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超:“以户外为主,在项目有需要的时候,会穿插室内。”
岑苒:“您现在供职的企业是哪个行业?公司规模多大?”
蒋超:“日用品,公司产品遍及全国各大城市。”
岑苒:“贵公司培训部有几个人?你所说的组织过数场是几场?是在多长时间内?”
蒋超:“很多场呀。就是在我工作的这几年,每年至少
有四场全国性大型培训会。”
岑苒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若不是他的简历有问题、就是他的表达能力有问题。她低头对着他的简历默默地又看了一分钟后,接着问道:
“您所说的擅长培训工作的组织和策划,请详细描述一下你在组织过程中参与的具体环节,以及你自认为最好的一次策划,那次策划达成了什么成果?”
蒋超:“每次培训我都是从头跟到尾,负责每个环节的衔接和细节确认、以及节奏把控。”
“……”
*
“听君一席话、胜似一席话”这句用在蒋超身上简直是太贴切了。
凭着岑苒这几年磨练出来的识人经验,已经断定蒋超在培训项目中的实际地位就是基层执行,通俗的说法就是跑腿。
“那么你参与的最好的一次策划是什么?”岑苒还想再给他一次机会,于是贴心的将问题换了个提法,让他有机会再聊聊自己的优势。
“我们每次培训有个固定环节,就是参会的姐妹做经验分享。在这个环节上,我建议减少演讲人数、改用舞台剧式的分享,这样才能让观者记忆深刻。”提到这个,蒋超的脸上充满着模板式的自信。
“……好建议。”岑苒被他的用词吓到了。
“姐妹”这个用词,让她暗自打了个寒颤,在抬头看了蒋超一眼后,沉着地说道:“您的情况我已经了解了,我们会在一周内回复您是否有机会进入下一轮面
试,感谢您今天过来。”
“请问是电话回复还是邮件回复?或者微信?”蒋超问道。