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二百四十一章:出了名人
    二月,春回大地,正值山林百草勃发之际。
    仿佛是为了刺激万物的生长,隔两日就有淅淅沥沥的小雨落下。
    春雨贵如油,昨夜刚下过一场雨,大地被雨水滋润过,更加适合植物的生长。
    村中那些干枯的树枝,冒出点点新绿,显出勃勃生机,微风拂过,新春的气息夹杂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顿时叫人神台清明。
    春种时节,老百姓从不偷懒。
    勤劳的王家庄村民们,在若隐若现的晨雾中埋头苦干着,不时抬头说上几句闲话。
    临近中午,村子里骤然响起一阵锣鼓声,在地里干活的村民,疑惑地抬起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是哪里来的喜乐?村里没人办喜事啊。
    挨得最近的喜事都在两个多月以后去了,春种的时候大伙都忙,这个时候办喜事,那纯粹就是添乱。
    王家庄平整的石板路上,叫大伙疑惑的主人公孟奎,正喜笑颜开地走在最前头。
    他身后跟了一群人,敲锣的,打鼓的,还有两个人抬了个盖公布的箩筐,也不知装的什么,瞧着还挺沉。
    孟奎来王家庄的次数不少,自从跟清霞定亲后,几乎每个月都往王家庄来。
    这小子嘴甜,碰到村里的人,总是婶子大叔的叫着,村里的人都挺喜欢他的。
    每回他过来,都得让他在黄角树底下讲讲县里的新鲜事。
    一来二去的,王家庄的人都知道周家大房的女婿性子好,嘴甜又机灵。
    张氏刚
    去菜地里撒了菜种,正端着盆往家走。
    回家的路上,正好碰见这一行人,她看见孟奎美滋滋的模样,觉得奇怪,疑惑道:“孟奎,我记得你跟周家二丫头的亲事不是这个月啊?难道我记错了?”
    “张奶奶,您老没记错,我和清霞的亲事在四月份,还有两个月。”说起亲事,孟奎一张脸笑得更灿烂了。
    “那你这吹吹打打的是干啥?”张氏越发好奇,不是下聘,也不是娶亲,这幅排场是在做啥?
    瞧着孟奎说起亲事的模样,张氏心里颇不是滋味。
    她现在正愁自家大孙子的亲事,那孩子也不知怎么回事,非要等中了秀才才说亲。
    她劝了好几回,大孙子都不改主意,说什么先立业再成家。
    家里老头子也帮着大孙子,儿子儿媳也尊重孙子的意见,合着全家就她一个着急上火的。
    孙子不愿意,她再着急也没用,她拗不过大孙子,只好把这事暂且先放下。
    天知道,她看着村里和她家永才差不多大的后生,一个接一个地定亲,羡慕得装了一肚子的酸水。
    孟奎不知道张氏心里的官司,张氏问他为啥吹吹打打,他可来了劲。
    他把头一扬,嘿嘿一笑道:“我是来替宋大人送东西的,咱们村出了名人,我自己出钱请了师傅,奏点喜乐,热闹热闹。”
    “啥?”
    “村里出啥名人了?”
    “孟奎说的是虎子吧,虎子就是咱村里的名人。”
    “也是,虎子可是
    在军中当官的,听唐平说,还是军中有名的英雄咧。”
    村民们爱看热闹的天性是改不了的,张氏这儿才说上几句话,还没问出个所以然来,不少村民就循着声凑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接过话讨论起来。
    “嘿嘿,大伙都猜错了,陆哥他是名人不错,但人陆哥靠自己的本事当了官,现在在军营里头,要奖赏陆哥也不会把送东西到村里来。”
    “我说的名人就在咱们村里,就是周二叔。”孟奎可不嫌这些人吵,家里有喜事,人多才喜庆嘛。
    “周明远咱成名人了?”
    “啥时候的事啊?他最近整天都在地里也没出去过啊?”
    “周明远干啥大事了?宋大人还专门派人来奖赏他。”
    …………
    大伙猜来猜去也猜不出所以然,一个个拿眼盯着孟奎,就等着他给大家解惑。
    孟奎眉头轻轻一挑,脸上的带着得意的神情,语气欢快地道:“还是我告诉大家吧,周二叔家出钱修了村里到镇上的路,方便了周围几个村子的人进出。”
    “宋大人说周家大义,造福乡里,此等善举一定要弘扬出去,叫走这条路的人,都记着周家的善意,就特意让下人打了石碑,准备立在新路上头。”
    “以后只要有人走那条路,一看见石碑,就能知道那是咱们王家庄的人修的,大伙说咱们村是不是出了名人,咱王家庄是不是出名了?”
    村民们对自己村子的感情还是挺深的,王家
    庄出名了,作为王家庄的村民与有荣焉。
    “是啊,孟奎说得对,村里出了名,以后咱们走出去都更有面子。”
    “那可不,不说以后,现在我回娘家,我娘家村里那些人就羡慕我能嫁到王家庄,好些人来打听咱们村里没定亲的后生。”
    “我娘家村里也是,来问我好几回了,都是周家人有出息,咱们跟着沾光咧。”
    大伙赞同地点头,可不就是沾周家的光嘛,从前王家庄可没这么受欢迎。
    张氏立在一旁看了全程,暗中感叹,周家人眼光真是好,两个女婿都是好样的。
    孟奎这么说一通,村里人谁不念周家的好,只怕是以后有好事,都自动当作是沾了周家的光。
    和村里人说完话,在村里人注视下,孟奎大手一挥,领着一群人,继续敲锣打鼓往周家走去,留下村民们慢慢讨论。
    周家二房的院子里,李氏正在屋檐下看着小孙子一摇一摆地走路。
    元宵最近能扶走了,就想下地自己走,可他自己还走不稳,必须要人弯腰扶着。
    李氏毕竟有些年纪在,身子骨比不上年轻人,一直弯着腰,她受不住。
    万氏让周明远把屋里的长条凳子搬了两根放在墙边,让元宵扶着凳子练习走,这样的话,李氏就可以不用弯腰扶着孩子。
    就是李氏老不放心小孙子自己走,生怕他不小心摔了,总是跟在元宵身后,伸出两只手护着他。
    这时候妞妞派上用场了,她年纪
    还小,前几年没吃到什么好东西,个子一直不是很高,牵着元宵走正合适。
    而且元宵如今最喜欢小朋友,只要妞妞姐姐在,他就一直笑呵呵的,压根不需要人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