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五十二章:村长心思
    二月里的阳光,有着别的季节没有的特质,温暖和熙,晒在人身上暖暖的。
    这会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村长家的院子门没关,王有富和张氏坐在自家院子里晒太阳,也不知张氏在说些什么,听得村长一直打瞌睡。
    清荷没有直接进去,她站在门口轻轻敲了几下门,张氏听见响动,见着清荷,放下手里的鞋垫,朝她笑眯眯地招手:“是清荷丫头啊,快进来坐。”
    村长王有富听见张氏的话,也睁开打瞌睡的眼睛,一脸慈爱地看着清荷。
    “张奶奶,村长爷爷,我家有些事要麻烦村长爷爷。”清荷走到两人身边,笑着说。
    张氏从屋里拿了一张小凳,放在她右手边,清荷朝张氏道了谢,这才坐在凳子上,朝王有富含笑道:“村长爷爷,之前跟村里人说好的收大家的红薯,现在我家的地窖打好了,麻烦村长爷爷帮忙通知一声。”
    “行,就这事啊,一会你跟我一起去黄角树下说去。”王有富立马答应了,之前村里还有人担心周家说话不算话呢。
    “村长爷爷,待会要通知两件事情,一件是刚刚说的收红薯的事。另外我家过段时间要盖房子,要在村里找些人帮忙,有意的上我家说一声。”清荷把刚刚没说完的话接着说完。
    王有富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问了清荷两个问题:“清荷啊,你家盖房子,准备要多少人帮工?工钱咋算
    ?”
    “ 估摸着需要十个人,工钱二十文一天,不过不包饭。家里头还要做生意,十个帮工加上盖房子的人,人太多了,做不了那么多人的饭。”
    “合适,你家工钱给得高,不包饭也没啥,都是村里的人,回自己家吃就行。”王有富点头接着道:“走吧,这会天还早,村里不少人在黄角树下拉家常,这会去正合适。”
    王有富起身进屋拿了烟杆,招呼清荷一块走。
    “张奶奶,你先忙着,我走了啊。”清荷向张氏道了别,跟在王有富身后向村里的黄角树走去。
    直到清荷走出院门,张氏才收回目光。
    周老二家的这个姑娘啊,她是真喜欢,长得水灵,说话大方,举止得体,一点不像是乡下姑娘,更别说她那一手厨艺,那杀猪菜她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香。
    家里有两个孙子呢,也不知道哪一个能成,晚上睡觉前得和老头子仔细商量看看。
    清荷和村长走到黄角树下,果然如村长说的那样,树下围坐了很多人。
    瞧见村长和清荷一起过来,树下的人还挺疑惑的。
    王有富走到树下的石头上坐着,把烟丝点着,抽了一口,开口道:“都回去叫叫自家周围的人,我有点事要说。”
    他话音刚落,树下的人跟着就往家跑,看得清荷目瞪口呆,村里人也太听村长的话了。
    不多时,陆陆续续有人朝树下赶来,树下一会就站满了人
    。
    王有富清清嗓子,慢悠悠地开口:“大家都安静点,等我说完了,有啥问题一个个地问。”
    他当了多年的村长,在村里很有威严,此刻哪怕他说话声音不大,语气也不重,人群却渐渐安静下来。
    “好了,我长话短说,都仔细听。周老二家的地窖打好了,要卖红薯的可以上他家去卖了。”
    “还有就是,周老二家要盖新房,要找十个帮工,一天二十文,不包饭,想去的自己去周家说。”王有富简短地说完了事情,村里人耐心有限,谁都不爱听长篇大论。
    等他说完,周围的村民才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
    “周老二家终于要收红薯了,先头一直没动静,我还以为说着玩的。”
    “可不是嘛,前一段时间我家还吃了不少,早知道就留着卖钱了。”
    “哎哟喂,一天二十文,工钱比镇上还高呢,周家大方啊。”
    “大方啥呀,都不包饭,她家又不差钱。”人群中有人眼红周家賺了钱,挑着刺说话。
    “我说你也是贪心,人家给的工钱可比镇上多五文钱,还要别人包饭,你谁啊你,面子这么大。”
    “就是,都是一个村的,回家吃饭也方便,周家给的工钱厚道,就是一顿饭,哪用得了五文钱。”
    村里人大多实在,地里头一年忙到头,也见不着几个现钱,只是在家吃一顿饭,就能多五文钱,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去。
    有
    人开口说酸话,不用清荷开口,周边的村民就能怼得他哑口无言。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了一会,才有人开口问道:“村长,周家啥时候盖房子啊?”
    王有富看了一眼清荷,清荷明白过来,朝着问话的人回,“叔,估摸着要三月才能动工。”
    “三月里地里事情多啊,这怕是去不成了。”
    “呵呵,我家能行,我家大小子成年了,正是有力气的时候。”
    “周家丫头,你家今天收不收红薯?”人群中传来一个妇人的声音。
    清荷看不到人,只能朝着声音方向回答:“婶子,收的,今天就收,不过大家也不用急,后面几天家里都收。”
    话是这样说,谁不想早点把钱拿到手上啊。
    “哎,那我回去装红薯了,早点卖成钱,再多买两只鸡崽养着。”那妇人说完,匆匆忙忙就走了。
    “我也回去卖,眼见着地里活就要多起来,后面可没几天空闲了。”
    “是啊,走走走,回家去。”
    片刻后,树下的人群就散了。
    清荷朝王有富笑着道:“村长爷爷,谢谢你,今天的事麻烦你了。”
    王有富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没事,就说几句话的事,你快回家去吧,你家里待会怕是忙不过来。”
    “嗯,村长爷爷路上小心点。”
    跟村长说完,清荷就大步往家里走,走到池塘那条路上,瞧见她爹还在赶着牛耕地,朝她爹喊了几声,
    叫他先回家。
    王有富回到家里,张氏就迎上去:“回来啦?你跟我进屋一趟,我跟你说点事。”
    “啥事啊?”王有富心里诧异,这老婆子巴巴地等着,他一回来就要说事,也不知道是啥事,这么急。
    老两口进了自己屋子,张氏插上了门拴,小声道:“清荷那丫头,你看着咋样?咱家可有两个孙子。”
    “你是想把那丫头聘到咱们家?这事我也想过,永才十六了,那丫头十四,年纪倒正合适。”永才还要继续念书,家里头压力越来越大,再这样下去,两个儿子就要生分了。
    看周家的做派,手上的银子不少,两家要是定下来,周家肯定会支持永才继续念书的。
    王有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和儿媳生了一子一女,二儿子和儿媳膝下就一个儿子。
    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就只有大孙子是个读书的料子,家里都齐心供着大孙子读书,可成了家的人,时间长了难免会生私心,这也是人之常情。
    他这才不得不打上了周家的主意,等周家丫头嫁过来,家里头不会亏待她的。
    能支持孙子念书,对他来说就是全家的恩人。
    “那我这就找人张罗着?”王有富的打算,张氏多少猜到几分,她也这样想,不过啊,她也是真心喜欢清荷。
    “还不急,再等等,等人家家里忙过这一阵再说,再说也得给老大两口子先通通气,他们才是永
    才的父母。”
    “这么好的姑娘,还能有啥不满意的。”张氏不以为然地说。
    屋里说话的老两口,都没想到屋外有一个人把两人的谈话,听了个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