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三百四十二章:熟悉模样
    五天后,订做的炉架终于做好了,周清波从镇上回来时,顺路给带了回来。
    炉架运回来那天,周清波问清荷这个铁圆桶是用来做什么的,他瞧着像个洗澡桶,可是这东西又没底。
    清荷无语地瞪了一家大哥,这怎么看也不会是个洗澡桶啊,大哥这是什么眼神。
    有了炉架子,就能做炉子了,清荷找人通知了马师傅,让他尽早过来做炉子。
    马师傅白得了一天的工钱,对周家人的印象正好,他自己也想赶紧给人做工,要不总觉得手里的钱烫得慌。
    一听到让他去做炉子的消息,马师傅第二天一早便赶到了周家。
    黄泥前几天就准备好了,上回马师傅走之前,特意挑了泥堆在外院的角落里,今天直接调和了就能用。
    自从这堆黄泥堆在院子角落,元宵老想去玩,什么玩具呀,木马呀都没有这堆泥巴有意思,老往泥堆走。
    清荷开头还不让弟弟玩,怕他把泥吃进嘴里,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手里抓着啥,就把啥往嘴里送。
    两岁的孩子,懵懵懂懂的,讲道理是讲不通的,打他吧,他觉得是在陪他玩,一点也不害怕。
    拦了几次后,元宵还是一个不注意就往泥堆旁跑,大人走过去,他就跑开,大人一走开,他又跑到泥堆旁,玩得乐此不疲。
    清荷被他折腾得够呛,后来干脆让弟弟穿着旧衣服痛快地玩,她在一旁盯着,不让他吃泥。
    好在小孩子玩心大,
    新鲜感过去得也快,敞开玩了两天后,让他去玩都不去了。
    做炉子并不是直接用泥糊上就行,要想做出来的灶用得久,不开裂,垒灶的材料颇有讲究。
    泥用的是耐火的黄泥,泥里不能有石块土块,和泥的时候在里头加些沙子,更耐高温,再加点麦秸当填充物,能增加黄泥的粘性,避免泥巴开裂。
    马师傅果然是垒灶的好手,只见他一人和泥,抹泥,不到两个时辰就做出了清荷画上的
    “周姑娘,你来看看,是不是就是这样子的,要有不合适的地方,我再改一改。”马师傅抹平炉子表面的泥,左右看了看后,扬声叫了一声清荷。
    “哎,马师傅,我马上来。”清荷这会这在屋子里带元宵,听见马师傅的话后,她叮嘱白芷看好元宵,自己提着裙子小跑到院子里。
    看见记忆中熟悉的炉子,清荷开心不已,不管里头做得如何,至少外形是像了十成十。
    加快脚步跑到炉子边,里里外外看了看,外头还不错,里头的下半段也没什么问题,就是上头还有点不对。
    她记得上半段也是有泥的,打锅盔的人,通常是在顶上的平锅上将锅盔定型,接着在上段烘烤,烤好了便夹出来。
    有客人来的时候,直接把冷掉的锅盔放进里头烤一会,等拌好了凉粉,锅盔正好也热了,直接夹出来就灌,方便得很。
    清荷努力回忆着,一边回忆一边给马师傅讲解,什么
    地方不对。
    马师傅根据她的话,一遍遍的调整,两人又花了小半个时辰才算大功告成。
    “成了,马师傅辛苦你了。”清荷围着成型的炉子打转,盼着能早些吃上家乡的美食。
    马师傅憨憨一笑:“不辛苦,拿钱办事,应该的,该是我谢谢周姑娘。”
    马师傅垒了几十年的灶和炉子,还是头一回见这样的炉子,虽然是他自己垒出来的,可他也不知道这是干啥的。
    心里免不了有些好奇,他看清荷一直笑盈盈的,觉得这姑娘应当是个好性儿的,大着胆子问了一句:“周姑娘,这炉子是用来做啥的呀,我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模样的炉子。”
    “做吃食的,最下头加碳生火,顶端能煎东西,中间能烤,要想是想放个锅热点菜什么的也没问题。”清荷心情好,指着炉子一一介绍给马师傅听。
    “竟然这样,这一个炉子又能煮又能烤,还能煎东西,太方便了,周姑娘真聪明,这么复杂的东西也能想出来。”马师傅越听清荷解释,眼睛越亮。
    他不禁感叹,要不说周家能做大生意呢,看看人家的脑子多聪明,他垒灶垒了几十年,也没琢磨出什么新鲜玩意。
    清荷笑呵呵地摇头,不敢领这顶高帽子:“马师傅,这可不是我想出来的,我是在书上看到的,觉得挺有用,想着做一个出来用用。”
    马师傅一手的泥,金婆婆烧了热水端给他,他一边洗手一边道:
    “那也是周姑娘聪明,看得懂书,不像我,看见书上的字,只能大眼瞪小眼,我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我。”
    听清荷说是从书上学来的,马师傅暗自想着,家里小儿子也有八岁了,改明儿也让小儿子去认几个字,脑子也能灵光点。
    这人啊,光卖力气没多大出息,还是得读点书,学学知识。
    他听说王家庄的孩子之所以都能进村学念书,就是眼前这家人做的好事,不禁感叹王家庄的人运气真好。
    农家人要想让孩子念书,难呐!
    想着不久后就能吃到家乡的美食,清荷心里高兴,且她一向最敬佩有真本事的手艺人,因此给马师傅多加了些工钱。
    马师傅多得了工钱,高兴得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一个劲儿地对着清荷鞠躬道谢。
    做好的炉子不能马上用,要放几天等泥干透了才能用。
    好在这几天没下雨了,天天都是大太阳,放在太阳底下晒几天也就差不多了。
    趁着晒炉子的这几天,清荷又去铁匠铺一趟,这次去是要再打一个炉架,家里这个她打算就放在家里,再做一个新的拉到县城去。
    另外还有夹锅盔的夹子,也得打两个,她上回都给忘了。
    要说她为了吃上锅盔灌凉粉也是花了不少精力,光往镇上铁匠铺就跑了三次,其实也是她自己一时没想起来还需要夹子。
    清荷懊恼地叹了一口气,她的记性真是越来越不好了,老是丢三落四的,下
    回要做什么东西,还是列个清单更好些,要不她总是容易忘,
    这一次去铁匠铺前,清荷仔细想了想,确定没有遗漏的东西后才去的镇上,她可不想再跑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