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二百七十三章:事妥归家
    准备回去这天,清霞一大早就起身钻进厨房,她想给自家堂姐和二叔,还有金婆婆三人做些在路上吃的东西。
    从县里回村,路程远,路上又没有吃饭的地方,只能带着干粮,干粮哪比得上家里做的吃食。
    做好吃食,她便和孟奎一人拿着一大包东西赶往客栈,除了给堂姐三人的午饭,还有她给娘家和婆家人准备的礼物。
    孟奎今日请了半天的假,他知道清荷他们要去买马车,怕他们人生地不熟,被人蒙骗,便特意穿着差服跟着去牛马集市。
    县里的人都知道,宋县令铁面无私,对坑蒙拐骗的人从不手软,这些做生意的人怕惹麻烦,只要还想在县里继续做生意,那是绝对不敢坑官差的。
    买了马车,配上车厢,周明远跟卖马的老板请教着赶马车的技巧,牛车他赶得挺熟练的,可赶马车,他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卖马的老板倒是个不藏私的,怕周明远听不明白,还领着他去城外走了两圈。
    知道堂姐过不了多久就会来县里,这次分别清霞心里少了些伤感,多了不少期待,期待着几个月后,能天天跟堂姐待在一块。
    周明远才学会驾马车,不敢跑太快,一路上只求平安到家,因此路上花费的时间多了些。
    进了村子,村里人看见周明远赶着马车回来,凑上来看热闹,大伙倒不是没觉得吃惊,就是觉得好奇。
    本来嘛,在村里人看来,
    周家挣了那么多钱,早就该买马车了,村里都又有两户人家买上牛车了,大家早觉得坐牛车不合周家人的身份了。
    孟氏刚刚从赵慧家里出来,她在赵慧家买了二十个鸡蛋,家里养的鸡还是小鸡仔,没到下蛋的时候,想吃鸡蛋只能到村民家里买。
    孟氏提着装鸡蛋的篮子,小心翼翼地家走,就怕不小心把鸡蛋磕坏了。
    走到半道上看见坐在车厢外的周明远,立刻挥手招呼他:“明远,你和清荷丫头回来啦,看见清霞和孟奎了吗?他俩过得咋样啊?”
    “孟大嫂,去县里第一天,我就去看清霞和孟奎了,两个孩子都挺好的,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我瞧着是没啥问题。”周明远说话实在,没半点夸张的成份。
    听见孟氏的声音,清荷拿着清霞让她带回来的东西,从车厢里钻出来:“孟婶子,我还说待会去找你呢,清霞和孟奎托我给你和孟平带了些东西。”
    清荷说完,将手里的包袱递过去,孟氏接过包袱,乐得喜笑颜开:“肯定是清霞准备的,孟奎哪想得到这些,那小子做的最让我开心的事,就是给我找了清霞这个好儿媳。”
    儿子媳妇有惦记她这份心,孟氏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而且她刚才听清荷说,里头还给孟平准备了东西,看来儿子媳妇是真心接受了大儿子。
    本来孟氏还想问问儿子媳妇的事,在瞧见清荷脸上的疲倦后,又收回
    了念头,没再拉着她多说,赶紧让开了路,让他们先回家休息。
    回了村里,多得是时间,等亲家侄女休息好了再问也是一样。
    要说在古代出个门真不容易,这还只是到县里,若是以后要去更远的地方,光赶路这一条,就够她受的。
    清荷是真的有些疲倦,这一路上的路况并不好,车厢摇晃得厉害,再加上赶路的时间又长,车里闷热,闷得她整个人昏昏沉沉的。
    这会她只想回家吃了饭,好好睡一觉,恢复恢复元气。
    书籍对文人的吸引力是清荷不能想象的,她不过离开五天时间,黄秀才就把三本书抄完了,且字迹工整,少有涂抹修改。
    知道他回来了,黄秀才趁着中午吃饭的空档,到周家来拿新的书去抄。
    黄秀才每天还要授课,并没有多少空闲时间,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五天就抄完三本书的。
    然而在清荷看见黄秀才眼下那团青色时,她一下便明白了,看这模样,黄秀才定然是晚上熬夜抄的书。
    现在用的都是油灯,油灯灯光昏暗,又容易晃动,晚上看书写字最伤眼睛。
    黄秀才是个好夫子,清荷可不想看他因为熬夜抄书而病倒,或是成了近视眼:“黄夫子,办阅览室的事,并不着急,你不必熬着夜抄书,太伤身体了。”
    “周姑娘,实不相瞒,我熬夜抄书,其实也是有私心的,是因为我想早些换新的书看,所以晚上熬得晚了点。”
    说起熬夜这事,黄秀才面容讪讪的,今早他娘也说了他一顿。
    书籍卖得贵,他看过的书都是从同窗那里借的,知道周家买了上百本书,他内心激动非常,非常迫切的想要把自己没看过的书看完。
    清荷思绪转了转,很快明白了黄秀才的想法,她心中敬佩,她当年上学时,若是能这样好学上进,后面也不至于混那么惨。
    对于古代念书的事,她其实不太懂,科举考试注重哪一方面,她也不甚了解。
    既然黄秀才对读书室的事如此上心,倒不如把这事全权交给他负责。
    清荷越想越觉得可行,不过这事还得问问黄秀吧的意见,不知他忙不忙得过来。
    “黄夫子,不如我把办读书室事交给你吧,你自己去清文书房里拿书,不必再经过我的手,还有你那几位抄书的好友,也由你一并安排,不知你愿不愿意?”清荷试探着问了问。
    “愿意,我当然愿意,黄某必不负周姑娘所托,定当尽全力办好此事。”黄秀才难得地喜形于色,方才还稍显迷朦的双眼,瞬间焕发出神采。
    随后,清荷取来一百两银子交给黄秀才,以便他给另外抄书的几人结账。
    她交代黄秀才,收书前务必检查一下,可别书名和内容对不上号,只要内容没有问题,有些墨团什么的,都无所谓。
    一整本书都不写错字,几乎不太可能,她不是那么吹毛求疵的人。
    抄录合格的书,当场付
    银子,结清账目,不拖不欠,只要他做好记录就行。
    据清荷所知,抄书的另外几个秀才,家境都不富裕,或许还等着抄书挣来的银子,买粮食下锅。
    她自己做打工的人的时候,最讨厌老板拖欠工资,现在她给别人打工钱,当然也不能拖欠。
    黄秀才依言记下,还替几位好友谢了清荷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