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玉堂春满 > 第3章 探知(二)
    结果1番推让下来,两个小姐谁都不好意思拿了,玉坠还是留在了常晞这里。
    常晗讨了个没意思,自己走了,而常晴想着还有玉带糕吃,便自告奋勇说要留下帮忙。
    常晞可不指望她能帮什么忙,让人给她上了茶果点心,就自己翻起书来。
    不过是家里常吃的糕点而已,用得着这么费力气?常晴看着奇怪,凑过来要常昭给她讲讲。
    很快她就发现,常晞的做法和厨房的不1样。
    厨房最擅长做玉带糕的,是苏州来的1个厨娘,她用的原料主要是糯米粉,糕点做成3层,上下两层只用糯米粉,中间1层是猪油和白糖,切成小块吃,口感十分软糯。
    可常晞做的,却是将炒好的糯米粉,加霜糖和油拌匀,揉擦后筛出细细的白粉,再用梅子丁、糖桂花、松仁、芝麻和油做成馅料。上下两层用筛好的白粉,中间则用配好的馅料。这样1来,既有了糯米粉的软糯,又有花果芝麻的香甜可口。
    “蒸好之后切成薄薄的片,颜色应该会很好看。”常晞看着常晴红扑扑的小脸,突然有种捏她1下的冲动。
    常晴在1旁,早就听得直吞口水,急得直催旁边的小丫鬟去送食谱,让厨房快快的做出来。
    那小丫鬟连忙看了常晞1眼。
    “你快去吧,再慢些,7妹妹该急地把这书都吃掉了!”说得大家都笑起来。那小丫鬟连忙应了1声,1溜烟去了。
    这个小丫鬟就是那日和峨蕊1起煮燕窝的,常晞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白露,另1个新来的叫紫英。那日峨蕊送迟了燕窝,却推到她身上,她没有急着为自己分辨,今天又知道看自己的眼色行事······看来是个老实守规矩的。
    常晞暗暗记下。
    --------------------------------------------------------------------------------
    此时,徐府外院,大厅外的1颗梧桐树下,常子卫正与王氏兄弟煮茶聊天。
    “怀远兄,候缺的事,你可都打点妥当了?”怀远是常子卫的表字。
    “此次进京都,我已经拜望了恩师和通家之好的几位长辈。只是如今有缺的地方不多,我的资历又太浅,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常子卫道。
    他说的是实话。按本朝的规制,官员补缺的品级不能高过原来的品级。他丁忧之前是从7品,如今只翰林院、礼部和吏部还有缺,但都是从5品往上的位置。
    而且,他自己心底里也不愿意去6部。
    此次上京都,他特意去了文阁老的府上拜访,隐晦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文阁老让他再等等,其余的并没有多说。
    文家与常家几代交好,文阁老的侄子娶的正是常子卫的3姐常元春,文阁老进内阁多年,为人沉稳持重,既然说了让他等,那必定是有几分把握的。
    不过1切尚未定论,他自然不会轻易与人提起。
    王氏兄弟也并不追问。
    过不多时,茶已到3沸,常子卫将2沸盛出的水倒回,再均匀斟入各人的杯中。
    “茶汤柔和、香味又如此醇厚,这十年的老茶果然不同凡响!”王氏兄弟中,弟弟王吉笑着转移了话题。
    哥哥王成看得分明,也笑着接口道:“可不是吗!每次来怀远兄这里,我们总是有好口福。”
    “咱们之间何必说这些!”常子卫笑道:“我若是去了你们家,你们难道就没有好茶好饭来招待我?”刚刚的话题很自然地就被揭过了。
    3人爽朗地笑了,又说了几句闲话,这时常子卫的长随赵全走了过来,远远地停下脚步,行礼禀告道:“老爷,车马吃食均已安排妥当了。”
    “那咱们这就动身吧!秋日的蟠云山风景最好,咱们先爬山赏景,做几首联句,中午顺便去宁辉寺吃素斋,那里的素烧鹅和罗汉烩乃是1绝。”常子卫道。
    王氏兄弟欣然允诺,3人谈笑着上了马车。
    --------------------------------------------------------------------------------
    转眼就到了8月初1,府里正准备着过中秋节。因为是除服后的第1年,两位老爷的意思是要好好操办1番。
    常晴的生母杨姨娘管理着内宅的大小事宜,这阵子更是忙得团团转,常子卫则领着孩子们去了2房那边,给2伯父常子坤1家请安。
    常家祖辈人口多,又家境优渥,故而宅邸极大。这些年各房虽然并没有分家,可之前大房和3房常年都在京都,3家实际上是各过各的。
    如今大房已经回京了,随安就只剩下2房和3房,2房住在东边,3房在西边,还有很多空着的院落,只是安排些人定期打扫,不至于太过陈旧荒废罢了。
    常晞规规矩矩地跟着众人,走到了2伯父常子坤的面前。
    常子坤比她父亲大了整整十2岁,人颇为随和。他没有功名,与两个儿子1起打理着家里的庶务。
    2房有2子1女,最小的女儿常映,今年不过11岁,排行第3。
    此刻,2房的3小姐常映、3房的2小姐常昭、5小姐常晗、6小姐常晞、7小姐常晴,如1把长短不1的水葱儿,盈盈向着2伯父行福礼,把个2伯父喜得连连点头。
    “好好好!都是我们常家的好姑娘!”他夸奖了常晞等人几句,又转头向常子卫笑道:“还是你有福气,生了这么多小棉袄,真是羡煞旁人了。”
    徐家这1代男多女少,大房只有两个少爷,2房只有1个小姐,偏3房养了4个闺女,1个赛1个的漂亮。而自己年纪渐长,两个儿子都已成家,膝下只剩1个女儿,不免有些寂寞。
    因此,他对弟弟家的这几个女孩子都颇为疼爱。
    让姐妹们都在下首坐了,他突然想起了1事,吩咐道:“去把我书房桌上那个黑漆匣子拿过来。”
    2房的顾妈妈忙出去喊了随从去取,片刻后取了来,再交由她捧着进了堂屋。
    黑漆描金花蝶纹的长方盒,打开后,雪白的衬布上并排放着5块不同式样的翡翠玉牌。
    喜鹊登枝、蜻蜓莲花、5蝠捧寿······都是1些代表着吉祥如意的纹样。
    “你们1人挑1个,剩下的1块给了映儿。”常子坤笑眯眯地道。
    长者赐,不可辞。3房众姐妹按着长幼顺序,各自走上前挑了1块。最后1块由常映拿了,众姐妹都谢了赏。
    顾妈妈吩咐人把盒子送回原处,她自己则领着小姐们去了2太太的屋里请安。
    2太太今年4十1岁,比2老爷小4岁。她原本1个人主持着2房和3房的中馈,可最近两年身子不好,强打了精神也只能顾得上2房的事,3房自然不好再劳烦她,这才交给了杨姨娘代管。
    常晞心里却很不以为然。
    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还这么看不开,非要把持着家里,死活不让媳妇接手,可不是自己找罪受么?
    常晞虽然觉得2太太是自寻烦恼不值得同情,面上却不能表露,她从善如流地和姐妹们1起,恭恭敬敬行了礼。
    2太太歪坐在短榻上,身上搭着藤黄色绣如意纹的锦被,两个儿媳都立在1旁。
    “我1病几个月,想不到连晴儿都长这么高了。”2太太温和地道。并朝着常晴招手,“过来我看看。”
    常晴规矩地站了这半日,早就耐不住了,1听这话,就像小鸟1样跑跳着到了塌前。
    她今天穿了件苗绿的琵琶袖小袄,螺钿紫的下裙,脚上穿着杏黄色绣鞋,都是簇新的,可颜色驳杂,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2太太看着就皱了皱眉。
    1旁的顾妈妈见了,忙打着圆场:“许是中秋事忙,杨姨娘1时顾不到也是有的。”
    2太太不置可否。
    顾妈妈又接着道:“3老爷家里人虽不多,可3老爷刚从京都回来,人情客往的也有不少事,又赶上中秋节,怕是要忙的脚不沾地了。”又带着几分谄媚的对2太太道:“谁要是都能像太太这样,那还了得。”
    常晞低眉顺目地站在那里,余光却1直瞟着身边,她看到在顾妈妈说话之际,常昭就垂下了眼睑;常晞也低了头,嘴角却止不住轻撇;常晴以为顾妈妈是在替她娘说好话,笑得眉眼弯弯,左颊上的梨涡显得十分俏皮。
    2太太脸色大霁,却故意绷着声音道:“怎么这样多话!还不快去把点心匣子拿来,给姐儿们尝尝。”
    顾妈妈却不立刻动身,仍然唉声叹气地道:“太太别生气,老奴说的可都是实话!您就是因为这些年操劳太过,才伤了元气。今后可1定要保重身子才好啊!”
    2太太脸上的笑容再也藏不住了,笑着指了她道:“还不快去!”
    顾妈妈应了声“是”,笑容满面地转进了暖阁。
    说话间,已有丫鬟来问是否要传膳,众人便簇拥着2太太去了膳厅,姐妹们按次序坐了,2太太就让两个儿媳回去:“我这不用你们立规矩,你们自去吃饭吧!”
    2房有两个嫡子,2爷常暄娶的是滨州赵举人的次女;3爷常晓娶了与常家临县许家的长女。
    两人又推辞闲话了几句,便行了礼退下。
    众人安静吃了饭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