和诏书。
    “哈哈哈……”看完了上面的内容,萧天行忍不住大笑起来,“逸儿又一次立下大功了,朕一定得好好赏赐他。”
    二十多万的俘虏南归,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消除,这件事情绝对能在萧天行的青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将议和诏书轻轻放下,萧天行微微一叹:“慈善碑、燕云大捷、凌烟阁,再加上二十多万夏人南归,逸儿真是朕的福星啊。”
    “只是,据说那大蛮国的太子拓跋鹰扬也是人中之龙,为何会答应这样的议和结果呢?”
    “于有山,马上去东宫,将太子宣过来,朕要仔细问问。”
    “奴婢遵旨。”于有山领了旨,急急忙忙去驿馆。
    但是,到了驿馆,于有山扑了一个空,驿馆的人说萧逸已经离开一个时辰了。
    然后,于有山又去了一趟东宫,但东宫的门丁说,萧逸带了萧天行赏赐的十个美女出门之后,就一直没回来。
    无奈之下,于有山只得回宫复命。
    谁想到,于有山刚刚向萧天行复了命,萧逸就进宫了。
    搞得于有山直翻白眼,好像有一种被萧逸盯住了的感觉。
    “儿臣参见父皇。”
    “逸儿免礼。”萧天行迫不及待地问,“逸儿,那拓跋鹰扬如何会答应这样的议和条件,你速速对朕讲来。”
    “儿臣遵旨。”萧逸应了一声,便将事情的经过,详细讲了一遍。
    萧天行听得是惊异之极:“没想到,世上竟有马奴儿这样的奇才,朕也长知识了。”
    “那朴恩珠为了报复你,竟然背叛自己的主子,当真是可恶之极,此人不可留。”
    “那金忠雄倒是一个人才,若是他愿意,可在我大夏国为臣。”
    “那清鸢公主真是愚蠢,若非逸儿及时赶到,她这次要赔大发了。”
    “呵呵,你这小子,明着跟拓跋霁月交往,却故意提出迎娶拓跋映雪的条件。”
    “看来,大蛮国这一次要乱上一阵了。”
    萧逸笑着说道:“大蛮国乱起来,咱们大夏国才能安定。”
    “嗯。”萧天行点了点头,“咱们大夏国所在,是东洲最好的位置,土地肥沃,矿产丰富,人口众多。”
    “打咱们大夏国主意的国家,何止是大蛮国一个啊。”
    “据朕所知,西边的大成国和大晋国,南面的大齐国和大燕国,以及西北的大辽国,都觊觎着咱们中原大地。”
    “燕云之战,只是暂时缓解了咱们与大蛮国的关系而已,但咱们大夏国的危机并没有真正解除。”
    “朕最担心的是,他们几国齐动,瓜分咱们大夏国。”
    萧逸心下一动,问道:“父皇之意,他们见不得咱们大夏国日渐兴盛?”
    “不错。”萧天行点了点头,叹道,“《太子周刊》和压水井,都能为咱们大夏国带来源源不绝的财政收入。”
    “一旦咱们大夏国有了钱,自然就会是兴盛的局面,这是他们几国不愿看到的。”
    “须知,百年以来,中原陷入内乱,政权频繁更迭。”
    “每一次大乱之时,这些国家都会趁机而动,侵占一些地盘。”
    “就像那关山五十州,最北面的一些州,被大蛮国占领已有百年时间。”
    “就算是最南面的一些州,被大蛮国占领也有十数年之久。”
    “所以,一旦咱们大夏国强大起来,四周的这些国家就会惶惶不安。”
    “逸儿,燕云大战,只是战事的开端,接下来咱们大夏国要面临的局面,会比燕云之战困难得多。”
    萧逸冷哼一声:“父皇放心,儿臣日后定会将失陷的疆土全部收复回来。”
    “若是他们不识趣,儿臣自会挺枪跃马,亲自上阵,将东洲给一统了。”
    “好。”萧天行忍不住大赞一声,他从萧逸的身上,似乎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不过呢,打仗就是拼人,拼财力。”
    “我大夏国不缺人,却一直受财政困扰。”
    “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我大夏国的军队足以能横扫东洲。”
    萧逸淡淡一笑:“父皇只管放心,敛财的事情,儿臣最在行。”
    “最多一年的时间,儿臣就会让咱们大夏国,成为东洲最富裕的国家。”
    “儿臣要让各国的钱,像流水一样,源源不绝地流入到咱们大夏国。”
    “儿臣还要将咱们大夏国军队,打造成铁军,将咱们大夏国的士兵,打造成铁人,无坚不摧,无战不胜。”
    萧天行大喜:“有逸儿在,朕心甚慰啊。”
    见萧天行的心情不错,萧逸趁机说道:“启禀父皇,儿臣对早朝之事,有个建议。”
    早朝之事?
    萧天行一愣,问道:“逸儿有何建议,但说无妨。”
    萧逸朗声说道:“上朝的时间,是卯时,这时候天色已经微微发亮。”
    “但对于大臣们而言,寅时就得在勤政殿外等着。”
    “距离皇宫较远的大臣,须得丑时就得起床,确实太早了点。”
    “若是长期如此,对这些大臣们的身体也会造成损伤,甚至于会损减寿命。”
    “再说,有些事情,大臣们可单独,或者相关官员一起,向父皇汇报。”
    “因此,儿臣建议,可采用五天一朝的制度,还请父皇三思。”
    五天一朝?
    萧天行皱了皱眉头,飞快地想了一下,觉得萧逸说得也有些道理。
    只不过呢,萧天行并没有立即决断:“好,逸儿,你这个建议,朕会考虑的。”
    “多谢父皇。”萧逸拱了拱手,“若无他事,儿臣就告退了。”
    “嗯,去吧。”萧天行点了点头,拿起一份奏章,开始阅读起来。
    当皇帝,确实辛苦,萧逸看了,不由微微一叹,单是奏章,几乎每天都看不完。
    看来,还是历史上明朝的内阁制度好啊。
    只有十分重大的事情,奏折才会送到皇帝的手中,其余小事,由几个内阁一起批示了。
    出了皇宫之后,萧逸再次去了驿馆。
    但这一次,萧逸没去拓跋鹰扬的住处,而是去了清鸢公主的住处。
    清鸢公主呢,也已经醒了过来,伴随着的自然是一声尖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