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一百七十六章:珍惜机会
    清荷到壮壮家时,只有壮壮爷爷奶奶在家。
    赵慧是个勤快人,不做工的时候,多半都在地里忙活。
    见到清荷来了,两个老人很是热情,又是拿凳子又是倒糖水,弄得她都有些不好意思。
    “清荷啊,来,喝点水,我加了两勺糖,可甜了。”壮壮奶奶郑端来一碗糖水,乐呵呵地招呼清荷。
    “哎,谢谢郑奶奶。”清荷接过壮壮奶奶冲的糖水,低头抿了一口,果然很甜。
    郑氏是个性子好的老婆子,以前清荷家穷的时候,每次家里有点什么事,除了大伯家外,最先来家里帮忙的一定是郑氏和赵慧。
    正因为如此,清荷才想在能力范围内拉一把他们家。
    清荷以前是在农村长大的,跟老年人聊天很有一套,她先是跟郑氏聊了聊地里的庄稼,接着又说到郑氏的宝贝孙子壮壮身上。
    一说起孙子壮壮,郑氏笑得见牙不见眼:“壮壮是个好孩子,上学也用功,他知道家里供他读书不容易,一有空就捧着书本念,为了节约纸,那孩子都练字都是拿树枝在地上画,我瞧着心里真不是滋味。”
    郑氏说着说着,情绪突然变得低落,清荷忙劝慰道:“郑奶奶,壮壮懂事你应该高兴才是,他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才会更努力学习,要不了几年,一准给您考个秀才回来,您老就等着当老太太吧。”
    “哎哟!考秀才哪有那么容易,我听起说有些人看到孙子都
    有了也没考上。”
    “我呀,只盼着壮壮不当个睁眼瞎,能写会算的,就是以后去镇上做个工,也能吃上饭,不会像他爹这样苦。”郑氏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希望。
    这或许就是老人家对儿孙最殷切的期盼,盼着儿孙能养活自己,能少吃些苦头。
    清荷陪郑氏说了会话,瞧着日头不早了,便把带来的东西拿出来叫郑氏收下。
    “不行,不行,清荷丫头啊,我可不能要这些东西,本来你家就时常拉拔我家长顺两口子,要不是你家厚道,壮壮哪有钱去上学,你带回家去,我不能要。”
    郑氏看着清荷摆在桌上的东西,崭新的布料,看着颜色新,花纹也好看。
    还有那包据说是海里才有的吃食,她活这么大岁数,听都没听过。
    更珍贵的是那套笔墨,庄户人家哪买的起哟!
    壮壮如今用的也是清文送的,她哪来的脸再收清荷带来的东西。
    人情讲究个礼尚往来,收了这礼,家里哪里还得起。
    清荷好说歹说,嘴皮子都快磨破了,钱氏就是不收,正当她无奈时,赵慧和壮壮回来了。
    壮壮和赵慧母子见到清荷很是高兴。
    壮壮蹦蹦哒哒地跑到清荷面前,眉飞色舞地道:“清荷姐姐,你是来我家玩的吗?姐姐,我跟你说,今天夫子夸我和清文了,说我们两预习功课很认真呢!”
    壮壮一直很羡慕清文可以上学,去年还没进学堂时,自己就跟着清文学了不少字
    。
    今年他自己去上学了,课内课外都很认真,连带着清文都比之前用功了不少。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小孩子对师长有着天然的敬仰和崇拜,师长一句夸奖比家里人夸三天还高兴。
    这会子壮壮兴奋地说着学堂的事,小脸红扑扑的,眼睛亮闪闪的,叫人看着就喜欢。
    赵慧因着刚从地里回来,一身的泥,跟清荷远远招呼一声后,先去换衣服了,等她收拾干净回来,壮壮的兴奋劲儿也散了些。
    郑奶奶不肯收东西,这会赵慧回来了,清荷便把东西一股脑地塞给了赵氏:“赵婶子,这是我从县里带回来的东西,也是别人送我的,我家用不完,放着又怕被虫蛀了,就给你们带了些,你收着。”
    赵慧瞟了一眼清荷送的东西,正要开口拒绝。
    清荷赶紧拦住了她的话:“婶子,你就别推辞了,东西就是给人用的,放坏了多可惜啊,这些日子多亏婶子去我家帮忙,要不然我娘都忙不过来。”
    清荷送来的东西都是好物,哪里会放坏了,周家修的是砖房,又不潮湿漏雨。
    清荷说这些话,不过是为了宽她的心。
    一旁的壮壮眼尖地瞄到了那套笔墨,眼露羡慕。
    知子莫若母,壮壮的心思,赵慧当然懂,她也了解清荷一家的为人,她既然送那肯定是真心诚意的送。
    人家既然真心送了,一味地推辞反倒不好,那就收了吧,日后再好好还礼便是。
    她做工有钱
    ,他爹一有空也去挣钱,多少也攒了些钱在手上。
    她早就盘算好了,等清荷出门子的时候,送上一份拿得出手的礼。
    赵慧转瞬间便想通了,不再纠结:“行,那我就收下了,婶子知道,这些都是你想着我们,心疼壮壮,回头壮壮若是能学出个名堂,我叫他一辈子感谢你们家。”
    “这就对了,壮壮念书认真,日后必定是个有出息的,我等着以后壮壮给我撑腰。”人情来往,贵在真心。
    清荷愿意帮衬着壮壮一家,也正是因为这一家子待人真诚,从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壮壮人小心诚,小小的孩子掷地有声地说道:“清荷姐姐,你放心,在我心里你就是我的亲姐姐,我一定好好念书,考功名,虎子哥要是敢欺负你,我就叫人打他板子。”
    稚嫩的童言童语,逗得屋子里其他几人直乐呵,清荷却是没笑。
    她微微蹲下身子,郑重地看着壮壮的眼睛:“好,姐姐相信壮壮说的话,姐姐等着那一天。”
    壮壮被如此对待,心中升起一股豪念,下定决心要学出个名堂来,不叫此刻相信他的人失望。
    回到家里,清荷想起这几天事多,从县里回来一直没能好好陪清文。
    晚间便留在了清文的书房,借着和弟弟一块看书的理由,和弟弟打探学堂的情况。
    清荷跟着清文学了一年的字,早把该认的字认全了,当然她本就不是个目不识丁的,不过是做做样
    子而已。
    姐姐这样聪慧,只因为是女子便不能入学堂。
    清文心里替姐姐遗憾,因此学堂里夫子讲的课,他尽量多记笔记,就是想着自家姐姐也能多学一些。
    清荷哪里知道弟弟这么多心思,她毕竟是学过念过大学的人,清文如今学的,对她来说,本就不算什么。
    在家里的日子平淡而温暖,每天和金婆婆捣鼓捣鼓吃的,再和大房姑嫂说些悄悄话,一天时间就过去了。
    然而,有些不知名危险正悄悄地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