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三百六十五章:各论各的
    当晚何氏把孙同有意胡春桃的事,告诉胡老根,胡老根对孙同也没啥意见。
    要他说,孙同是从战场出来的,那才是真爷们呢。
    侄女嫁给真爷们,他是一百个愿意,再说孙同和母亲就住在王家庄,侄女嫁在村里,他随时都能看得到,心里也放心些。
    老两口在床上嘀嘀咕咕说了半宿,一直到后半夜才睡去。
    胡家给了好信,李氏半点没耽搁,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往孙同家跑了一趟。
    黄氏得知儿子的喜事有了着落,高兴得合不拢嘴,就是眼下还有另一桩难事,那就是银子。
    家里存了十来两银子,本来是要攒够了还给周家的,可孙同成亲也要用钱,一份钱没法子掰成两份花。
    没法子,黄氏领着孙同上了周家一趟,说了一家的难处,想着先把欠着的二十多两银子往后推一推。
    黄氏知道这样不对,可她实在是没办法了。
    对此,周明远和万氏倒是没什么,黄氏母子心正,不是欠钱赖着不还的人。
    他们能主动上门来说明情况,就说明母子俩心里记着这笔钱,是信得过的人,推后就推后吧,并不影响家里什么。
    胡春桃和孙同定亲的消息传出去后,有人高兴也有人发酸,作坊的女工大多都挺高兴的。
    她们学了字,能自己挣钱,改变了许多陈旧的观念。
    她们并不认为胡春桃和离过就低人一等,相反她们都觉得胡春桃非常争气,凭自己的本事当
    上作坊的管事,是个能干人。
    那些发酸的,自然是想把闺女嫁给孙同,还没来得及行动的人,或是想把胡春桃撮合给自己死了媳妇的亲戚,没有成功的人。
    只有清文得知这一消息后,错愕了半晌。
    清文关注的点和别人不一样,他吃着饭问他爹:“爹,我把孙大哥叫大哥,等孙大哥和胡姑姑成了亲,成了蒋涛的爹,那……那蒋涛不就比我矮一辈,他是不是要叫我叔叔啊?”
    周明远没有马上回答,因为他也觉得有点乱,往常孙同都把他叫叔来着,以后难道得把他叫大哥,那孙同不比虎子高出一辈去了吗?
    乱了,乱了,全乱了。
    万氏给父子俩一人夹了一块猪蹄:“我说你们别想太多了,各论各的,又不是一家子有血缘的,那么较真干啥,各叫各的,以前咋叫的,以后还咋叫。”
    给蒋涛当叔叔的企图落空,清文还有些失落,轻声应了一声,低头啃起了酱猪蹄。
    因着稀奇好吃,十里酥香的名头很快在平阳县传开来。
    周围几个镇子来县里赶集的乡民,听说了十里酥香的名头后,少不得都要来尝个鲜。
    县城城门不远处,一辆缓行的马车内,身穿青蓝色衣裳的小厮凑近马车窗口处,小声道:“少爷,我刚才听人说县里新开了一家店,里头尽是些稀奇的吃食,你要不要去尝尝?”
    “没兴趣,县里吃来吃去就那些,糕点铺子里的糕点我都吃
    腻了,真想去其他地方到处走走,吃点好吃的,行侠仗义一番,可是姐姐就是不同意。”
    “姐姐也真是的,我都十五了,还拿我当小孩子看,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就不让我去,真是没劲。”里头人的声音听着有点怪,听着有些粗哑。
    车内的人嘀嘀咕咕地抱怨着,小厮不敢啃声,等到里面的人嘀咕完了才献宝似的道:“哎,少爷,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县里新开的店名叫十里酥香,卖的不是糕点糖块,是什么锅盔来着,口味挺多的,吃过的人都对此赞不绝口呢。”
    小厮一心想哄马车内的人高兴,卖力得吹捧着县里新开的店铺,其实啊,好不好吃他都是听别人说的,他自己根本就没尝过。
    马车内的人喃喃低语:“锅盔?那是什么东西。”
    片刻后,马车内的人沉声道:“青竹,去你说的那家店里看看,要是不好吃,我可是要罚你的。”
    “少爷,好吃的好吃的,保管你会喜欢。”叫青竹的小厮听自家少爷愿意去尝尝鲜,一下子精神起来,小跑到前方带起路来。
    边在前头走路,青竹边琢磨,自家少爷这次本想偷偷跑去其他州府玩几天,结果只在平阳县周围的桃花山上住了两天,就被夫人给逮了回来。
    未免少爷发现是他泄露了消息而生气,青竹变着法子地想逗自家少爷开心。
    少爷爱吃,要让他开心,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让少爷吃到好吃的
    东西。
    十里酥香的名头最近正热,自然成了最合适的选择,至于说里头的东西好不好吃,青竹是一点都不担心。
    他自己虽没吃过,可他听街上很多人的吃过,就他们府里的张婆子,给她孙子买过好几回。
    张婆子那扣扣搜搜的性子,舍得三番两次地去买,要说不好吃,那不可能。
    十里酥香在县城的西边,进了城门走上一刻钟就到了,坐着马车速度更快些,哪怕县里马儿不能跑起来,到西边也只用了不到一刻钟。
    “少爷,到了,小的扶你下来。”青竹走到马车上,撩开车厢的帘子。
    帘子方一掀开,里头钻出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瞧着周身的打扮,家里应当是个有钱的主。
    那少年扶着小厮的手,下了马车,先是瞧了瞧店铺的外面,他似乎觉得还挺不错,轻轻点了点头。
    从来往进出的人流可以看出,这间铺子的东西是真的不错,每个出来的人脸上都是满足的笑意,手里还或多或少拎着着东西。
    在门口停了一会,少年心里越发好奇,也不知里头卖的是什么,只能闻见一股子面香,却让这么多人吃得满意。
    十里酥香的铺子里,白荣正在收拾完桌子,抬眼瞧见站门口的人,加快了手上的速度。
    东家说过,碰见有在门口停留的人,那就是想来吃又有些犹豫的客人,这个时候上前去招呼几句,大部分客人都会选择进铺子。
    擦干净桌上的油,
    白荣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门口:“这位客人,里面请,里头墙上有菜单,客人瞧瞧有没有喜欢吃的。?”
    那少年看了一眼白荣,没有说话,脚下却是向前走去,进了铺子。
    少年顺着白荣的手,看向墙上,墙上木牌上的字他是都认识,就是不知是何物,一时不知该点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