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科举兴家:首辅大人超宠妻 > 第六百四十七章族学
    族长等人看到宋大姑,心中了然。面上却无什么神情,一个已经嫁出去的女子还是小辈根本不值得他们搭话。
    虽然名义是上宋青选的姑姑没有错,但是在座的各位又有谁不清楚老宋家上一辈的恩怨。
    这宋大姑一家也是势力的,之前巴结着大房,现在看三房的人出息了又来这边,他们实在瞧不上这样的人。
    几位族老脸上带着情绪,根本不想搭理人,王家人热脸贴了一个冷屁股,不管是宋家人还是族老都不是他们能得罪的,脸色讪讪,也不好再往这边凑。
    宋大姑到是想说什么,但是男人那边族长这些有身份都在,打了招呼之后她也不好一个人留在这多说什么,她男人也是个插不上话的,想了想她还是出去找宋母了。
    宋母也不愿意搭理她,但是表面的功夫还是要做的。
    周念锦带着嘟嘟叫了人,宋大姑自然是好听话不要钱的往外倒,周念锦也都是笑笑不多说什么。
    看到周念锦这样一副高攀不上的态度,宋大姑气得不行,但是她知道她这侄媳妇和宋母都是有诰命的人,还真不是她能随便出言得罪的,遂只能忍下心气继续唠家常。
    今日要宴请族人,家里要忙活的事情不少,宋母也就借机让儿子和媳妇都出去帮忙,堂中就只剩下李家舅舅和舅母以及宋大姑一家。
    宋大姑以前是根本瞧不上宋母娘家人的,穷山沟出来的,日子比他们老宋
    家还难,她怎么可能瞧得上。
    不过,现在瞧他们身上穿得怕是这两年日子好过了许多。
    宋大姑之前没有关注过李家的事情,现在倒是觉得说不定李家早就借着她三弟家里的势发了财。
    宋大姑打量了李家人的衣着,不由眯了眯眼,心中有点不舒服,但是她很快就想明白,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先跟三弟一家搞好关系,关系好了她三弟怎么得也不会让他们的日子比李家差吧。
    宋大姑心思火热,刚刚看到宋母手上挂了一个大青镯子就知道是好东西,还有青选他媳妇身上穿得一看就是好料子,当了大官就是不一样啊。
    宋大姑的火热心思周念锦并不清楚,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了低调周身都没戴什么打眼的首饰,只是一身衣裳都被人瞧进心里了,但是以她对宋大姑的了解也知道这人这么殷勤一定是有所求。
    不过不管是宋青选还是她都没有搭理他们的意愿,宋母一早就交代他们不要担心,有事情他们老两口会处理。
    一直快到中午,宋大哥才安排了宋大姑他们一家坐席,反正今日都要流水席招待所有族人,多他们一家也都有吃的,只要今日他们不生乱子就好。
    宋家的大喜事对整个宋家庄的人来说也是同喜,一家人从回来开始忙活就一直没能停下来。
    家里一些活几位嫂嫂也不让周念锦和宋恩慈沾手,家里请的有人,一些事情有她们盯着也就够了
    。
    周念锦也没有扭捏,知道今日人多,索性就带着宋恩慈去照看家里那群孩子了。
    中午吃饭,几人也留在后面跟孩子一起吃的,吃过饭,周念锦就看着嘟嘟休息了一会儿,下午就开始盯着几个孩子做功课了。
    大毛和二毛还要去书院读书,请假了这些天,明儿就要回书院了,回来的这几天功课他们不敢落下。
    更让他们珍惜的还是每天能得到四叔的指导,明儿虽然要去镇上的书院了,但是每天他们还是要回来的,不说其他的,就是四叔的这份指导就远不是镇上的书院能比的,每日都有爹或是叔叔的接送,他们很高兴回来。
    周念锦看着他们做了一会儿功课,平静的午后,看着孩子们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她刚来宋家那段时间教他们认字的时候。
    真好,几个孩子都长大了,学习上也没怎么让人操心,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不仅是他们家的孩子去读书了,二叔家的小石头也去读书了。
    现在村子里有族学,虽然才刚刚开起来,但请来的先生让这些孩子启蒙和四书五经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村子里除了宋氏族人能免费去,其他只要不是揭不开锅的都能去读书。
    族中学堂是大事,祭祖结束后,宋青选就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
    学堂他去看了,只能说跟他想要的差距还是很大,他知道真的要把族学培养起来,眼下只靠一个先生是没办法的。
    当初招
    这一个先生族里就废了不少心思。
    首先没有本事亦或是人品不行的他们都不敢要,可是一般有本事的人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窝在一个小村子里给人当先生?
    虽说宋青选的名气很大不错,但是宋氏一族刚建起来的族学还是看着过于单薄了些,还没有吸引那些读书人的本事。
    宋青选看着已经建好的族学,看到了里面认真教书的老夫子和认真上课的孩子。
    他觉得仅有一个夫子还是不行,想了想他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回去之后,看到自家舅舅在和母亲笑着说话,他就想起了舅舅家的孩子。
    小时候,他在舅舅家那边老秀才那里读过书,当时跟大伯的关系闹得僵硬,这里他上不了,只能去舅舅家那边开的一个小私塾上课,他一直记得这份恩情。
    现在族学也建了起来,等招了新夫子来,又有他留下的东西,宋氏的族学肯定不是外面一般的私塾能比的,到时候就让舅舅家的孩子一起过来读书。
    吃住都已经在家里,和家里的孩子一起舅舅也会更放心。
    宋青选向宋老爹询问族学的情况才知道,现在族中很多孩子都能读书认字了,还有旁边的村子的孩子也会过来。
    宋氏族人的孩子都不收束贿,其他人来上课也意思着收一点东西,所以不比外面的私塾贵,近处的都愿意把孩子送来启蒙。
    现在他们宋家庄已经很出名了,十里八乡还没有哪个地方有自
    己的族学。
    再加上,有宋青选这么一个从宋家庄走出来的榜样在,不少人家都重视起家里孩子的读书问题,能咬牙供着就一定让孩子读两年书。
    清楚之后,宋青选更觉得只有一个夫子不成,这件事他必须尽快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