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农家红火小日子 > 第三十六章:金丝糖块
    今年的正月太阳少,家里又不用走亲戚,在家呆到初七,清荷就受不了了,没有电视,没有手机,又没什么娱乐活动,整个人无聊得快发霉了。
    关键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无聊,除了清荷以外,家里其他人各自都很享受这样的清闲。
    周明远在修理完家里鸡圈和猪圈后,目标已经转到了院子的篱笆上,清文拿着陆承泽做的木剑四处乱舞,嘴里还嘀嘀咕咕地说些什么。
    万氏仍旧是烤着火,裁剪衣裳,清荷的衣裳已经做好了,她手上的是做给陆承泽开春穿的,前几日她赶着把陆承泽身上不合身的棉袄改了改,又做了双新鞋给他。
    今天一大早陆承泽穿着新鞋走的,说是镇上的店铺有些已经在做生意了,他得去当差,过两日再过来。
    老话说,好人自有好报,这话是没错的。
    陆承泽离开茂山县来云溪镇的路上,救了被歹人欺负的里正。
    里正见他年纪虽小,身手了得,便安排他做了巡街的,一月下来也有七八百文钱。
    清荷烤着火,时不时吃点镇上买的零嘴,这些零嘴吃来吃去就是这个味,清文倒是一直没吃腻,但对于吃过各种零食的清荷来说,那真的只能用来甜甜嘴。
    左右这几日闲着没事,她想着做点什么小零食吃,可冬天里能用的材料不多,家里最多的就是红薯。
    思来想去后决定就用红薯,红薯能做的零嘴也
    不少,炸红薯丸子,红薯干,苕丝糖,红薯发糕,味道都不错,要是做成功了,家里又能多一份进项。
    去地窖里捡了些红薯,清荷打算今天先做红薯干和苕丝糖,红薯干一时半会出不了成品,苕丝糖做出来就能吃,放的时间还长。
    “清文,来帮我烧火。”清荷手上洗着红薯,喊了一声院子里舞得张牙舞爪的弟弟。
    “哎,我来了,姐。”听到姐姐喊,清文应了一声,然后小跑进卧房,把手上的木剑小心地放到枕头边,才蹦跳着进了厨房。
    姐姐叫他烧火,一定是又要做什么好吃的东西。
    削了皮的红薯整个放进锅里蒸熟,蒸熟的过程中,清荷接着拿剩下的红薯削皮切成细丝。
    别看清文才八岁,做起事来也是像模像样的,他按照姐姐的吩咐,烧着两口锅,一口蒸红薯的锅烧大火,另一口加了油的锅烧小火。
    苕丝糖里面要加点花生碎才好吃,家里正好有现成的生花生粒,直接酥点,花生米炒好后放凉,去皮,舂成碎粒准备着。
    做苕丝糖的红薯丝要切得细细的,切的太粗做不了,将切好的红薯丝放进油锅里小火慢炸,等红薯丝炸得金黄香脆,夹一根出来能轻松用手折断,火候就到了。
    捞起炸好的红薯丝,再把炸过红薯丝的油舀起来,留着炒菜用。
    洗干净锅,里面加点水,放上糖小火慢慢熬成能拉丝的糖浆,再
    把炸好的红薯丝和花生碎粒倒进去翻动。
    直到每根红薯丝上都裹上糖浆,快速地捞出来放进一个方形的木盘里,趁热轻轻压平整,用刀切成小块放到一边自然凉透。
    “姐,你做的啥,我闻着味道就觉得好吃。”清文眯着眼睛闻着空气中香甜的味道,猛吸了一口又一口。
    清荷正看锅里的红薯蒸熟了没,抬头笑着说:“还得等一会,放凉了才好吃。”
    整个的红薯蒸熟后,切成手指大小的粗条,放到簸箕里拿到堂屋火盆旁烤着,红薯干的做法看着简单,要做得好吃却不容易。
    好吃的红薯干讲究三蒸三晒,顾名思义也就是需要,蒸三次,晒三次,一蒸熟,二蒸甜,三蒸软,整个过程至少需要六七天。
    冬天气温低,等清荷放好簸箕回到厨房,苕丝糖也凉透成型了,清荷把切成块的苕丝糖拿到堂屋:“娘,尝尝看味道怎么样?”
    万氏还没来得及说话,等在一旁的清文爬上凳子就伸手去抓,清荷一把抓住他的手:“手洗了没?”
    “洗了,姐,你看!”清文伸出洗得干干净净的手,给姐姐看。
    见他洗干净了手,清荷就不再管他,让他自己拿着吃。
    “又香又脆的,好吃,有股红薯味,你拿红薯做的?”万氏尝了一口,瞧着糖块的样子,她还以为是软的,没想到是酥脆香甜的口感。
    “好吃,姐,比镇上买的糖块好吃
    。”清文边吃边喊。
    清荷自己也吃了一块,糖的甜香夹杂着红薯的香气,一口下去,咔嚓一声,酥脆香甜。红薯的香,糖浆的甜,花生米的脆,融合得恰到好处,甜而不腻,满口生香。
    做得还算成功,她松了一口气,娘和弟弟都觉得好吃的话,应该不难卖出去。
    “娘,趁着刚过完年不久,咱们做些去卖吧。”清荷咽下嘴里的糖块,拿手帕擦擦手:“这个做起来快,放得住。”
    “可这会都年后了,要是年前可能还好卖,这会可卖不了几天。”万氏嘴里嚼着苕丝糖,觉得很可惜,这要是过年前拿去卖,生意定差不了。
    “没事,娘,十五不是还有三天庙会嘛,那几天人多,咱们提前多做点。要是卖不完,自己吃也行,就不用去镇上花钱买零嘴了。”清荷也觉得可惜,自己怎么早没想到把苕丝糖做出来,早些做出来,年前还能赚上一笔。
    “那行,你说啥时候开始做吧,左右也是闲着。”万氏现在很听女儿的话,家里能有这么大的变化,靠得不就是女儿,听女儿的话,错不了!
    “一会叫爹去做几个木盘子,今天下午把红薯捡出来,洗干净,明天就开始做。”清荷想得干脆,说做就做,能挣一笔是一笔。
    当天下午,周明远去王木匠家里订了好几个木盘子,做木盘子简单,王木匠和周明远边说话边做,天还没黑,周
    明远就带着做好的木盘子回到了家中。
    第二天早上,周明远赶早去镇上买油纸和糖,剩下三人在家里忙活。
    清文坐在灶前看火,万氏切红薯丝,清荷炸红薯丝,一边做事,娘三个一边说话。
    “清荷,这糖块就叫红薯糖块啊,听起来不太好听啊。”
    “娘,还没取好名字呢,不如大家都想想看,取个又贵气又好听的名字。”苕丝糖这个名字太普通没特色,怕是有些人不会喜欢,清荷也正想着这个事。
    “姐,我想好了。”清文在灶前蹦蹦跳跳地嚷着:“姐,叫黄金糖,你看红薯炸出来就像金子一样,金灿灿的。”
    黄金糖?被词语谐意荼毒过的清荷,不免想到某些不可描述的恶心东西,赶紧闭上眼,甩走脑中的画面。
    不过,清文说的话倒是让她想到了一个好名字:“清文真聪明,不过啊,有些读书人爱附庸风雅,不喜欢太直白的,就像清文说的,红薯丝炸出来就像金子一样,就叫金丝糖吧。”
    “金丝糖,这个好听,听起来就是好东西。”万氏喜滋滋地赞同,换作她是客人,听见这名字,也会想买了尝尝。
    “姐姐说得对,就像金丝,金丝糖好听。”
    三人都觉得不错,名字便定下了,就叫金丝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