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激活帝王系统,开局召唤典韦 > 第865章 天宫刺客再现!(漏发一章)
    第865章 天宫刺客再现!(漏发1章)
    翌日一早,淮河之上便多了一艘小舟,一位衣冠楚楚,面如冠玉的青年立于床头,手持一把玉箫,萧声动人,传遍两岸。
    撑船的乃是一位身披斗笠的老者,船上两人对坐,张口闭口便是天下大势,若是旁人听得,怕是要嗤笑一番。
    “爷,咱们水路行舟,自淮南至京都,少说也要十日。”
    “要不换艘大船,您在船上歇?”
    宁凡摇了摇头,笑吟吟的道:“倒也不妨事,一艘小舟亦能领略千山万水,况且,大船更加耗时,而小舟也不易惹人注目。”
    “罢了!”
    林庸笑了笑,宁凡来到船中央,看向那蓝袍文士:“仲舒,依你之见,当今天下可适用于儒学?”
    “回主公,当年我西汉‘废百家,尊儒术’乃是黄老之学不适应于大一统,况且,王朝初定,前秦百家蛊惑百姓,暗中行篡国之事。”
    “唯有统一思想,才能凝聚人心,加强皇权,是我大汉思想和学术上统一!”
    “当今天下,列国纷争尚未止,强国需用农,墨,治国需用法,道,而争霸则需兵,纵横,阴阳,自然不适合大一统之儒!”
    宁凡含笑点头,平静的道:“一统之后呢?”
    “自然当废百家,兴儒术!”
    “非也!”
    宁凡摇了摇头,前世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极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而所宣扬的礼法忠孝自然是统治者的最佳工具。
    然而,独尊儒术的后果就是限制了后世两千多年的思想体系,无论是程朱理学,亦或者陆王心学,都是建立在封建儒学之上而衍化。
    两千多年的王朝,思想禁锢成为了百姓难以跳脱的囚笼。
    于王朝统治和长治久安而言,儒学自然是居功甚伟,可从时代发展与进化,自然是不适用!
    “请主公赐教!”
    董仲舒的话音一落,只见林庸面色骤然一变,平静的江面上猛然爆出数十道冲天水柱,一道道黑影朝着宁凡掠来。
    “嗖!”
    “嗖!”
    一道道寒芒激射,没等宁凡开口,一直静坐在船尾的雨化田身形猛然腾空,手中细剑一甩,无数道剑光呼啸而出。
    “何方贼子,安敢作乱?”
    说话间,身形已经掠出,直接挡在小舟之前。
    数十道黑影脚踩水面从四面八方朝着小舟掠来。
    小舟也是在这浩荡的激流之中摇摇晃晃,林庸双脚轻轻一点,小舟重新变得稳如泰山。
    “这里交给我,小友自去!”
    雨化田听到林庸的言语,也是放下心来,手持细剑便朝着一众杀手杀去。
    典韦手持双戟立于船头,虎目圆睁:“贼子,找死不成!”
    说话间,手中大戟一甩,两杆大戟劈出两道罡气,直接将迎面冲来的两道黑影斩落!
    “贼子乱世,祸乱中原!”
    “当诛!”
    十余道身影直接掠过了雨化田,目标明确的朝着宁凡杀来。
    董仲舒和长孙无忌却是面色平静的望向一众黑衣。
    宁凡眯着眼,看着这一行杀手,轻声呢喃:“天宫还是黑囚?”
    当初在前往长洛途中,便遭到了天宫杀手的刺杀,没想到今日他们竟然又一次卷土重来。
    “给俺滚回去!”
    典韦身上红色煞气升腾,宛如从尸山血海中走出的煞神,双戟一荡,直接和三个杀手在船头战成一团。
    他乃是外修武将,并不擅长轻功,在这水面上战力更是大打折扣,林庸却是小眼一眯,眸中绽着一抹森然的寒意。
    “唰!”
    只见一支竹竿轻轻一甩,伴随着一道劲风席卷,船只周身的七八道身影瞬间落水。
    一支平平无奇的竹竿,在林庸的手中仿佛化身为绝世利器,竹竿一点,直接贯穿了一位黑衣的肩头,血花绽放,身形爆退!
    “大……大宗师!”
    一众黑衣也是吃惊的望着那手持竹竿的瘦小老头,脸上尽是骇然。
    谁能想到,大禹太子身边竟然还隐藏着一尊这般强者?
    “情报有误!”
    “撤!”
    为首的黑衣身形一掠,直接退出十余丈,一声令下,二十余道身影直接朝着四面八方逃去。
    林庸冷哼一声,脚步轻轻一踏,脚尖轻点在江面上便是掠出近百丈,竹竿瞬间化作道道残影,伴随着一道道落水声响起,水面再次恢复平静。
    “可惜,被他们逃了七八个。”
    林庸担心宁凡的安危,不敢离开小舟太远,仅仅一击便重新回到小舟,雨化田正欲追去,却听宁凡开口:“不必追了,都是天宫的死士,就算抓到活口也无意义。”
    “诺!”
    雨化田重新回到小舟上,宁凡却是眯着眼道:“看来,天宫的背后也不纯粹啊!”
    “哼,一群下水道里的老鼠,生来便见不得光!”
    “主公,要不要派人彻查一番?”
    “不必!”
    宁凡摇了摇头,淡淡的道:“此事,孤自会安排。”
    经此一个小插曲之后,宁凡也是发觉一丝不寻常,如今列国的争斗已经从战场上转到了方方面面,加之三大仙地的入世,似乎更加的不平静了。
    ……
    时间一晃,便是十余日光景,经过淮河那次刺杀之后,一路上倒也还算平静,抵达禹王城,宁凡却是并未急着露面。
    从出征至今,已经过去了小半年时间,而朝中自从沈公离世之后,似乎也是变得不太平静。
    皇宫。
    皇帝陛下终究是在后宫玩腻了,似乎是耐不住寂寞,沈黎去世时,禹皇陛下也是顺势出面监国。
    在林秋石的力挺之下,诸葛亮和郭嘉也是并未阻止。
    早朝。
    禹皇垂坐,百官伫立,魏英笑眯眯的伫立在一旁。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陛下,臣有本要奏!”
    “准奏!”
    林秋石率先出列,微微拱手:“陛下,自从沈公离世之后,中书令一职至今空缺,然朝中要事众多,中书令又是要职。”
    “臣请早日确立中书令一职之人选!”
    “嗯!”
    禹皇微微颔首,笑吟吟的道:“既然林卿有谏言,可有合适的人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