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荷将白芷和于中的真实来历简单说了说,她没说太明白,只说白芷和于中两人是陆承泽找来的,是可以信任的人。
听了姐姐话,清文似乎疑问更深,稚嫩青涩的少年紧锁着眉头,担忧地望着清荷,不过他什么也没有问。
对于清文来说,姐姐说了他就相信,姐姐不愿说的,那他也不多问,省得姐姐为难。
清荷心头一暖,弟弟是个聪慧孩子,恐怕从只字片语中发现了不对劲,尽管发现了不对劲,弟弟还是选择相信自己,清荷心中深觉欣慰。
清荷要在县里卖的吃食,是她家乡的一种名小吃锅盔灌凉粉。
对于远离家乡,不能归家的人来说,吃到熟悉的味道,就像回到家一样开心。
她在现代已经没有亲人了,外婆走了,父母和弟弟和她不亲,即便是这样,清荷还是很想再一次吃到记忆中的味道。
凉粉她是做出来了,可是锅盔把清荷难住了,她记得卖锅盔的摊子上,都有个圆柱形的炉子,最上面还有个平锅
大概的样子她还记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出来。
平锅好办,上铁匠铺订制就行,不过做平锅前需
要把炉子先做好,再根据炉子的大小来订平锅,要不到时候尺寸不合适,用起来不上手。
常用的东西清荷一向不愿意敷衍,要想得到好东西,那肯定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因此清荷打算多花点钱,长个手艺好的匠人做炉子。
这方面的人才,清荷不认识,照旧拜托了周大伯帮忙找,周大伯若是自己找不到,还可以找孙满堂帮忙。
盖房子的人要找个会垒灶的好手,还是很容易的,隔了两天时间,人就出现在了清荷家的院子里。
来做炉子的师傅姓马,家里祖传的垒灶手艺,听说他垒的灶,烧个几十年都没问题。
清荷和马师傅寒暄几句后,将他要做的炉子描述给马师傅听。
马师傅没念过书,听得有些云里雾里,脑子好像是明白了,让他做他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讲不明白,那就只有画了,清荷找了一张纸,去厨房寻了一根没烧完的树枝,在纸上画起了炉子的样子。
她没学过美术,画不了多形象,只能循着记忆画了个大概的样子。
马师傅盯着纸瞧了一会,对清荷说这种形状炉子光靠泥不牢固,里头最好是先用铁固定好框架,否则一旦受到点颠簸,炉子便会散。
清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决定听马师傅的建议,先做个铁架子,再做炉子。
今天没做炉子,清荷也没让马师傅白跑,给他包了十五文的辛苦费。
马师傅还不好意思拿,觉得自己
没做事情就拿东西,太不厚道,还是清荷执意让他收下,他才接过。
接了钱,马师傅没急着走,他到让周家安排个人领着他到地里去转了一圈,在一块地里找到了垒灶用的黄泥。
白拿钱心里不踏实,马师傅坚持要自己挑黄泥到周家院子里,到时候垒灶的时候能直接用。
制作铁架子需要时间,清荷跟马师傅说好了,等架子做好后,就通知他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