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二百二十一章:闻风而至
    送走古村长和柳村长后,王有富又回到周家。
    他有些不解,为何清荷丫头会愿意让其他村子也加进来,其他村的人加进来,自己村里的人岂不是就要少做几天工,让自己村里的人多挣些钱不更好。
    他得问一问,省得万一有村民发牢骚,他也有理由堵住这些人的嘴。
    王有富既然问了,清荷便将自己的想法据实以告:“村长爷爷,咱们修这条路,不可避免要经过阳泉村和三里村,少不了要和这两个村子的人打交道,要是做得太绝,我怕事情会不顺利。”
    “况且再过两个多月就要过年,光咱们自己修,得修到年后去,开了年不久又该春种了。咱们继续修吧,耽搁地里的活,村里的人多半会不愿意,不继续修的话,那路只修一半就放在那里,又不方便。”
    “多些人做工,争取年前就把路修完,省得耽搁地里的活,也省得那两个村里的人有气,找咱们的麻烦。”
    是啊,王有富恍然大悟,他怎么忘了这茬。
    要是直接拒绝了那两个村子,他们心里有气,肯定会明里暗里的使坏。
    还有春种的事,不管啥事都不能把地里的活搁置下。
    “清荷丫头你考虑得全面,自己吃肉,也得让别人跟着喝口热汤。”王有富真心实意地夸着清荷,自己在心里默默计算着。
    一个村子三十个人,两个村子加起来也才六十个人,只有自己村子的一半。
    这样一想,
    王有富心里就舒坦了。
    清荷看得好笑,真是个护短的老头子,不过也正是因为村长这样的性子,村里人才更信服他。
    她说得理由只是表面上的理由,她修路的目的,除了方便送货外,本就是为了提高自家的声望。
    两个村子的人闻风而至,自己送上门来,于她来说,是大好事。
    苗不离一路从京城出发,进入平阳县时已是腊月,他拿着三皇子给他的书信,直接去了平阳县衙。
    县衙里的人,听说是京城来的当官的,接了信一路上跑得飞快。
    片刻之后,宋县令带着人把风尘仆仆的苗不离主仆,接进了宋府安顿。
    这一路走来,路途遥远,整日坐马车赶路,颇为疲累,这会到了平阳县衙,苗不离整个人已是疲惫不堪,比出发时瘦了一大圈。
    宋县令有心想问问京中的情况,但他见苗不离神色疲倦,便没多问,先安排了人准备饭食与房间,让苗不离主仆先行休息。
    想到苗不离主仆初来平阳县,恐吃不惯这边的饭食,宋县令特意让厨娘做了京城那边的口味。
    苗不离感念宋县令细心照顾,第二日对着宋县令好一番感谢:“多谢宋大人,昨日老夫实在是太过失礼,都没好好与宋大人打招呼。”
    “苗大人,不必介怀,天冷路远,苗大人一路行来,神疲乏力乃是正常。”宋县令不是个在意小节之人,大冬天的赶路,换谁都受不了。
    更何况苗不离愿
    为了红薯之事,赶一个多月路来平阳县,可见是个做实事的官,是他最敬佩的那一类人。
    “苗大人,不知三皇子可好?”宋县令多年不见好友,心中挂念,忍不住想问问他的情况。
    苗不离听出宋县令语气中的关切,心中好奇:“宋大人认识三皇子?”
    “嗯,认识,三皇子与我曾是年少好友。”提起好友,宋县令眼中含笑。
    三皇子愿意亲手写下书信交给苗不离,可见苗不离人品不错,是个能信的人。
    宋县令当年的事,苗不离也略有耳闻,他观宋县令眼光清正,对人对事细心负责,是个有能力的人。
    再想想京城宋侍郎家那位斗鸡遛狗的嫡出少爷,在整个京城那都是排得上号的纨绔子弟。
    苗不离暗中摇头,也不知宋侍郎眼睛是怎么长的,竟错把珍珠当鱼目,如此眼瘸,是怎么坐到现在这个位置上的。
    殊不知宋侍郎不是眼瘸,而是势利眼。
    宋夫人娘家兄长比他官大,宋夫人所出的嫡系,他就是不喜欢这个嫡子,也得忍着。
    苗不离不爱打听别人的事,宋县令说他与三皇子是幼时好友,他没有多加打听其中细节,而是体贴地说起了三皇子的一些人尽皆知的事。
    宋县令离京甚久,离家时又没什么势力,京中的一切消息,他都不知,这些京中人人都知道的事,他从未耳闻,听得是津津有味。
    苗不离心念红薯,只在宋府修整了一天,便想
    继续赶路,去看看增产后的红薯。
    对于这件事,宋县令也很关心,也想去看看,便与苗不离说好,第二日一早与他一同前往王家庄。
    于私这毕竟是他辖内出来的,这事若是真的,于他算是大功一件。
    于公来说,粮食能增产,获益的是普通百姓,百姓们能吃饱,能安居乐业,不就是他为官的意义吗。
    钟灵秀知道宋县令要去王家庄后,颇为遗憾自己不能去,她早就想去清荷妹子看一看了。
    只是平阳县离王家庄有些远,一来一回至少要两天时间,家里孩子太小,离不开她。
    “要不,你跟我一起去,把孩子留在家里,咱们歇一晚就回来,不会有什么事的。”宋县令心疼媳妇,一切以媳妇的想法为重。
    当娘的怎么可能丢得下孩子,宋县令这样说,钟灵秀又不同意了:“那怎么行,彦哥儿才一岁多,巧巧也才八岁,咱们都走,孩子怎么办?你也狠得下心。”
    “家里不是有下人在吗?再说就一晚上,能出什么事,你要是实在不放心孩子,要不然带着孩子一块去吧,多住几日,就当散散心。”他近来公务忙,没什么时间陪家人,妻子想去,他正好能陪陪他们。
    钟灵秀自己想去,可这一去,路上得这腾半天,大人受得了,孩子却不行,儿子还太小,容易生病。
    她想了一下,还是决定不去,气呼呼地瞪了一眼宋县令:“天寒地冻得,孩子折
    腾病了怎么办?半点都不细心。”
    狠心的宋县令闭了嘴,不再接话,多说多错,他听媳妇吩咐就得了,多什么嘴啊。
    钟灵秀自己去不成,也没忘了给清荷一家备回礼。
    自从清荷与府城的人合作后,几乎每月都叫人送东西给她,大多都是些她和巧巧爱吃的,还有给彦哥儿的新衣裳,新玩具什么的。
    她知道清荷一家不喜奢华,便准备了很多实用的东西,皆是些吃食布匹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