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一百三十二章:坐立难安
    八月十五月儿圆,明晃晃的月光洒下来,将整个村子照得通亮。
    清霞拉着清荷坐在院门口,姐妹俩说着悄悄话。
    “姐,虎子哥怎么没回来?”清霞一边嗑瓜子一边问道。
    清荷将手里剥的瓜子仁塞给清霞:“他好像出远门了,我娘叫韩忠叔去衙门里寻过,里头的人说出去了,还没回来。”
    “谢谢姐,你也吃。”清霞接过瓜子仁,笑嘻嘻地往嘴里倒。
    “我吃不下了,这会胃里还撑得慌。”金婆婆的手艺那是没得说,清荷一个没控制住,吃过了头。
    “金婆婆做菜可真好吃,自从我家摆摊后,我哥跟我爹总在外头,这还是咱们家头一回把人聚在一起,可惜了虎子哥不在,就缺他一个。”清霞摸摸肚子,她也吃得很饱,可还是嘴馋。
    清荷也有些遗憾陆承泽不在,不过也没办法,陆承泽这样就跟上班出差一个道理,她又不是真的才十几岁,不会为了这些生气。
    就是她娘和奶奶有些失落,还都说以为她能和堂哥一块定下,给家里来个双喜临门。
    “哎,姐,你跟虎子哥的事啥时候定下来?我可就等着叫姐夫了。”
    “想叫姐夫啊,那还早着呢,你还是先准备好叫嫂子吧。”
    姐妹俩嘻嘻哈哈地说笑,院子里大人们在一堆也正说起谭玉娇。
    “清波啊,你今天去谭家没出什么岔子吧?”刘氏早就想问问周清波去谭家的情况,院子里都自家人,她
    等不及回家再问。
    提到谭家,周清波脸色发红,颇有些不好意思:“娘,一切都好,谭伯父和凌伯母对我很好。”
    听儿子这么说,刘氏也放下心来。
    难得见到儿子这番扭捏的样子,她心里好笑,偏偏又故意问道:“玉娇呢?你跟玉娇说话没?”
    这下周清波连脖子耳朵都染上绯红,然而眼睛却是变得更有神:“说……说了,玉娇还叫我给家里人带个好。”
    瞧见他这模样,一院子的人脸上笑得更开心了,有情人终成眷属,最是圆满。
    万氏乐呵过后,却是一下子又想到了陆承泽。
    清波的亲事定了,清荷的亲事也该慢慢张罗起来了,可这段时间愣是没见到虎子的人影。
    前几日她就打算叫虎子过中秋来家里吃饭,特意叫韩忠带了话去,结果韩忠回来说,虎子不在衙门里头,说是有事出门了。
    今儿早上,韩忠又去问了,还是没找到人,也不知道这孩子是不是出了啥事,咋出去这么多天都没回来。
    万氏有孕,爱胡思乱想,这一想啊就停不下来,还是身旁的婆婆李氏突然叫到清文的名字,才把她从思绪里拉了出来。
    “清文啊,你在学堂学过有月亮的诗不?你给奶背几首听听,奶以前听镇上的老秀才念过一回,怎么念来着,好像是啥月亮圆了又缺了。”
    李氏如今最是稀罕上学堂的小孙子,每回清文在家背书的时候,不管听不听得懂,老太
    太就爱坐在院子里听,边听边乐呵。
    “奶奶,你记错了,不是月亮圆了又缺,是月有阴晴圆缺,我会背好几首有月亮的诗,夫子前几日才教过的。”
    “好小子,快念出来大伯听听,咱们周家世代都是泥腿子,如今总算也有读书人了。”周大伯喝了酒,有些上头,大着嗓门喊着。
    清文暗自腹诽:自己哪能算啥读书人啊,这才上了几个月的学堂,不过他会认真学习的,总有一天也会变能像夫子那样学富五车的人。
    这样想着,清文张口背起诗来: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等把家里的稻子收进粮仓,再将红薯装进地窖。
    日子一晃到了九月中,这时清荷才惊觉已经好长时间没见到陆承泽了。
    算算时间,上一次他来周家还是一个多月前,以往可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不来。
    莫不是,真出了什么事?
    清荷心里有些慌乱,这时代可不是现代人人平等的法制社会,动起手来都是真刀真枪,刀剑无眼,稍不留神就能丢了性命。
    她心里乱成一团,在屋子里坐立难安。
    一时又不知道上哪里打听他的消息,她到这个世界后,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村里,可村里的人哪能知道衙门里的消息。
    再怎么也得
    是镇上有几分面子的人,才能打听到衙门里的消息,说道镇上的人,她认识的也没几个。
    宋书吏家的钟姐姐算是一个,再有就是满香楼的刘掌柜。
    布料铺子里的凌老板娘,如今也算是周家的亲戚,算来算去,也就这几个人能打听打听。
    清荷思量再三,决定明日去宋书吏家一趟,衙门里的消息,多半还是钟姐姐知道得多一点。
    算算日子,钟姐姐再过不久便要生了。
    她给钟姐姐准备了些小孩子穿的衣服,正好给她送去,再有钟姐姐爱吃她做的零嘴,也给她备上一些。
    心里有了主意,清荷渐渐平静下来,在心里安慰自己,陆大哥的功夫那么好,应当是不会有什么危险。
    次日一早,清荷坐着家里的牛车去了镇上。
    照例先把弟弟送到学堂,到了学堂门口,清荷替清文将坐皱的衣服拍平整。
    又递给他一个小篮子:“大的那份送给夫子,小的那份你留着和同学一块吃,在学堂好好听夫子的话,若是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去问。”
    清文耐心地等姐姐说完,而后乖巧的回答:“嗯,姐姐,我知道的,夫子教过我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没错,清文真棒!”清荷揉揉弟弟柔软的头发,看着弟弟进了学堂才转身。
    “姑娘,你去哪儿,我先送你过去。”韩忠牵着牛车轻声问道。
    清荷摇摇头:“忠叔,你和杨婶子去忙吧,钟姐姐家不远
    ,我自己过去,回头我忙完了去摊子上找你们。”
    杨九娘将东西递给清荷,想着自家姑娘长得招人眼,又不放心地叮嘱了一句:“姑娘,你别走小巷,走大道,安全些。”
    “是啊,姑娘,你当心点,这街上有不长眼的小混混。”韩忠也紧接着说道。
    “放心吧,我会小心的。”清荷接过东西,冲两人挥挥手。
    宋书吏家和清文念书的学堂都在西边,离得不算远,过两条街口,转个路口进去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